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搜尋馬航失聯(lián)航班,中國官方所出動的搜尋力量當中,“雪龍?zhí)枴笨瓶即胺Q首發(fā)陣容。鮮為人知的是,這艘目前中國唯一的極地科考船,1993年從烏克蘭以1750萬美元低價購入時,動用的是時任總理的一筆“私房錢”,即總理預備費。
李鵬、朱镕基兩任國務(wù)院總理都曾在專著中提到的這筆“總理預備費”,在中央決算中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叫“中央預備費”。按照《預算法》的規(guī)定,這筆錢的金額相對并不多,只占到中央全年預算的1.1%至3%。
比如1995年(《預算法》實施的第一年),總理預備費為21億元,(占到中央預算1424億元的1.47%)。近20年后的今天, 2014年這筆錢達到500億元,約占中央預算的2.22%。總之,都沒有超過上限。
按照財政部在《預算法手冊》中的解釋,這筆錢應(yīng)該主要花在一些必須解決的臨時性繼續(xù)開支上。“雪龍?zhí)枴钡牟少従褪且豁棙藴实目偫眍A備費開支。當時因為前蘇聯(lián)解體,烏克蘭經(jīng)濟緊張,亟待出售一批船只償債。這時再等到下一年中央開出專門預算已經(jīng)來不及,所以就動用了總理預備費——這筆錢的總金額已經(jīng)列在當年的預算當中,并且也在全國人大會議上通過了,至于具體的開支項目,國務(wù)院常務(wù)會議決定即可,所以靈活性相當大。
實際上,總理動用“私房錢”的心態(tài),和普通人一樣——就是救急。
比如財政部公布的一系列決算文件顯示:1995年總理預備費有一半用于防汛救災;2003年花掉的預備費甚至要比2006年多接近一倍,原因是當年非典爆發(fā),中央支出了22.12億元用來支持衛(wèi)生醫(yī)療項目;2008年的預備費從2007年的150億元上升到350億元,這一年四川發(fā)生大地震,北京召開奧運會;2011年,青海玉樹地震災后重建從預備費中獲得了42.81億元的撥款。
需要說明的是,總理花“私房錢”的方向也有細微變化。比如財政部公布的2003年中央決算文件顯示,當年接近84億元的預備費中,有6.16億元用于“公檢法司支出”,占到超過十分之一的份額。隨著中央財政收入的年年遞增,預備費近年來的使用項目也更豐富,除去自然災害與緊急公共事件上的支出,農(nóng)業(yè)建設(shè)與科教文衛(wèi)領(lǐng)域,都成為這筆“私房錢”的重點支持對象。
據(jù)《中國青年報》統(tǒng)計,1994年至2001年,中央從預備費中撥款11億多元用于對貧困學生的資助。
由于總理預備費的用途相對靈活,所以它也常容易被各方人士“惦記”上。1994年,來自北大的陳章良副教授參加討論修改《政府工作報告》座談會時向時任總理李鵬提出,用總理基金即中央預備費設(shè)立科學基金以吸引青年留學生回國。李鵬總理聽完發(fā)言后大笑:“我總理基金就那么點兒錢,怎么大家都在盯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隨后成立。摘自《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