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金華社科聯課題項目編號:2013Z119
【文章摘要】
本文在總結義烏城市化發展特征的基礎上,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從新景觀的出現、景觀要素比重以及景觀空間組合優化三方面探討義烏鄉村景觀的變遷并歸納總結了義烏鄉村景觀格局變化的特征。
【關鍵詞】
城市化;義烏;鄉村景觀;變遷;景觀格局
景觀作為一個系統,具有多層次的、復雜的結構;同時,景觀系統又具有多種功能,其中可以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是景觀作為生態系統的能流和物質循環的載體,它與社會物質文化系統緊密相關,是景觀生態學的主要方向;景觀系統的另一功能,也是比較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方面,是它作為社會精神文化系統的信息源而存在。而本文主要以第一方面為主要論述對象。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基礎是基于斑塊—廊道—基質的景觀空間鑲嵌模型。就鄉村景觀環境而言,造成鄉村的景觀格局變化的最基本因素是廣大鄉村所處的景觀地理環境。在相同的自然地理環境中,造成景觀差異的是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差異。具體體現在斑塊、廊道、基質三方面,隨著區域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這三個因素發生著相應的變化,最終使得區域的景觀格局持續變遷。而這樣的景觀格局的變遷,隨著當前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鄉村城鎮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鄉村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導致鄉村景觀結構功能隨之而變。
1 義烏城市化發展特征
義烏位于浙江省中心境內,金衢盆地東部,東經119°49′至120°17′,北緯29°02′13″至29°33′40″,東與東陽毗鄰,南面與永康、武義接壤,西與金華、蘭溪連接,北接諸暨和浦江。市境東、南、北三面群山環抱,南北長58.15km,東西寬44.41km,境內有中低山、丘陵、崗地、平原,土壤類型多樣。
義烏是屬于金華的一個縣級市,義烏農業自然條件一般,解放前夕,義烏的城區還只是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村集鎮,僅一條主街。很多農民只好外出經商,搖撥浪鼓賣糖。1980年,義烏還屬于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縣,縣城建成區面積僅為2.8km2,城區有2.8萬人口,城市化率僅為8%,GDP為1.876億元。然而,到2013年末,義烏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00.5km2,30年間擴大了30倍,201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5.99萬人,城市化率達到69%,提高了8.6倍。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達到124.55萬人。
在將近30年間,義烏的專業市場和工業園得到快速發展。義烏市場由小到大,由馬路集市到現在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確定為世界第一大市場。小商品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直接推動了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城區也相繼出現了義烏市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北苑工業園區,與此同時沿杭金衢高速公路兩旁形成了工業園集聚區,而在政府的推動下,在上溪、蘇溪、佛堂、大陳等鄉鎮街道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小商品制造工業園區。
2 義烏鄉村景觀格局變化的特征
將近30多年的發展,義烏鄉村在城鎮布局、聚落分布、土地類型和道路網絡等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同時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義烏鄉村的自然環境、經濟生活、社會文化等都發生了改變,而在這些方面當中,土地利用方式是表現的最為明顯的。
2.1新景觀的出現
在景觀系統中,自然景觀中出現新景觀的概率是很小的,但就人文景觀,尤其是在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條件下,鄉村景觀出現新景觀是較為常見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市場中供需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發展帶來的農地景觀的變化,由以前八九十年代以種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到現在苗木花卉市場的興起和旅游瓜果采摘市場的時興,使得土地的種植和經營發生了完全不一樣的變化。就2013年來講,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46.0萬畝,相對上一年增長0.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6.2萬畝、總產量10.4萬噸,分別下降1.1%、1.8%;棉花播種面積372畝、產量32.6噸,分別增長4.5%、4.2%;油料播種面積2.29萬畝、產量3459噸,分別增長1.5%、4.3%;蔬菜(含菜用瓜)種植面積10.9萬畝,下降1.2%,產量16.8萬噸,與上年持平;果園面積5.5萬畝,總產量(含果用瓜)9.1萬噸;花卉苗木面積1.9萬畝,實現產值1.7億元,分別增長4.0%、8.1%。 這些都反映了經濟作物(特別是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種植規模的大幅度上升。與此同時,義烏鄉村里的農業機械化生產、現代化和生態化,都使得傳統的農業景觀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現代農業景觀,大量的苗木,規?;纳鷳B園區從而使鄉村農業景觀發生變化。
義烏鄉村工業的發展從原來的散落式布局慢慢走向集中化和規?;?。隨著城鎮街道周邊的工業園區的興建,使得城鎮鄉村的規模擴大了,也改變了鄉村的功能,從而使城鎮鄉村空間格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80年代初,城西的產業集聚,即是由義烏小商品城的建成由此形成了義烏市商業中心。而周邊鄉鎮交通比較便捷的就因為首先得到城區經濟的輻射而近郊的工業就帶動起來,進而促進了城鄉的建設。隨著交通的發展和改善,在連接義烏主城區的干線道路上的鄉鎮其工業也率先得到發展。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位于杭溫(杭州--溫州)、紹金(紹興--金華)公路以及浙贛線上的蘇溪、大陳、佛堂等鄉鎮城鎮建設也得到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也發展迅速。90年代末以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義烏市出現了城鄉經濟一體化趨勢,周邊鄉鎮漸漸跟城區融為一體,蘇溪、佛堂、廿三里三個鄉鎮納入到城區十分鐘交通圈。到了21世紀近幾年來,義烏景觀格局中城市斑塊開始走向面的擴張。農民的住房從土木結構到磚木結構變成現在的洋房,現在建成更多的是農民公寓。從中可以看出義烏鄉村聚落景觀的演替和變遷。
2.2景觀要素比重發生變化
景觀格局變化中最常見的就是景觀要素比重的變化。一般而言,景觀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擾,景觀中的不同的要素就會反映出來,而景觀要素比重也會發生相應改變。隨著義烏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城鎮建設用地和道路交通用地會不斷增加,工業景觀面積變大。
2.3景觀空間組合發生優化
景觀要素比重發生變化的表現形式是地表空間組合的改變。義烏鄉村出現鄉村景觀空間組合優化,農業用地變得集中以利于規模經營,鄉村聚落的集中使得人們方便居住生活,工業用地的集中使得產業有優勢。
廊道在景觀中的作用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流通。義烏鄉村交通發展迅猛,形成十分鐘的交通圈外還有支線密集的鄉道、村道,從而構成了網絡化格局,打破了原來的封閉單調的格局。從近幾年來興起的鄉村旅游,農家樂游等都給鄉村景觀帶來了變化,在現代市場經濟當中,在最大利益化的驅使下,鄉村景觀中的資源不斷被重組、整合和優化,是的鄉村的土地利用結構呈現出不同的優化格局。
3 小結
在將近30年間,義烏的專業市場和工業園得到快速發展。義烏市場由小到大,由馬路集市到現在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2013年末城市化率達到69%,相對于80年提高了8.6倍。義烏鄉村工業的發展從原來的散落式布局慢慢走向集中化和規模化。隨著城鎮街道周邊的工業園區的興建,使城鎮鄉村空間格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義烏鄉村里的農業機械化生產、現代化和生態化,都使得傳統的農業景觀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現代農業景觀,大量的苗木,規?;纳鷳B園區從而使鄉村農業景觀發生變化。到了21世紀近幾年來,義烏景觀格局中城市斑塊開始走向面的擴張。廊道在景觀中的作用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流通。義烏鄉村交通發展迅猛,形成十分鐘的交通圈外還有支線密集的鄉道、村道,從而構成了網絡化格局,打破了原來的封閉單調的格局,由廊道引起義烏鄉村景觀空間組合變得更加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