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社會經濟的大力發展之下,陳舊的會計管理體制開始顯現出了其局限性與缺點。比如說,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國有資產的流失等等。隨著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原來的會計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關鍵詞:會計管理體制;會計委派制;會計人員;會計信息
對于會計管理體制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能夠為我國的會計行業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會計工作者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平臺,改革要圍繞這一目標充分開展,改革的結果要有利于相關部門實施會計監督,有利于落實會計責任制,有利于實現會計管理的法制化。這三個“有利于”是會計管理體制必須要遵循的原則,只有在該原則下進行改革,改革的道路才能是正確的,可以使會計人員履行會計核算和監督職能,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會計管理才能得到一個飛躍性的提升。下文將主要從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與基本思路來進行論述。
1、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1)會計管理體制改革是消除會計信息失真的需要
對于企業管理來說,獲取利益是企業最大的目標,而衡量利益的最普遍標準就是財務的收入。財務會計管理是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在企業管理中處于極度核心的地位,是實現管理科學化的基礎。由此而言,財務會計管理起著極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會計信息的準確、真實、及時等都是財務會計管理必須要保證的,同時,還要對會計人員依法進行核算,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企業的財務報表中依舊存在著信息不真實,由于潛在虧損而虛假盈利,制造假賬以掩蓋隱藏巨額不良資產的現象等等。只有依據上文所提到的原則來進行會計管理體制的改革,才能夠使會計管理中的信息真實度得到保證,使會計管理的信用也得到保證。
2)進行會計管理體制改革是加強法制建設的需要
加強會計管理體制的法制建設是十分必要而且緊迫的,只有加強了會計管理體制的法律效益,才能夠使得該體制中的管理得到法制保證,使得管理的改革具備權威性,最主要的是能夠使會計從業人員遵法守法,遏制該行業的違法行為,保證企業的利益,使得企業能夠得到正常健康的運作。
在我國的《會計法》中,明確賦予了會計人員對本單位進行會計監督的職能,但是在現實實施的情況中,會計人員執法室非常的困難,使得會計監督流于形式。其主要原因有:會計從業人員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是相一致的,一旦企業的利益受到侵害,會計人員的利益將勢必受到相應的折損;此外,會計人員與會計工作具有非獨立性,會計人員的前途和地位取決于企業行政領導人對會計工作的認識程度,取決于企業自身利益與領導的個人利益,這就使得會計從業人員的監督職能弱化,會計行業的法制性得到削弱,一些正當的行為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進行會計管理體制的改革就顯得十分的必要,進行會計管理體制改革是加強法制建設的需要,保證會計工作有法可依。
3)會計管理體制改革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需要
企業經營不僅僅只關系到企業自身的利益,還與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就“兩權分離原則”來看,企業經營的管理者同時承擔著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的責任,但是,在原有會計管理體制中,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并沒有得到保障。比如說,由于上文提到的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人員的監督職能弱化,使得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為了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以及自身的利益而制造財務虛假信息等;或者非法的對國有資產進行轉移,更有些企業的管理者生活作風奢侈、鋪張浪費、甚至挪用公款,為了填補虧空的賬目,又謊報收入、假列支出,對賬目進行造假等等。這些行為都使得國家的國有資產流失慘重。為了避免這一類行為的發生,必須進行會計管理體制改革,加強企業內部的財務監督管理,有效防止國有企業的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2、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從上文論述的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可知,會計管理體制改革勢必要走一條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道路,適應我國正在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會計管理體制要利于實施會計監督,進一步明確在整個會計工作運行過程中的權力和責任關系,使得每一個環節的人都能夠運用好自己的權力,有效實施監督環節。同時,改革的會計管理體制還要有利于落實會計責任制,明確政府、企業同會計人員之間的關系,使每一方工作人員都能夠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會計管理工作中能夠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并且相互配合與協調。此外,會計管理體制還要有利于實現會計管理體制的法制化,會計工作是一個繁雜的龐大的工作系統,很多不法的人都會鉆其中的漏洞以謀取私利,因此,要加強會計管理體制的法制化,使得每一個會計從業者以及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能夠做到有法可依。而通過這么多年無數會計工作著在管理體制改革這一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會計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許多進展,其中會計及委派制是會計管理的一種較為被大眾看好的,最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備受許多會計工作這的推崇。
1)會計委派制的內涵
所謂會計委派制,就是國家以所有者的國家以所有者的身份憑借管理職能,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會計人員統一進行委派的一種會計管理體制。在舊的管理體制中,會計人員是依附于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是相一致的,這使得會計從業人員在很大的程度上會有意無意的維護著企業的利益;且會計人員與會計工作具有非獨立性,使得會計人員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業,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能得不到充分的發展。但是會計委派制就完全避免了這一類的問題,在會計委派制的管理體制中,會計人員從企業中完全獨立出來,而隸屬于各級政府設立的會計機構,由政府委派到各大中型企業中去,對該企業的財務管理進行考核、管理以及監督。擺脫了與企業依附關系會計人員就能夠不受企業管理對自身利益的影響,能夠更好的發揮會計工作的職能,達到實施直接管理的目的。這樣的管理制度,給了企業與會計人員更大的發揮空間,更使其法制性得到了保證。
2)會計委派制的形式
會計委派制的形式,根據其管理手段可以分為三類:直接管理、間接管理以及雙重管理。所謂直接管理就是將委派會計人員的編制、人事關系等納入同級財政,而間接管理則是只將會計人員的編制控制在同級財政,同時還要接受財政局的監督。而雙重管理則是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相互中和,相互促進的管理方式。通過這樣管理的分類,可以靈活的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調控和監督,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勵的作用。
此外,在會計人員的委派形式上,又主要分為會計人員統管統聘制和財務總監委派制。會計人員統管統聘制是一種由財政部門或企業主管部門單獨或共同向企業全員委派會計人員的制度。這種委派方法的一大特點是委派人員的人事權不在企業,這使得會計從業人員更加擺脫了與企業的依附關系,同時企業也無權對會計人員進行調整等。財務總監委派制是國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向國有大中型企業直接派出財務總監的一種會計管理體制。這種委派方式使得財務總監對企業具有很大的監督權,使企業不再擁有完全的財權,不能夠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之類為所欲為。
參考文獻:
[1]洪海生.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J].商場現代化,2004-08-10.
[2]王輝.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0-06-20.
[3]王海粟.淺議會計信息披露模式[J].財政研究,2004,21(1):56-58.
[4]李崢嶸.淺議企業會計管理體制改革[J].考試周刊,201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