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備貨時,面對經銷商的推諉躲避,多些策略性的思考和舉措,也許能化解經銷商的阻力。
站在廠家角度來說,在與經銷商確定年度銷售計劃之后,就得要求經銷商按照一定的進貨計劃進行打款發貨,尤其在旺季來臨之前,更要經銷商確保有足夠的庫存,確保市場旺季時的足量供應。
但是,廠家的備貨計劃,在實際執行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極少有經銷商會全盤接受廠家的備貨計劃,大多則會強調當前的各類困難,要求降低備貨量,或是趁機算舊賬,舊賬不清,備貨暫緩。當然,也有一些經銷商自己已經有明確的廠家進貨計劃,任憑你廠家業務人員說破嘴皮,也不會更改。總體而言,在備貨這個問題上,廠家大多數是主動積極推進,而經銷商則是被動抵觸躲閃。廠家之所以熱衷于要求經銷商備貨,是因為這備貨對廠家的好處不少:
1 .緩解廠家自身的產能壓力。提前規劃好旺季的生產安排。通過產能放大,實現生產成本及采購成本的進一步控制。
2 .逼迫經銷商強化對本廠家的產品銷售工作。畢竟,貨都壓了那么多在經銷商的倉庫里,你經銷商不賣也不行了。
3 .吸走經銷商手頭的資金?!澳腥耸诸^有閑錢就會變壞”,而經銷商老板手頭有閑錢,就有可能會買房置地,引進新廠家新產品,或是有可能被其他廠家搞走,所以,得要先下手為強,及時把經銷商手頭的閑錢吸走。
4 .強占經銷商及下游客戶的倉庫。即便經銷商有意向也有錢引進其他廠家的產品,但是,只要是倉庫爆倉,想進也進不了,下游客戶也是一樣的道理,也許沒有檢測到經銷商手頭究竟有多少錢,但至少可以知道經銷商的倉庫還能壓下去多少貨。庫位一旦被占用,基本上也就大大壓縮了經銷商老板再引進其他產品的空間了。
5 .確保年度銷售計劃的完成。在旺季前的備貨,也就是提前預收未來的市場銷量。經銷商一次足量的備貨,將直接推進年度銷售計劃的完成,先不管市場實際動銷情況如何,至少,這打款發貨到位,今年的計劃完成了。廠家的業務員到銷售總監,這顆心算是能放下來了。
6 .對市場正常銷量及品牌形象的維護。備貨充足,正常的產品銷售工作得以維系,不會出現因為斷貨,而對銷量及品牌形象所產品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以上這些是廠家的看法,經銷商可不這么認為:
1.經銷商無需考慮產能的問題,也沒有產能壓力,廠家的產能關我經銷商什么事!
2 .一旦接受廠家的備貨計劃,自己就被動了,與廠家之間也就沒有什么回旋談判的余地了。
3 .一旦廠家的備貨計劃成功,就意味著經銷商自己的資金被廠家占壓,在現金流越來越寶貴,資金借貸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自然要盡量減少自己的資金被外部占壓。
4 .倉庫庫位成本現在也是越來越高,在大多數地級市,已經很難找到二十塊以下的市區倉庫了,甚至,有些經銷商已經開始把倉庫的貨位成本精確核算到每個棧板上了。在這個背景下,經銷商自己的倉庫,決不能變成廠家隨意占用的倉庫了。
5 .若是今年的銷售計劃能順利完成,估計來年廠家給開出的銷售計劃會更高!所以,即便今年能輕松的完成廠家任務,也得踩踩剎車,至少在表面上,給廠家感覺是我經銷商使出吃奶的勁頭,好不容易才完成今年的任務,明年可別隨便再加了。
6 .至于廠家所強調的庫存不足,會導致缺貨什么的,經銷商大多不以為然,現在物流很方便,調貨很快,周邊區域市場的借貨也很方便,即便這個廠家的產品缺貨,也可以用同類廠家的產品來彌補嘛,反正都是我經銷的產品,賣哪個都掙錢。
廠家也能利用備用計劃,來促進經銷商對年度銷量計劃的完成,一般來說,旺季來臨前的備貨,很有可能直接實現年度銷量計劃的完成。同時,經銷商的足量備貨,也是在實際意義上鞏固了廠商合作關系,這么多貨都壓在經銷商的倉庫了,不好好合作也不行啊。
基于廠商雙方對備貨的不同看法,導致雙方在備貨問題上總是有扯不完的皮,而且還是年年扯皮,廠家單方面的備貨規劃總是被經銷商的實際進度所擾亂。為了加快備貨進度,廠家也會針對性的推出一些舉措,例如:
1 .威逼型。備貨計劃完成不佳的,年終返利、費用核銷等方面會受到直接的牽連,膽敢不從,扣錢扣錢扣錢!
2 .利誘型。給政策,打雞血,在原有返利政策上再推出特別的獎勵政策,只針對備貨計劃,多備多得,多多益善。
3 .責任分解到業務員。把備貨計劃直接分解到業務人員頭上,甚至與業務人員的年終總體考核直接掛鉤,這次備貨計劃不完成,全年的業績考核都要打折扣,逼迫廠家業務人員把經銷商老板纏著不放,裝勤快裝可憐裝孫子等等招數頻出。
站在客觀的角度,備貨本身也是廠商雙方共同在推動業績提升,運作得當,也是相得宜彰,本身不是個壞事情,但是,問題是出在廠家對經銷商了解程度不夠深入,較少有換位思考,且備貨手段過于粗糙簡單而導致的。那么,作為廠家,在引導經銷商備貨這個問題上,有哪些方面可以進行一些策略性思考呢?
一、備貨的姿態
有些經銷商之所反感廠家的備貨計劃,是因為廠家往往把自己當成經銷商的上級單位,使用強行命令指揮的姿態,強令經銷商接受備貨計劃,動不動還搞出一些懲罰方案出來。
備貨應該是廠商雙方在平等狀態下的協商結果,而不是指揮命令!
二、為什么要備貨
這個備貨究竟是站在誰的角度上的?若只是廠家為了完成自己的年度規劃,促進廠家自己的產品銷售工作,對不起,經銷商不一定買這個賬,若是換個角度呢?
1 .是幫助經銷商拓展市場空間。
2 .是幫助經銷商強化自身的銷售能力,深挖業務團隊及下游客戶的銷售潛力。
3 .是共同排擠競爭對手,利用備貨來建立防御線,阻擊競爭對手對下游客戶的備貨計劃。
三、備貨之前
既然知道經銷商不是那么喜歡備貨,也知道經銷商會在備貨這個事情上找出一些理由出來,為什么不把工作做在前面?
1 .當地市場空白終端網點(經銷商還沒有做進去的)的統計分析。
2 .下游客戶的銷量提升空間分析及試驗點證明。
3 .廠商之間歷史遺留問題的清理,爭取在備貨之前有所解決,至少也要啟動解決程序。
四、是廠家備貨,還是廠家的業務員備貨
這是備貨問題中最大的障礙,經銷商不是不相信廠家,咬咬牙的話也能接受廠家的備貨計劃。有些時候,之所以死活不接受,主要是因為廠家業務人員的問題。
也就是說,經銷商認為這個備貨計劃根本就不是廠家的行為和意圖,而是廠家某個業務人員,或是某個省區經理,為了個人年度業績的完成,乃至個人的獎金收入,而出臺的個人行為。甚至,還有些廠家業務人員,在鼓動經銷商超額完成備貨計劃,自己拿到獎金之后,就拍拍屁股離職了,留下爆倉的貨物和一堆的口頭承諾,讓經銷商自個兒慢慢消化去吧。
這些情況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在實際中大量出現,搞得經銷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作為廠家高層,要有所考慮,在廠家總部層面與經銷商保持通暢的溝通,在信息傳遞方面,確保傳遞出來的備貨計劃是廠家的企業行為,而不是廠家某個業務人員的個人行為。
五、提供增值服務
有些經銷商也不是不想備貨,而是實在沒錢備貨,錢呢,被壓在應收賬款里,面對廠家的備貨計劃,心有力而余不足。面對這種情況,一味地向經銷商施加備貨壓力也沒有多少實際意義,而應該主動來幫經銷商一把,例如幫助經銷商優化其應收賬款管理體系,清理收賬難的障礙原因,分析下游客戶的結算規律,培訓經銷商業務人員的收賬效率,設計專用的收賬策略,在總體上提升收賬效率,推動經銷商的應收賬款逐漸的良性化改善,畢竟,這些應收賬款壓在下游客戶那里,不會產生價值,是死錢,而收回來,拿去備貨,則是活錢。經銷商也會對廠家心存感激,備貨方面的溝通和推進起來也會順暢很多。(編輯:袁航market@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