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高校學生突發性事件研究》、陜西省教育工會《陜西省教師教學積極性影響因素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XD72125192。
【文章摘要】
論文從分析當代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社會化問題入手,指出其在社會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分別從以知識為基礎,做好社會化的智能儲備、以社會實踐為橋梁,實現大學生到企業人的轉變、努力培養自身的心理調試能力,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身職業素養,不斷適應企業文化建設的需要等幾個路徑。
【關鍵詞】
大學生;企業文化;途徑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政治、社會的轉型時期,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社會化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從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所反映出的大學生社會化存在的問題日益浮出水面。
1 當代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社會化存在的問題
社會化是指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環境中,個體通過與社會的交互作用,發展自己的社會性,成為能夠履行一定社會角色行為的社會人的過程。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將此概念定義為“社會化就是指個人學習知識、技能和規范,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發展自己的社會性的過程。”這個定義明確指出了社會化的內容和目標。大學階段是學生由校園走向社會的重要準備階段,其社會化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大學生跨入社會后的人生和事業的成敗。特別是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畢業生若想順利實現自己的求職目標,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技能儲備,更是要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
目前,從不少大學生求職、就業的過程來看,仍然存在著社會化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大學生社會化不足在就業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在:(1)對自身認識不到位,擇業過程中,眼高手低,就業期望值過高,對實際工作不能勝任。(2)心理脆弱,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容易產生焦慮心理,甚至少數大學生因無法承受就業壓力而走向極端。(3)單純幼稚,對社會沒有正確認識。(4)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較差。不少大學生在畢業年級均要往返各地參加人才招聘會或參加各地用人單位的招考,在此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部分大學生對走出校門之后會遇到的就業欺詐或一些偶然的突發事件缺乏應變能力。(5)受網絡虛擬環境影響,對負面信息沒有正確的辨識能力,就業過程中采取極端方式。(如自我炒作、學歷造假等)
而相反,與社會化不足相對應的則是,部分大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的極端化,也就是過早地社會化。大學生社會化過度在就業過程中的主要表現是:(1)過早成為“社會人”,部分大學生受網絡信息和目前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認為采取“潛規則”就業,是就業捷徑,部分女同學在畢業年級不是積極準備求職而是去整容、瘦身,認為這樣的就業方式是成功的捷徑。(2)學習目的功利化,部分大學畢業生積極考研、參加托福、GRE考試的目的不是因為自己有繼續深造的訴求,而是迫于嚴峻的就業形勢而采取“鍍金”的方式,盲目的選擇當前熱門專業,不認真分析自己是否對所學專業感興趣,造成學習過程的被動,學習效果較差。
其次就是當大學生的社會認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一部分大學畢業生不能理性的、辨證的看待現實社會,而是感性的、片面的看待社會。對社會異常現象缺乏辨證的認識,以偏概全。當前大學生接觸社會的主要途徑是:學校、家庭、社會實踐。而網絡作為虛擬環境,卻對當前大學生社會認知造成深刻影響。媒體為了追求新聞效果,對個別不良社會現象的大肆報道在學生中產生不良影響,認為社會陰暗、丑陋,并常常將其擴大化,從而產生沮喪、失望,個別甚至產生一種反社會的情緒和行為。部分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可能會多次碰壁,因對此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容易產生悲觀情緒,產生厭世心理。而部分大學生,因長期生活在校園中,對社會接觸不多,對通過網絡或其他新聞媒介了解到的社會現象沒有直接接觸,因此盲目輕信社會,單純幼稚。在求職過程中,部分大學生輕信虛假的求職廣告,上當受騙,甚至近來有新聞報道有的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被“黑中介”欺騙,墜入傳銷組織。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當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仍然面臨著社會化的問題,而且此問題已相當嚴峻,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從“學生”角色過度到“企業人”的角色。
2 如何從“學生人”過渡到“企業人”
2.1以知識為基礎,做好社會化的智能儲備。
作為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應根據社會發展的新特點及新實際,緊緊抓住成長過程中必須把握的問題,做到求知與做人統一,掌握現有的科學文化知以和專業技能,以及基本的科學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與科學文化素質,增加自己的就業砝碼。
2.2以社會實踐為橋梁,實現大學生到企業人的轉變。
在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大學生應通過社會實踐能在受教育、長才智、作貢獻的過程中檢驗、運用、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用人單位需求的心理品質,知行統一,實現從大學生到社會人的轉化,實現人的社會化目標。
2.3努力培養自身的心理調試能力,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
社會化是在大學生個體與社會整體的互動過程中實現的。個體對社會的規范、道德準則的認同、內化,必將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沖突與矛盾、困惑與阻礙。在求職與就業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挫折與困難,在面對這些挫折的時候,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明朗的心態,即不能對悲觀、失望,對社會充滿負面情緒,也不能盲目樂觀,抱有幻想。所以,在遇到挫折時,大學生應積極尋求學校相關機構(如心理咨詢中心)的幫助或自己進行調節,避免對社會的不理智態度。
2.4提高自身職業素養,不斷適應企業文化建設的需要。
要想快速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贏得工作崗位,就必須符合企業的選才標準,讓自己“適銷對路”,才有可能成功吸引企業HR的注意。技能過硬、素養優良的求職者更受企業歡迎。事實上,在職場中,許多企業都十分看重人才的技能與素養。在企業HR看來,一個具備了過硬崗位技能和優良職業素養的人才,便具備了核心的職業競爭優勢,這種優勢不僅能讓求職者在找工作時無往不利,也能讓他們在崗位工作中游刃有余、步步高升。
基于此,建議求職者在求職前一定要在技能和素養上進行針對性訓練,不斷了解不同企業的企業文化。以全面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最終讓自己成功就業,圓滿實現自己的事業理想。
【作者簡介】
唐建旺,男,1980.07漢族。西安交通大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發展理論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