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大多人熟知,這是清朝雍正皇帝的手聯,我市學政試院懸掛正門兩側,人們經此必讀。
內蒙古大學的校訓:求真務實。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黨一貫強調“求真務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突出“愛國、誠信,”提倡“真、善、美。”若有人問:“至誠、明理”的真人占人群的比例有多大呢?”哲人付之一笑!
今年陽春的那個早晨,我喜接《大眾文化》并從中讀到了《憶大山》一文,如饑似渴地連續讀了數遍,領會、欣賞、品味、思考。這是習總書記的作品呀!
《憶大山》的左上角是習近平夫婦與賈大山在其住宅前的合影。這張黑白照把讀者帶進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情園。從6月上旬到10月中旬,我反復讀寫交替,動情地寫下了《淚讀〈憶大山〉筆記》。
真情無限,生死不移。
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作者首先情切文涌地寫道:“賈大山離開我們已經一年了,他去世以后,在他的家鄉正定,在他曾經默默耕耘了20多個春秋的當代文壇,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可見賈大山的人格和小說藝術是具有何等的魅力!”
神交許久,至交天成
魯迅先生說:“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知音》電影的主題曲反復吟唱“人生難得一知已!”
“1982年早春,我要求離開中直機關到基層鍛煉被組織分配到正定任縣委副書記,那時,賈大山還在縣文化館工作,雖然只是一個業余作者,但其《取經》已摘取了新時期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桂冠,正是一顆中國文壇冉冉升起的新星。原來我曾讀過幾篇大山的小說,常常被他那詼諧幽默的語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實優美的描述和精巧獨特的構思所折服。到正定工作后,更是經常聽到人們關于賈大山的脾氣,性格、學識、為人的議論,不由地讓人們生發出一種欽敬之情。特別是我們初次相識到相熟相知以后,他那超常的記憶、廣博的知識、幽默的談吐、機敏的反應,還有那光明磊落、襟懷坦蕩、真摯熱情、善良正直的品格,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作者以寫真的筆調,真實記錄了一見如故的真情實感。
臨別時,大山還拉著近平的手久久不愿放開,“近平,雖說我們初次見面,但神交已久啊!以后有工夫,多來我這兒坐坐。他邊說邊送,我勸他留步,他像沒聽見似的。就這樣邊走邊說竟一直把我送到機關門口。”
“此后幾年,我們的交往更加頻繁,……促膝交談,常常到午夜時分。記得有好幾次,我們收住話鋒時,已是次日凌晨兩三點鐘了。每遇這種情況,不是他送我,就是我送他。為了不影響門衛的休息,我們常常疊羅漢似的,一人先蹲下,另一個站上肩頭,悄悄地從大門上翻過。”這段寫真,誰能相信這是出自一位領袖之才的自敘呢?!
出名的淡泊名利,當起領導卻不含糊
“1982年冬,在眾人舉薦和縣領導反復動員和勸說下,大山不太愿意地挑起了文化局長的重擔。雖說他的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可當起領導來卻不含糊。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層,訪群眾、查問題、定制度,幾個月下來,便把原來比較混亂的文化系統整治得井井有條。在任期間,大山為正定文化事業和古文物的研究、保護、維修、發掘、搶修,竭盡了自己的全力。”
既是窗口與渠道,又是參謀和榜樣
“作為一名作家,大山有著洞察社會人生的深邃眼光和獨特視角。他率真善良、恩怨分明、才華橫溢、哲理透澈。對人們反映強烈的一些社會問題,他往往有自己精辟獨到合情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在與大山作為自己相處的同時,我還更多地把這里作為及時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為我行政與為人的參謀和榜樣。”
這樣的民主人士難得可貴!若占總數比例大一些,這就是國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
依依惜別,難以言狀
“我在正定期間,不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上,得到大山很多的支持和幫助,我們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記得1985年5月,我即將調離正定去南方工作(調任福建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那天,我們相約相聚,進行了最后一次長談,臨分手時,兩人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依依別情,難以言狀。”
一位蒸蒸日上的部廳級領導對一位身在基層的科級干部在分別的時候,表現得如此情深義長,我這樣的老年人沒見過,也沒聽說過,只是從《三國演義》中見過這樣的畫面。
身居高位,真情不移
“我到南方以后,曾經給大山去過幾封信只是大山甘于恬淡寂寞,不喜熱鬧,未有及時回應。以后我也因工作較忙,很少給他寫信了,只是偶爾通個電話,送上衷心的問候和祝愿。我還曾多次讓人捎信兒,希望他在方便的時候,到我工作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可他總說我擔子重,不愿給我添麻煩。雖然接觸聯系少,但我們之間的友情并未隨日月流逝而淡漠,他常向我聯系較多的同志探詢,密切關注著我的工作情況和動向,我也經常向到南方出差的同志詢問他的身體、工作和創作情況。每次見到正定的同志,我都請他們給我帶去一些薄禮。每年春節前夕,我總要給他寄上一張賀卡,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的祝愿”
災難臨頭情更真
“1995年深秋,我(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從一個朋友的口中得知大山患病并做了手術,盡管說手術相當成功,還是給關心他的人們心頭上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我不時打聽著他是否康復的消息,但每次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回答:他的病情不見好轉,卻一天比一天更瘦了,后來,聽說他到省四院做了食道擴張治療,能吃進一些流食了。再后來,聽說又不行了,正在北京協和醫院做診斷檢查。剛好,我那幾天正在北京開會,便抽空到醫院去看望他。見到他時,眼中的大山早已不是昔日大山的模樣,只見他面色憔悴,形體枯槁,蜷縮在病床上不停地咳嗽,只有那兩只深深凹陷進去的眼球,還依然閃耀著流動的亮光。他看到我進來,立即掙扎著從床上坐起,緊緊握住我的雙手,激動的淚水早已奪眶而出。……那次見面,我們兩人都是顯得非常激動,因為我知道,惡魔般的細胞,此時已在大山的肝臟、胰臟和腹腔大面積擴散。我不忍心讓他在病痛之中再過于激動,為了他得以適度的休息,我只好起身與他揮淚告別。臨走,我告訴他,抽時間我一定再到正定去看他。”
“2月21日,在我剛剛離開正定才十來天,突然接到電話告知——著名作家賈大山于1997年2月20日晚因病去世,享年54歲。”
“噩耗傳來,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大山的逝世,使我失去一個好朋友、好兄長。我多么想親自為他送行,再看最后一眼哪!無奈遠隔千里,不能前往,也只能托人代送花圈,以示沉痛悼念了。”
“大山走了,他走得是那樣匆忙,走得是那樣悄無聲息,但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愫、清正廉潔的作風,襟懷坦蕩、真摯善良的品格,剛正不阿、疾惡如仇的精神,都將與他不朽的作品一樣長留人間。”
作者忍著巨大的悲痛,淚寫成極高的評價。大山!你西去途中,一定是一路大笑,一路歌!一個文化人有幾個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如果那個世界,也這樣講文明、講民主,且有換屆選舉的話,你一定會登上重要的崗位,要得好,先天好。
大山!你太幸運了,在年富力強的時候遇上了真正的共產黨人,真正的中流砥柱!
大山!你信陰曹地府五閻王斷生死嗎?我比你虛長6歲,我不信五閻君會斷你英年早逝!我建議你的家人從你的先天因素、生活習慣、工作環境、心理狀態等方面總結科學結論,警示后輩和周圍的人群。
大山!你的家人把你的書房、照片《取經》手稿還保留完好嗎?你要常回家看看,欣賞欣賞“愛國、愛黨、敬業、誠信、繁榮、富強”更新的社會風貌。
我是一個有淚不外流,痛哭不出聲的人,可是在寫《淚讀〈憶大山〉》的過程中,我的眼淚常流,有時淚流滿面,有時淚濕書稿……是崇敬?!是感動?!是悲傷?!是激奮?!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及動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