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民航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有著密切聯系。一方面,民航業作為強周期行業,其下游主要需求商務、貿易、旅游受經濟增長的影響十分顯著,且航空運輸是一個準金融行業,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宏觀經濟變化導致的匯率、利率、航油價格波動都會對民航業盈利產生巨大影響。另一方面,民用航空業已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運送旅客和貨物的交通方式,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
【關鍵詞】
民航業;宏觀經濟;聯系
0 引言
改革開放30年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化不斷改革,我國民航業在航空運輸、機隊規模、通用航空、航線布局以及運輸保障等方面實現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別是2005年以后,我國航空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航空運輸總周轉量位居世界第二,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根據民航總局數據,截至2012年底,我國境內民用航空通航機場共有183個,共完成旅客運輸量31896.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2%;貨郵運輸量541.60萬噸,同比下降2%;運輸總周轉量同比增長6.1%,全行業保持較快增長。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民航業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社會主要的基礎產業,其發展關系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保障。
航空運輸是一個強周期行業,我國航空運量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彈性值約為1.8,航空運輸業的波動程度比經濟周期大得多,宏觀經濟的變化會顯著影響民航業發展。而另一方面,研究發現世界上許多機場特別是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周邊,都吸引了大量高科技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并且產生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優勢資源,以機場為紐帶,形成了帶動力和輻射力極強的“臨空經濟區”,成為國家和區域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美國教授卡薩達的“第五波理論”對此現象做了分析。他認為,影響世界經濟的第一個沖擊波是由海運引起的,主要表現為一些海港周圍出現世界級大型商業中心城市,比如,美國的洛杉磯、舊金山、紐約,西班牙巴塞羅那,葡萄牙里斯本,荷蘭鹿特丹,法國馬賽,日本的橫濱、神戶等。第二個沖擊波是由天然運河引起的,水運成為歐洲和美國工業革命的推動力量,比如,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法國巴黎的塞納河、德國漢堡的易北河、美國紐約的哈得遜河、意大利羅馬的臺伯河、希臘雅典的伊利索斯河、俄羅斯圣彼得堡的涅瓦河、俄羅斯莫斯科的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等。第三個沖擊波是由鐵路引起的,一些內陸城市成為內地商品生產、交易、配送中心,比如,美國亞特蘭大、芝加哥、圣路易斯等。第四個沖擊波是由公路引起的,發達國家在遠離城市中心的地方建立了大型購物商城、商業中心、工業園區、企業總部。目前,世界經濟正處在由空運引發的第五個沖擊波的影響當中,主要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航空運輸適應了國際貿易距離長、空間范圍廣、時效要求高等要求,因而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及現代化國際經濟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
近日,英國政經雜志《經濟學人》創造的克強指數因其能精確地反映經濟現狀而廣為流傳,它是三種經濟指標:工業用電量新增、鐵路貨運量新增和銀行中長期貸款新增的結合。同樣的,民航業與中國經濟聯系非常緊密,其發展狀況也是反應中國經濟的重要晴雨表。
1 宏觀經濟變化對中國民航業的影響
1.1國內外經濟增速變化對民航業的顯著影響
1.1.1國內經濟增長變化對中國民航業的影響
民航產業的發展與國內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呈現出一個非常強的正相關性。研究發現,中國民航國內航線的旅客運輸量對GDP的彈性為1.9倍,中國民航國內航線的貨郵運輸量對GDP的彈性為l.6倍。通過對近年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展計劃司《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旅客和貨郵運輸增長量以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的GDP數據對比分析可知,近幾年國內經濟增速與民航業增速數據之間高度相關,其彈性比歷史平均值要高。
1.1.2世界經濟增長變化對中國民航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不斷出現衰退,這種衰退直接導致了對航空需求的下降。隨著經濟危機的蔓延,我國民航業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特別是國際航線民航運輸需求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民航業“對外依存度”明顯高于GDP 的“對外依存度”,民航業對全球經濟和航空需求減速更加敏感,從近幾年國際航線旅客量與貨運量的增速變化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世界經濟的變化對民航業的巨大沖擊。
由于缺乏確切世界經濟增長數據,無法對國際航線近年變化做定性分析,但從圖中可以看到,在08年和09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及11年和12年歐債危機時,中國民航業的國際航線旅客量和貨運量增速下滑明顯,甚至出現了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罕見的衰退。
1.2經濟增長影響民航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1.2.1 航空燃油價格因素
燃油成本在航空公司的總成本中一直占很大比重,甚至一度高達40%,油價的變動對民航業有著很大的影響。雖然機票包含的燃油附加費跟隨國際原油價格變動,可以抵消部分油價對民航業成本的影響,但無法完全覆蓋增加的所有成本。此外,燃油附加費的提高會導致消費者因乘坐飛機成本增加而減少出行次數或轉向鐵路、公路等替代交通工具。
一般來說,油價與宏觀經濟呈負相關,可以作為民航業抵御宏觀經濟變化的穩定器,可以起到對沖作用。但近年來,隨著各國央行為提升經濟而推出貨幣量化寬松政策,經濟依舊低迷而油價卻回到100美元/每桶左右的高位,這種滯漲的經濟環境,對民航業的沖擊最大。石油的套期保值也因金融危機時東航、南航的巨額損失被證明依然存在相當風險,無法有效抵御油價變動。因此,宏觀經濟變化導致的油價波動對民航業有著較大的影響。
1.2.2 匯率因素
國內航空公司大都以美元計價購買飛機和航空燃油,實行以美元為主要負債結構的資本狀況。人民幣的持續升值有利于航空公司降低成本,獲得匯兌收益。近年來,我國經濟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政治社會穩定,國力不斷增強,人民幣處在升值通道。預計人民幣近幾年仍將保持3%左右的速度升值。因此,中國的經濟增長通過匯率的升值利好民航業,呈現較強的正相關性。
1.2.3 利率因素
目前,民航業總體資產負債率約70%,航空公司資產負債率更是高達80%。利率變化導致的償債支出增減對民航業的利潤影響很大。一般來說,利率與宏觀經濟呈負相關,經濟持續向好時利率升高,而經濟低迷時利率進入降息通道。因此,利率變化能有效降低民航業增長的波動。
1.2.4 下游行業需求因素
(1)貿易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越來越緊密,世界經濟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經濟全球化有利于資本、資源、技術、勞務等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流動和進行優化配置,有助于擴大全球經濟規模,推動全球經濟的增長。民用航空業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全球性運輸網絡,全球每年40%(按價值算)的跨區出口商品經由航空運輸。宏觀經濟的增長會提高百姓的收入與商品的需求,從而影響國內外貿易量。此外,我國作為世界工廠,貿易對外依存度非常高。因此,作為公共交通行業的民航業,其發展與國內外貿易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
(2)旅游
我國旅游業近年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其快速發展將為民航業的平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受我國總體經濟形勢平穩發展及消費結構升級因素的影響,旅游業未來幾年仍將繼續處于較快發展的黃金期,成為民航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同時,發達國家為促進經濟復蘇,不斷加大旅游開放程度。日、韓相繼降低了對中國游客簽證的年收入要求,美國在2008年開放對華個人旅游的基礎上,又延長了部分簽證時限。歐盟在2008年把旅游簽證區域從15個國家擴大到25個國家基礎上,又統一了旅游簽證政策,使赴歐旅游更加便捷。這些政策有效提升國內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線上的業務量。
1.2.5 高鐵因素
近幾年,我國高鐵技術和建設取得的重大突破將使我國進入高速鐵路時代。目前京滬、武廣、滬寧、滬杭等高鐵線路都已相繼開通,京哈、滬深線2013年也將通車。到201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四縱四橫”高速鐵路客運專線。
隨著高鐵時代到來,我國中長途客運結構會發生重大變化,國內航空公司面臨的挑戰將是巨大和持久的。目前,武廣高鐵對民航的影響已十分凸顯,廣州—武漢線航班量、客流量、平均票價下降均超過20%;京滬高鐵開通初期,京滬航空客流減少約10%。到2015年全國“四縱四橫”高鐵網建成時,我國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幾乎全被高鐵覆蓋,60%以上的民航市場會受到沖擊。
但民航與高鐵既有競爭又有促進的關系,在短途運輸上,高鐵對民航客流影響較大,但在長途和國際航線上,并沒有大的影響。高鐵的運營,對民航提高服務質量,縮短流程,尤其是實現更加快捷服務方面,會有很大的促進,發揮空鐵聯運的協同效應。東航“空鐵通”產品上線后,實現上海鐵路局管轄內的安徽、江蘇、浙江、上海三省一市主要城市的高鐵、動車組列車與東航航班的雙向聯運。民航與高鐵將在較長時間內處于這樣一種競合狀態,相互競爭、共同成長。
2 民航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2.1帶動民航相關產業加速發展
航空服務與運輸行業對于機場所在地區相關產業的經濟帶動和促進作用這些年來已經日益彰顯。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共有27個省(區、市)的51個城市先后提出臨空經濟區的規劃與設想。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地航空經濟已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成都、鄭州、重慶、杭州、深圳等地則進入相對快速發展階段。上述地區的機場周邊及鄰近區域,已成為特色經濟、優勢產業尤其是新興產業的聚集區域,形成了航空核心產業、航空關聯產業和航空引致產業等類型的航空經濟區。如天津市,自空客A320飛機總裝線落戶天津后,產業鏈上下游數百家航空制造企業落戶天津機場周邊,天津市規劃了專門用于發展航空制造業的11平方公里航空經濟區。從2006年到2011年年底,天津航空航天工業總產值從2.2億元快速上升至227.7億元,增長了104倍。目前,天津市以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大運載火箭、通信衛星、空間站為代表的“三機一箭一星一站”航空航天產業體系正在加速構建。
2.2帶動產業實現升級
據牛津經濟預測(OEF)調查,70%的企業認為航空運輸使他們能夠在更大范圍的市場進行銷售和投資,30%的企業認為航空運輸帶來的市場潛力從根本上影響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河南是個農業大省,但是這些年來,他們在優化陸路交通的同時一直在致力于發展民航業。因為產業升級之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時效產品主要依托的是航空業。2010年河南省委省政府統籌謀劃建立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截至2012年年底,區內龍頭企業富士康生產的蘋果手機占全球蘋果手機的70%,73家富士康配套企業辦理注冊登記手續,上百家富士康協理廠商落戶,并帶動了100多個產業、400多個配套企業入駐。此外,新增其他產業注冊企業 500余家,個體工商戶新增 1.03萬余家。2012年,區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80億元,同比增長60%;區內進出口總額完成294億美元,占鄭州市當年進出口總額的80%,占河南省進出口總額的55%。
2.3帶動邊遠地區發展
近年來,由于機場的修建,許多不知名的縣城,如北部邊陲小縣黑龍江漠河、西南極邊小城云南騰沖等,旅游知名度大增。航空的發展,可以帶旺人氣,匯集資源,提高當地聲望,為政治、文化和經貿往來提供必要的支撐。而今,國內許多機場真正融入到地方經濟發展的軌道中去,成為地方拓展外向型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著重要力量。
2.4加強對外合作
一條跑道,帶來一個地區開放發展的希望;一條航線,打開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門;一個機場,拉近了一個區域與世界的距離。從2006年的1條東盟定期航線發展到2012年的12條,經過6年的努力,廣西機場管理集團讓航空成為廣西與東盟國家政治、經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現如今,廣西基本形成了以東盟為重點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今天,漫步在廣西首府南寧街頭,5個東盟國家的總領事館,東盟10國在南寧的商務聯絡部,坐落在青秀山風景區內的泰國友誼園……這些隨處可見的“東盟印記”,讓人深刻地感受到東盟國家離這里一點都不遙遠。廣西的事例生動而有力地告訴我們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在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不可阻擋趨勢的今天,航空可以成就一個地區成為開放高地的夢想,民航讓區域與世界緊緊相連。
3 結論與啟示
國家經濟增長過程中必然促進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發展,而各個行業在各自的發展壯大過程中也會同時帶動國家的總體經濟增長。就民航事業與我國經濟增長而言,兩者的關系呈現出一種相輔相成的狀態。一方面,民航業作為強周期行業,其下游主要需求商務、貿易、旅游受經濟增長的影響十分顯著,且航空運輸是一個準金融行業,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宏觀經濟變化導致的匯率、利率、航油價格波動都會對民航業盈利產生巨大影響。另一方面,民用航空業已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運送旅客和貨物的交通方式,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