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院建立老年養護中心 以老人為中心和“醫、護、養”相結合的辦院方針,以“醫療、護理、康復、養老”為服務宗旨。依托醫院的醫療護理技術、儀器設備、管理團隊,對老人實行高品質、全方位的照護,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
1 轄區老年現狀調查
為了摸清老齡化發展的具體情況,筆者對所在轄區重慶市永川煤礦礦區當前的老齡人口狀況進行了實地調查,結果顯示:重慶市永川煤礦轄區有3個社區居委會,即:周家院居委、紅欣居委、四合廠居委。下設66個居民小組,常住居民10666人;60歲以上老年人2389人,占總人口的22.39%,其中:60—69歲1456人、占13.66%;70—79歲739人、占6.92%;80歲以上194人、占1.82%;貧困老人124人,空巢老人129人,“三無”和孤寡老人12人;轄區內設有:醫療機構有一所鎮醫院和一所企業醫院,分別設有40和80張床位;有紅爐鎮敬老院1所,可容納30名孤寡老人。通過此項調查,我們至少得出兩個結論:一是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22.39%,不容忽視;二是片區醫院護理康復條件較好,可以利用。
2 服務內容、對象
2.1服務內容
2.1.1醫療保健服務
具備開展康復、護理和應急處置工作的設施條件,并配備相應的康復器材,幫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生理功能或減緩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主要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復護理、心理衛生、臨終關懷、保健咨詢、健康教育、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等服務。
2.1.2生活照料服務
具備滿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飯、如廁、洗澡、室內外活動等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務能力。服務項目包括日間托老、購物、配餐、送餐、陪護等特殊照料的服務和保潔、代購物品、陪護、洗衣、洗浴等一般家政服務。
2.1.3文化娛樂服務
具備棋牌游戲、書報閱覽等活動場所,具備體育健身設施和組織健身團隊等。服務內容包括組織引導老年人參加學習培訓,引導老年人參與各類文體健身活動。
2.1.4精神慰藉服務
具備老年人談心交流的場所,主要為老年人提供鄰里交流、談心溝通、心理咨詢、聊天以及志愿者服務等。
2.2服務對象
2.2.1低償服務對象
主要包括年滿90周歲高齡老年人、“三無”老人、60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且在本市城區無子女照顧的低保老人、重點優撫對象等,主要以民政救助的形式購買服務;
2.2.2有償服務對象
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指子女不在本市城區居住生活的老年人)有經濟能力,需要日托、送餐或上門照料等服務的老年人,主要以醫保報銷和部份自費的形式購買服務。
3 病區設置建設規模與內容
3.1病區設置
該項目建設主要考慮老年病康復、臨終關懷、腫瘤康復、養老四大功能。如果按滿足60人入住的規模,病區設置兩片:(1)、設立老年病康復、臨終關懷、腫瘤康復區,設床位50張。(2)、設立養老公寓區,設床位10張。
3.2需要設施
病房需添置電視、飲水機、空調、康復器材等;建立娛樂活動室、書報閱覽室等:
4 效益預測分析
4.1參醫率高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職工醫保參保率達到了98%以上、城鄉(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達到了95%以上,均有較好的醫療報銷待遇,入住養老公寓的老年人均有可靠的經濟保障。
4.2效益測算
醫療方面,除特殊的人員及設備外,人力資源與設備方面可與基本醫療共享,可大幅減少本項目的投資。按60張床位計算,一位老人日均收費250元(含藥費、診療費、床位費、護理費),按醫保可報銷比例85%,250元醫療費中自費只有38元左右;按60人入住,全院每天總收入約1.5萬元,每天支出約4000元人力成本、8000元藥品成本、1000后勤成本和病房折舊費和輔檢儀器儀折舊費1000元等,每天可余約1000元,一月可得利潤1.2萬元,一年利潤可達15萬元,所得利潤可再投入養老等福利事業。
近年來,基層醫院由于發展條件的制約和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創新意識不強等因素,出現了生存危機,如此方案實施,在現階段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有潛在的醫療市場,為基層醫院和醫護人員找到了一條出路,又合理利用了現有基層醫院的醫療衛生資源,也為轄區老人提供了便捷的醫療保健服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