小指甲有大文章,中醫善于“望”健康,如果媽媽留意寶寶指甲異常現象,就能及時發現疾病的早期信號,從而早處理保健康。
中醫認為,指甲是臟腑氣血的外榮,能夠充分反映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望”是中醫診斷疾病的一種方式,其中就包括看指甲。粉紅、光滑、亮澤的弧形小指甲,代表著寶寶很健康。但如果寶寶的指甲出現了以下異常,媽媽們可要留意了。
No.1 “性感” 紅指甲
最近,媽媽發現寶寶的指甲半月顏色深紅,同時寶寶還嘴唇發暗,上網一查,這些癥狀可能意味著心臟問題,這讓媽媽大驚失色!
為什么會這樣?
寶寶指甲的顏色常可反映寶寶的循環和營養狀況。甲半月出現深紅色,多是心臟病的征兆;淡紅色多是貧血導致。
給媽媽的建議:預防寶寶貧血,可在食譜中增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牛肉、大豆、菠菜、葡萄干,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一些補血口服液等。中醫認為,除了指甲,觀察臉上氣色及皮膚,也可以預知心臟的健康狀況。比如,當心臟機能亢奮時,臉部和舌頭等部位就會呈現發紅的癥狀。發現寶寶指甲的顏色異常,最好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No.2 出現白色斑點
“吃飯啦!”媽咪幫寶寶洗手,忽然發現寶寶的指甲上有幾個白色斑點,媽媽心里泛起了嘀咕……
為什么會這樣?
如果是指甲上出現白點或絮狀白斑,可能是蛔蟲、胃腸道疾病、貧血或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受到擠壓,碰撞,使甲根部甲母質細胞受到損傷導致。辨別的方法是,損傷所致的白點隨著指甲生長被剪掉后不再出現,而疾病所致的白點會反復出現。
給媽媽的建議:如果寶寶指甲反復出現白點,需到醫院檢查;如確診是因為營養不良或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則應按醫生建議,在食物中加以補充。如果是擠壓造成的指甲受損,爸媽應注意在寶寶玩耍的地方做好各項保護措施,比如加固房門、柜門的開關,以防寶寶夾到手指。
No.3 甲根上長滿倒刺
寶寶眼淚汪汪地伸過小指頭給媽媽看:“疼,流血了!”媽媽仔細一看,原來寶寶好幾個指甲的甲根周圍都長了倒刺,寶寶覺得不適,就拔掉了一根。
為什么會這樣?
倒刺在醫學上稱為逆剝。寶寶長倒刺多是由于咬指甲或粗糙物體的摩擦造成,也與營養不均衡、缺乏維生素有關。
給媽媽的建議:寶寶指甲出現倒刺,不要直接用手拉扯,應用指甲刀剪去;建議平時多給寶寶吃水果,補充維生素;干燥的季節要給寶寶小手,包括指甲周圍涂上無刺激、含油分的護膚霜。
No.4怪異的顏色
寶寶一直撅著小嘴,原來是小伙伴說他的指甲不干凈,嘲笑他不講衛生。媽媽仔細一看,發現寶寶的好幾個手指甲都呈現黃色,還有些泛綠。
為什么會這樣?
甲板變黃,可能是因為過多食用了含胡蘿卜素的食物,也可能是遺傳導致的,但是,黃甲、綠甲、灰甲、黑甲等多半是真菌感染引起。
給媽媽的建議:手部濕熱多汗,易發真菌感染。所以要保持寶寶手部皮膚的清潔干燥,不要讓寶寶長時間玩水,洗手以后要用毛巾把手擦干;如果家人有真菌感染,要注意和寶寶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如寶寶手指甲真感染上真菌,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療:輕輕削除病甲,外搽35%冰醋酸溶液或治療甲癬的藥膏,堅持三個月以上才有效。
No.5指甲變得粗糙
媽媽想起該給寶寶剪指甲了,寶寶伸出手來,媽媽發現寶寶的甲板很粗糙,有幾個指甲出現了脊狀隆起。
為什么會這樣?
寶寶指甲變得粗糙多是由于維生素B缺乏引起。引起維生素B缺乏常有以下原因:①寶寶飲食長期以精制米面為主食,不吃粗糧,或切碎蔬菜浸泡過久,都可使維生素B損失;②小兒因病引起維生素B吸收障礙。③長期感染、發燒、代謝旺盛,對維生素B需要量增加。
給媽媽的建議:盡量豐富寶寶的食譜,適當吃一些粗糧;做飯講究方法,盡量減少維生素B的流失;可在食譜中增加蛋黃、動物肝腎、綠豆和深綠色蔬菜等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
No.6咬出的小洞洞
寶寶在花園玩耍,忽然哭起來:“媽媽,螞蟻把我手指頭咬了個洞!”媽媽一看,原來是指甲上有些小凹窩,又仔細觀察,發現寶寶的指甲甲板較薄,沒有光澤。
為什么會這樣?
這種指甲征象可以發生于正常寶寶,也見于銀屑病(即“牛皮癬”)、濕疹等患兒。銀屑病多與遺傳有關。
給媽媽的建議:銀屑病和濕疹的主要表現是皮膚損害,而不僅僅是指甲,媽媽發現寶寶僅僅是指甲有凹陷時,無需處理,一般對健康沒有什么影響。如不放心,可到正規醫院檢查一下。
No.7脆弱不堪的甲尖
吃飯時,媽媽發現寶寶的指甲尖有斷裂痕跡,再仔細觀察,發現寶寶的多個指甲有斷裂情況,且甲板薄脆、甲尖有分層。
為什么會這樣?
這種現象可見于扁平苔蘚等皮膚病,但更多是由于指甲營養不良引起的。指甲中97%的成分是蛋白質,所以補充蛋白質對寶寶很重要,而且微量元素的補充也必不可少。
給媽媽的建議:因寶寶的食量有限,給寶寶補充蛋白質時應以優質蛋白為主,適當吃些魚、蝦等高蛋白的食物;核桃、花生能使指甲堅固;微量元素鋅、鉀、鐵的補充對指甲的健康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