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提高大學生健康素質的關鍵環節,是一個民族健康的基礎,是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到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競爭力。本文將針對當前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建立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的策略。
【關鍵詞】
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健康素質;教育
陽光體育運動的發展必須與社會接軌,適應社會的發展腳步,為能夠完善的實現我國萬億學子陽光體育運動,務必要把學校體育教學辦好,從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能感悟到其中妙趣,把體育當成生活習慣,把學習體育變為學生主動自我提升。學會綜合評價,學會有針對性地制訂個人的運動處方,并以個人鍛煉為主,以集體活動為輔進行科學運動,促進健康。
1 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目標
1.1近期目標
“達標爭優、強健體魄”應該是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近期目標在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與共青團中央在《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中指出。《決定》在3年時間內使85%以上的學生能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85%以上的學校能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級以上。至少2項體育技能要經常鍛煉,使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1.2遠期目標
作者認為應該將“陽光體育運動”的遠期目標確定為培養“自主健康型人才”,亦即動員全國億萬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遠期目標,應該不僅僅是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現況,而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質健康水平與終身運動的綜合素質。并能完成將“陽光體育運動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的戰略部署,深化我國的素質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自主健康型人才”的具體培養目標是:培養終身運動興趣,形成終身運動意識,掌握終身運動知識,提高終身運動能力,養成終身運動習慣,學會自我保健,堅持終身運動,保持終身健康。
2 推進陽光體育運動發展面臨的困境
2.1應試教育仍是最大的障礙
已經推動素質教學很久了,可是中、高考的座位依舊非常堅固,有些教學只是為了讓學校具有好的口碑好的價值,就將大多的努力放在了追逐升學上,許多學校對學校體育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甚至以應試教育替代素質教育,以“升學第一”替代“健康第一”。人們對學校體育的價值觀決定了學校體育的發展觀,在對待體育的態度上,學校和社會都表現了不同程度的輕視。因而,目前有的學校對學生是否參加體育活動并沒有什么要求,而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基本奢望。
2.2需要提高體育教育師資
體育工作實施者與組織應該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教師關鍵是怎樣與學生處理關系,發揮教師的主要用途,學生主體調動,這樣可以產生巨大的感染力。要開展陽關體育運動,先要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達到國家的要求,現在學校各級的體育專職教師還遠遠達不到,像在山區可能還沒有專職體育教師,就算有也就算兼職體育教師,專業的體育學習很多人都沒有學過,好多都是讓學生到操場上自己跑跑步,打打籃球沒有傷害也就算教學了。
2.3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薄弱
體育鍛煉意識包括人們對體育的認識、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和情感以及體育鍛煉行為的調節。體育鍛煉意識是對體育本質、特性、價值、作用以及體育與人、體育與其他事物之間關系的一種自覺反映。體育鍛煉意識的強弱對體育鍛煉行為起著促進或阻礙作用,因此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是促進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重要條件。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不是天生的,是人們在后天受家庭、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親身參與體育活動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3 深化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的策略
3.1陽光體育的主體性應定位在著手點和著眼點
積極性、創造性和自覺性是學生必要的培養,要讓學生有自主鍛煉的意識,讓學生把自我個性展示的更加充分。快樂、愉悅的心情到陽光體育鍛煉中去體驗陽光體育也是對學生形成自我主體意識的塑造。要使體育教學和課外教學的過程中充滿人性的光環自由的表現和諧、平等和感情的充在體育教師一定要發揮其真正的“主導性”。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中學生不會感覺到有“郁悶”、和“不想學”的心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需求、身體特長、自身體質合理的參與適合自己的運動科目,做到個個參加,人人爭優的運動氣氛。
3.2陽光體育運動應注意提高活動的趣味性,喚起學生的運動樂趣
運動樂趣在陽光體育運動中起著“火車頭”和“發動機”的作用。從某種方面來說,獲得樂趣和愉快的感覺是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因此,陽光體育活動非常注重開展內容豐富多彩、趣味性大、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和組織形式。如體育舞蹈、羽毛球、跳皮筋、踢毽子、跳格子等項目;快樂體育園地、團體廣播操、趣味運動會、班級籃球賽等多種體育組織形式。在陽光體育運動實施中,體育教師為了提高活動的趣味性,首先要做到會設計生動有趣的體育教學方法。其次,體育運動有許多不同類型項目。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基礎健康狀況和人格等各方面情況,對不同類型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同時注意內容安排的層次合理性,努力做到難易適中、多少適量。
3.3一體化組織機構的建立
縱向機制是建立學校、家庭、社區體育一體化領導小組,成員主要由學校領導、社區領導、家長代表組成,負責研究和擬定一體化體育發展工作的年度計劃、規劃,并組織實施,制定一體化體育教育的法規和制度,使其逐漸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橫向機制是建立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社區體育與家庭體育的協調委員會,協調委員會受一體化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由體育教師、社區體育指導員和學生家長代表組成[10]。具體指導、協調學校、家庭、社區開展對中、小學生的體育活動,舉辦各類體育學習輔導活動,組織區域內體育交流活動,協調體育活動的物質資源和體育指導的人才資源等。學校、家庭、社區體育一體化教育管理模式屬于區域教育社會化管理模式,從理論上講,其組織管理的實施能夠保證一體化體育教育網絡正常存在和良性運轉。
4 結論
總之,陽光體育運動的關鍵在于落實,而落實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參與,也只有廣大同學們的積極參與,才有強健的體魄,才能彰顯出大學生活的陽光與健康,從而實現陽光體育的目的和任務。
【參考文獻】
[1]陳健. “陽光體育運動”實踐研究——以廣東省廣州市菩提路小學為例[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02:85-87.
[2]熊揚名. 四川省農村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的研究[J]. 教學與管理,2013,03:95-97.
[3]葉志鋒. 廣東地區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調查研究[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3:63-64.
[4]楊梟. “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大學體育課程評價新理念[J]. 中國成人教育,2013,02:186-187.
【作者簡介】
衛業鈞,1970,陜西寶雞人,講師 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