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現在,我國傳統文化受到嚴重的創傷,作為高校中的一份子,我認為高校應該繼承傳統文化。本文首先分析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繼承傳統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行分析,最后對校園文化建設凸顯傳統文化特色進行探討。
【關鍵詞】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傳統文化
1 正確認識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它是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并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與發展。它存在于中華民族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朮、教育科技之內,又見于經典文獻、規章制度之中。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存活動的結果和文明智慧的結晶,具有世代相傳、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點。
我國高校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不斷向外傳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高層次的人才,奮斗在祖國各條戰線上。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在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情況下,一些高校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成了薄弱環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是流于形式,學生傳統文化底蘊相對單薄。因而,在師生的思想認識上和行為上出現一些問題就在所難免了。有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困擾人們的頭腦。有的人崇洋媚外,思想上傾向全盤西化。高校一些學術著中屢屢出錯,是否受此影響,不好斷論。
高校絕大多數老師對傳統文化是重視的,態度是端正的,教學是敬業的,工作是稱職的,是為人師表的。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是,既尊重歷史,又從現代學校發展的高度出發,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傳統文化的積淀,對于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就繼續保持和發揚;既認真學習傳承,又注重創新發展。他們認為,傳統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演變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是超越時代和階級局限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會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2 高校繼承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繼承傳統文化是育成“中國魂”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中國人的靈魂,即“中國魂”。它是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繼承傳統文化是高校培養具有“中國魂”和世界眼光的現代人的需要。然而由于多種因素,致使有些學生難于形成中國人內在人格的品位。當然大學生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不少人缺少核心價值觀念,缺失信仰,社會責任感不強,愛國意識薄弱,社會公德意識缺失,思想素質不高,甚至有的人自我中心,自私冷漠,我行我素,走向極端。
“中國魂”指中國人的共同理想和價值取向,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而崇高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是群體意識,又是群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學生要有愛國主義精神,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既要立足本民族,還要具有國際意識,全球化視覺,做一個具有“中國魂”的現代人。
2.2繼承傳統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實現中國夢的需要
“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社會出現的新趨勢與特點,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睒嫿ê椭C社會,需要大學生參與和奮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從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到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推廣,離不開大學教育。在新世紀新形勢下,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大學生正確意識與和諧觀念,將大學生培養成建設和諧社會的中堅,高校教育有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大學生是最富有夢想的青年群體,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已的美夢,但要與民族的夢相結合,把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做一個高層次的合格的和諧社會的構建者,做一個受人民愛戴的多有建樹的德才兼備的優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最寶貴財富,它包括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內容豐厚,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當代大學生必須認真向傳統文化汲取智慧,吸收養分,不斷增長知識和才干,才能勇當重任,不辱使命。
3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凸顯傳統文化特色
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囲。校園文化建設包活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沒、精神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等,其中精神文化建設是靈魂,是良好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素。傳統文化為良好校園文化提供豐富的養分,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思想的來源。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強調傳統文化的繼承,并不是要復古,而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闊步前進。文化自覺是讓我們清楚地了解文化在新階段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自信是要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尊敬、信任和珍視,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文化自強。這是時代的文化勵志和國家崛起的精神動力。這種精神不僅包括人文精神,還包括科學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尊重事實,尊重客觀規律,大膽探索創新,發揚創新精神,樹立與世俱進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努力為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繼承優秀文化傳統,強化民族意識,對西方思想文化中的精華要汲取,增強國際意識,不斷為國家培養和輸送高素質的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記者.紀秀君.深入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N].中國教育報,2012-03-21001.
[2]石曉霞.論中國傳統文化對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A],2010:3.
[3]趙晶媛. 淺談高校校園文化中的傳統文化建設[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08:56-58.
[4]徐德志,曹睿嘉.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傳統文化的缺失及對策分析[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10:126-127.
[5]黃偉年.優秀傳統文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J].傳承,2010,2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