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的質量決定了房屋工程的使用壽命,而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又決定了建筑工程的質量。因此,在加強對建筑工程中的工程質量的管理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對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探討和創新,從而為實現建筑工程的社會經濟效益創造條件。本文以阜寧縣人民醫院擴建病房樓及附屬裙樓項目為例,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進行了較為詳細地闡述。
關鍵詞: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技術
1引言
建筑工程建設的規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也得到了明顯擴大,數量也在之前的基礎上有所增加,因此,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地位在整個建筑施工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在混凝土工程得到了不斷發展的今天,對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勢下,在建筑工程中,要不斷提高混凝土施工技術,這樣做有利于加強對建筑工程質量的管理。阜寧縣人民醫院擴建病房樓及附屬裙樓項目:2009年12月5日開工,2012年8月20日竣工,建筑面積45496.2,高度75米。(如圖1所示)。設計單位:中建國際(深圳)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勘察單位:南京蘇杰巖土勘察有限公司。建設單位如圖2所示。
圖1""阜寧縣人民醫院擴建病房樓及附屬裙樓項目圖
圖2""江蘇鹽阜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工程中混凝土存在的通病
2.1"麻面
混凝土施工中對模板的要求標準過低或者不達標是造成建筑工程表面麻面的主要原因。而模板本身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水泥漿的不足而導致現澆混凝土構件出現蜂窩麻面的情況,混凝土結構強度大打折扣,質量出現問題。最通常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方面是模板自身的粗糙度和清潔度,第二方面是模板在拆除過程中對混凝土的粘連度,第三方面是模板的濕潤度不符合規定的標準,第四方面是模板中存在的縫隙和空洞,第五方面是隔離劑使用和涂抹不當。這五方面的模板問題都是建筑工程表面出現麻面的原因,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模板相關細節問題的把握和處理,盡可能消除問題的發生。
2.2"夾層、夾縫問題
導致夾縫和夾層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第一方面的原因是后期施工縫、沒有對模板變形縫進行及時的填補和接縫處理,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混凝土施工后期沒有及時對表面進行水分補給而使表面硬化,第三方面的原因是混凝土澆筑高度過高且沒有進行溜管以及串簡處理導致混凝土離析。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我們很難避免夾層和夾縫問題在局部出現,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細節問題和嚴格控制施工流程。這樣有利于減少和規避夾層和夾縫問題的出現。
2.3計算溫度應力
由于誤差和其他因素的存在,建筑工程中計算到的溫度應力值和工程實施過程中所得到的數值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必須要嚴格謹慎的計算溫度應力,務必使實際數值和建筑結構設計的數值的一致性保持在合理范圍內。
3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運用
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對于整個房屋建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其對于裂縫的產生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能夠使混凝土內、外的溫度差得到有效降低,從而防止房屋裂縫的形成,對于提高混凝土的質量是極為有利的。
3.1混凝土的澆筑技術
混凝土是按照混凝土的自然流淌坡度、水平的分層、斜向的分段、連續逐層推移以及一次到頂的方式進行澆筑的。在澆筑的過程中嚴禁向已攪拌好的混凝土加拌合水,這是由于拌合水的加入,使水灰比增大,從而降低混凝土的實際強度值,嚴重的話可能使混凝土達不到設計的強度值,若混凝土流動性達不到要求須退回攪拌站,重新進行拌制。同時要準確把握混凝土的分層厚度,新一層的砼一定要在被上一層砼覆蓋的前提下才可進行澆筑,這樣的目的是將新舊澆筑的間隔保持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范圍內,這樣就可以避免由于時間間隔太長所產生的施工裂縫。混凝土在澆筑的過程中還須考慮到氣象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天氣變化劇烈時,盡量澆筑混凝土。
3.2預防和控制混泥土裂縫的技術
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會受到建筑材料、外界氣候、人員操作、技術水平和施工設計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物體表或正面墻體會發生局部裂縫。混凝土硬化后的結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其主要受兩種因素的影響,其因素之一是外界的氣候條件,其因素之二是天氣狀況的不同。預防和控制混泥土裂縫的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3混凝土的振搗技術
混凝土振搗的過程中,須進行三道振搗,其設置位置如下:混凝土的坡角、混凝土的坡中間、混凝土的坡頂。當三道設置的位置均達到要求,并合理地進行配合方可確保振搗能夠覆蓋整個坡面,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采用振搗棒進行振搗時,必須對振搗棒的插入深度與振搗時間進行準確把握,振搗棒插入下一層混凝土的深度要大于50mm,振搗棒的移動間距要保持在400mm左右,振搗棒在振搗時要快插慢拔。混凝土振搗密實之后,須對混凝土表面進行刮平,然后撒上5-25mm的碎石,在混凝土達到終凝之前使用木抹搓平,搓平次數至少是兩次。
3.4溫度控制技術
為了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目前工程建設中普遍使用優化骨料級配來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的升高,在采取相應措施時,也須隨時準備溫度的散發,通過其他更多的散熱途徑對混凝土的溫度進行控制。比如:減少澆筑層的厚度,通過澆筑層面進行散熱,埋設水管,采用冷水循環的方式進行降溫等。
3.5混凝土的拌合技術
建筑工程的混泥土施工中,要盡力確保混凝土攪拌充分,從而實現混凝土與水的充分融合。混凝土攪拌時間的確定要建立在攪拌量和混凝土的和易性的基礎之上。攪拌時間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不可以太長也不可以太短,過短的攪拌時間不利于施工,也很難保證施工后的建筑工程質量,混泥土本身也會缺乏粘合度;過長的攪拌時間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會使混凝土失去其應有的性能,起不到原有的作用。
3.6約束條件
為了提高模板的周轉率,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一般都會要求新澆筑的混凝土盡量較早進行拆模。若混凝土的溫度相對于氣溫較高的話,則須對拆模時間進行準確地把握,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早期的裂縫。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水化熱的產生及揮發會在表面引發較大的拉應力,這樣會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若及時拆除模板,則會使混凝土表面的溫度大大降低。水化熱應力疊加之后的結果就是產生裂縫,這對于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針對上述情況,可在混凝土的表面覆蓋保溫材料,這樣可以防止混凝土產生較大的拉應力。
4結束語
建筑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技術管理,不僅能夠降低項目的成本,還可以優化人員的配置。加強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工作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施工過程甚至是工程項目竣工之后,一定要保持科學高效的技術管理,不斷總結施工經驗,加大創新力度,必將促使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水平提升至一個更新的高度與層次。
參考文獻:
[1]掌握技術要點解決實際問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術要點集叢書”[J].建筑,2006(24).
[2]王鳳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處理施工技術的探討[J].現代裝飾,2011(2).
[3]潘琴芳.高層房屋建筑防止混凝土溫度裂縫的施工技術措施[J].科技資訊,20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