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解放軍的軍內反腐歷史中,最為知名的“老虎”是海軍原副司令員王守業。2006年,63歲的王守業因貪污1.6億元人民幣,被中央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緩期執行,一同涉案的4名少將和7名大校中,5名被責令退伍,6名被降級。
“軍隊腐敗有其特殊性,一般容易發生在工程建設、物資裝備采購、經費使用管理、軍官選拔任用等領域?!北本┐髮W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說,“這些領域,恰恰是軍隊權力最為集中、與經濟往來聯系最為密切的?!?/p>
此前,軍隊系統內也有“大老虎”因經濟問題落馬。2003年3月兩會期間,軍方人士證實,曾擔任蘭州軍區副政委的肖懷樞因為經濟問題已被查辦。原任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副司令員的孫晉美,曾任青島海軍流亭機場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負責流亭機場改擴建工程,1988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后因受賄被“雙開”。原解放軍第38集團軍政委邵松高,因貪污受賄于1996年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根據公開報道不完全統計,近十多年來至少有兩位數的將軍級別高級軍官被懲處,其中不少人的貪腐行為集中在基建等領域。
2010年,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劉鎮武上將曾表示,軍隊一直重視反腐問題,打擊腐敗的力度甚至比地方還要嚴厲。外界對軍隊反腐力度感受不夠,主要是因為反腐案件都是在軍隊內部系統查辦,不對外公開。
而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公開是最好的反腐劑,這適用于地方政府反腐要求,但并不適合于軍隊反腐,軍隊反腐更重視紀律權威和懲治力度,層級性和權威性比較明顯。”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亦撰文指出,軍隊的職業特性與職業特權制約著監督所必需的公開透明。軍事行動的保密與非保密的界限并不清晰和嚴格,更不為社會大眾所了解。
莊德水認為,對于軍隊腐敗案件的審理,只要不涉及國家機密,可以在適當范圍內向社會公眾進行公開,對軍隊內的腐敗分子形成威懾力。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