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shàn)長相馬。無論什么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liè)。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
伯樂把自己認馬的本領都寫到叫《相馬經》的書里,而且畫上了各種馬的圖。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尋找好馬。
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了附近鎮上,找了很多馬,但是都沒有發現和《相馬經》中描繪的一模一樣的馬。于是,他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
有一天,他路過一個地方,看見很多人圍著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念叨(dao)著什么。“哎呀。真是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jiāng)場,能夠發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jū)!”一位老者嘆息道。
“是啊!真是百年一遇的好馬!真可惜!”旁邊的一位中年男人附和說。
孫陽的兒子卻不以為然。“哼!真是一群傻瓜!千里馬要具備額頭隆(lóng)起、眼睛明亮、四個大蹄子三大特征,此馬額頭隆起的不明顯,眼睛也不是特別明亮,怎么可能是!”他邊說著,邊繼續往前走。

走著走著,他突然在一片草叢中發現有只癩(lài)蛤蟆(há ma)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只是蹄子沒有那么結實,但是他想想早先看到的那群人奉承的那匹所謂的千里馬,就點了點頭,這匹“馬”比它強了不止多少倍。他想著想著,便高興地把它捉回了家。
回家后,他顧不得多日的勞累,便找到父親孫陽,興高采烈的對他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
孫陽聽后很是吃驚,急忙要看兒子找到的千里馬。可當兒子把“千里馬”拿出來時,孫陽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yú)笨,便幽默(mò)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j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