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多樣化思潮背景下,“90后”大學生群體中,信仰狀況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因此,如何使“90”后大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客觀省察各種社會思潮,并堅定的社會主義信仰,成為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本論文以大連工業大學為例,抽取部分在籍研究生與本科生做相應的問卷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并試探性的提出對策。
【關鍵詞】
多樣化思潮; “90”后大學生; 信仰狀況 ; 對策研究
1 基本情況介紹
1.1學校簡介及在校大學生狀況與構成
大連工業大學,始建于1958年,是在國家“一五計劃”時期創建的最早的四所輕工業學院之一。學校建設以工學為主體,兼具工、理、文、管、經、藝等六大學科門類共同發展,包括十四個學院。學校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其中,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47個本科專業。
學校現有在籍本科生16000人余人,在籍研究生1600人,各年級學生人數基本持平,約為4000人,其中女生總數較多,約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在籍本科生群體均為“90”后,年齡分布在19至24周歲。生源絕大多數來自于遼、吉、黑三省,其他各省份學生數大致相同。
1.2調查方法與對象
本次調研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通過 “多樣化社會思潮背景下‘90’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狀況調查問卷”調查,建立數據庫并進行分析處理。同時,通過個別訪談等形式了解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相關情況,從而保證研究更客觀、全面地了解多樣化社會思潮背景下的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現狀。
本次調研主要針對大連工業大學在籍本科生及部分碩士研究生,包括工、理、文、管、經、藝等六大學科門類的學生。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0份,其中有效問卷467份,回收率98%,有效率為93%。根據學校學生分布總體情況,在抽取的調查對象中,男女比例為1:2,學科比例近似為28:18:1.5:1: 2。調研對象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為1:10,其中本科生的年級分布接近于為:4:3:2:1,學生黨員63人,占總人數的12.6%。
2 研究結果與對策分析
2.1調查結果
2.1.1“90”后大學生信仰狀況總體良好
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總體信仰狀況良好。例如,在回答“是否應確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時,31.7%的學生“應該確立”、63.5%的學生選擇持肯定態度,但“尚處于認識當中”,選擇“模糊不清,沒有考慮過”的學生不足5%。數據充分表明,絕大多數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信仰持肯定的態度,但需要加以引導。
在問及“馬克思主義是否過時”問題時,71%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是與時俱進的”,只有6.3%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毫無說服力”。同時,關于“馬克思主義對于世界觀、價值觀的確立是否有指導作用”的回答中,超過半數的同學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自己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以上的調研結果表明,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群體對于馬克思主義持肯定態度, “90”后大學生信仰狀況總體良好。
2.1.2 “90”后大學生信仰狀況呈現多元特點
首先,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認同感增強。在開放式問題 “您對自己信仰現狀的分析”答案中,23%的學生選擇了“中國傳統文化”,是四個選項中僅次于選擇馬克思主義的,這和當下國學之風盛行以及對傳統文化認同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其次,物質觀念凸顯。調查結果顯示,“90”后大學生的金錢、權力較以往的大學生認同程度要高很多。“拜金主義”、“權力至上”思想在當下的大學生群里中極其普遍。
最后,對西方思潮的態度認識度提高。調查發現,通過開放式問題“那種模式能更好的解決中國實際問題”時,高達37.9%的學生選擇了西方模式,這說明在多樣化思潮的影響下,西方思潮的政治主張、社會思想對大學生影響頗深。同時,部分大學生對于西方宗教產生濃厚興趣,但出于好奇的占多數。
2.2對策分析
2.2.1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要渠道,奠定學生理論基礎
針對“90”后大學生中存在的理論淡漠等問題,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的作用,根據“90后”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系統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幫助他們正確對待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同時,“90”后大學生具有其自身特有的時代性、群體性,因此在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時,必須不斷的創新教育載體,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同時,主動占領網絡陣地,通過QQ、微信、微博、論壇、功能網站等,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的需求,從而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教育與溝通。
2.2.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確保理想信念教育有效開展
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否有效開展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切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直接決定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
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整體素質,形成一支信仰堅定、業務扎實、師德高尚等師資隊伍,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作用。同時,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充分發揮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信仰教育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理想目標并逐步實現。
2.2.3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引導,提高青年大學生鑒別能力
在多樣化社會思潮的影響下,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往往出現信仰選擇模糊等問題,因此,教會學生利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引導青年大學生鑒別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教會他們在思考中選擇,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與選擇能力,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信仰至關重要。
2.2.4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凝聚力
當下,社會大環境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愈來愈深,因此,在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除學校教育以外,社會因素也不可或缺。消除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思想信仰極為關鍵。同時,家庭教育對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R].中發【2004】 16號
[2]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R].教育部令【2006】24號
[3]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3,12(8).
[4]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談話[N].人民日報,201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