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鐵路運輸事業日漸繁榮,由于各種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鐵路運輸安全問題也逐漸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本文基于鐵路運輸事業發展的現實環境,通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理論,對鐵路運輸安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研究,為科學合理的進行未來鐵路運輸安全風險評估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
鐵路運輸;安全;風險評估
0 引言
鐵路運輸安全既與車、機、工、電、等各個鐵路單位聯系緊密,同時也涉及到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領域,這其中有不少因素是我們不容易對其進行控制的,其生產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客觀上造成了鐵路運輸安全的弊端,使其面臨著各種安全生產風險。在鐵路運輸安全風險評估中,比較常用的兩種方法就是定性和定量。由于前者受到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比較多,評估結果的準確度比較低,所以,本文選擇定量的方式進行評估。
1 鐵路運輸安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安全風險管理指的是為了降低風險可能造成的事故,避免可能事故的發生帶來的各種損失,而進行的風險識別、危險源分析、隱患判別、風險評價,制定并實施相應風險對策與措施的全過程。
在當今社會中,國際國內范圍有關鐵路運輸系統安全管理相關理論與知識普遍以歐盟的標準為主,比如EN50126,其風險評估中提到了兩個關鍵性因素,一是危險的可能性或發生的頻率,二是危害導致的后果的嚴重性。本文以此為基礎,并結合層次分析法與模糊數學理論,進行鐵路運輸安全的風險評估,具體分析了影響運輸事故發生的人員素質、生產設備、生產環境和安全管理四方面因素(圖1)。
1.1人員素質
人員素質影響風險管理的因素包括文化水平的高低、工種工齡的長短,職業技能的優劣,受訓時間的長短以及人員身心狀態是否良好五個方面,具體情況見表1。
1.2生產設備
生產設備的可靠性就是依賴于其完好狀態、養護維修狀態和綜合精度等方面因素的,其中,生產設備完好狀態評估又可以從設備運轉、設備能耗和安全防護 這三點來進行具體的評估。
1.3生產環境
生產環境影響風險管理的因素包括工作環境、氣象環境、人員暴露的頻繁度三方面來分析的,其中,工作環境中涵蓋了廠區的噪聲、塵埃以及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的防控等方面,關于其評估分值共分為五個條件,10分為非常好,8分為好,6分為一般,4分為不太好,2分表示非常差。氣象環境的評估主要是以其造成的危害程度為標準,同樣分成五個等級,并用五種顏色標記,10分為沒有影響,記為白色,8分為一般,記為藍色,6分為較嚴重,記為黃色,4分為嚴重,記為橙色,2分為非常嚴重,記為紅色。人員暴露的頻繁程度主要反映了在相對危險的條件下工作對員工工作的影響程度,具體同樣分為五項標準,10分為基本不暴露,8分為有時會暴露,6分為總工作時間內有1h是暴露的,4分為有一半的工作時間是暴露的,2分為全工作時間暴露。
1.4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部分的影響因素包括四部分,即風險監管體系、安全風險教育培訓、安全風險投入和事故應急處置。對于這四項的評估,需要在站/段安全委員會領導,車間主任參與并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具體執行的條件下進行,對于評分結果,最終報由站/段安全委員會處理,結果中的分數越低,表明指標完成越差。
2 風險評估下的風險管理
關于風險評估下的風險管理,本文主要從兩點進行闡述,一是風險的分級管理,二是動態安全風險報警。
首先,風險分級管理就是以風險評估的各項結果為依據對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的因素進行分級管理,本文根據風險的重要程度分成五個等級,即特高風險、高風險、中等風險、低風險以及可接受風險,五種風險等級需要管理者引起不同程度的重視,并采取不同程度風險控制措施。
第二,關于動態安全風險報警。根據車間對每個班組提供風險信息的統計,對風險指標數據庫進行實時更新,通過計算機安全風險監控,實現站/段統一管理的動態安全風險報警顯示信息。
3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構建了鐵路安全運輸的評估指標體系,結合層次分析法與模糊數學理論對其進行了具體分析,分別從人員素質、生產設備、生產環境以及安全管理四個方面加以闡述,科學合理的對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各影響因子做了詳細分析,有利于在未來鐵路安全運輸評估中,通過量化的評估方法實現鐵路安全風險管理分級,并能夠實時進行安全風險報警。
【參考文獻】
[1]張偉.鐵路運輸安全風險管理研究.第三屆鐵路安全風險管理及技術裝備研討會論文集(下冊).2012(05).
[2] 袁永強. 設備技術狀態綜合評價方法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0(3).
[3]黃川.淺議安全風險管理與鐵路運輸安全穩定.哈爾濱鐵道科技.2013(09).
【作者簡介】
范軍,男,1976 ——,湖南汝城人,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