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政府將小城鎮建設納入了重點發展戰略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小城鎮經濟的發展、改善人居環境、實現社會保障,建設城鄉一體化的格局,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許多小城鎮呈現工業化發展的格局,在這種背景下,做好小城鎮的規劃管理,提高城鎮建設效率成為當前相關部門重點研究的課題,對此本文也將進行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城鎮化;工業化;小城鎮;規劃;管理
實行城鎮化建設是我們國家進行現代化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也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我們國家中小型城鎮經濟發展的大計,是我們國家進行內需生產、促進企業發展的主要手段。在當前工業化進程中,做好小城鎮規劃管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小城鎮規劃管理特征
(一)整體性
快速工業化進程下小城鎮的發展的整體和諧不光是與生態的和諧共存,還包括城市內部各種機能的和諧發展,因此整體性控制是小城鎮規劃管理的特征之一。
(二)動態性
工業化進程下小城鎮的發展是一種動態遞進的進程,城市發展的規模難以預測,建設時序不斷變化,城市規劃管理必須考慮城市的復雜性、多樣性和發展性,以一種動態的模式去管理城市,提高規劃的應變性。
(三)地方性
由于所處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條件不同,歷史人文環境不同等等原因,從而使得城市發展的模式和思路不同,必然導致工業化初期小城鎮規劃管理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并體現出較濃的地方色彩。
二、工業化進程下小城鎮規劃管理的原則和方法
(一)工業化進程下小城鎮規劃管理的原則
按照“聯絡性規劃”理論,快速工業化進程下小城鎮的規劃管理實施“整體控制和動態管理向結合”的原則,所謂整體控制就是將城市的近期建設和遠景發展相統一,在規劃管理上重點保障城市的規劃結構、道路結構、生態綠地、重要的自然景觀和市政設施公共設施用地,保證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使城市的發展留有余地;“動態管理”是指在具體的的城市規劃管理手段上,采用分階段的方法,動態的對城市規劃建設實施管理和控制。
(二)工業化進程下小城鎮規劃管理方法
1、建立動態的規劃編制方法
產業轉移導致欠發達地區小城鎮快速工業化,在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的快速轉變中,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傳統的規劃編制方法難以適應城市經濟建設和發展,城市的規劃編制應突出實用,同時也必須尋找一種方法,在城市的近期建設目標和遠景發展目標中達到平衡。
(1)總體規劃
從目前實踐的情況來看,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往往重點不夠突出,內容繁雜,周期過長,僵化死板,與快速工業化進程下小城鎮的社會經濟發展不適應。
城市總體規劃作為一個城市的發展綱要和策略來制定。規劃重點應放在城市定位、發展策略與方向、總體布局結構、主要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和城市重要地段的規劃原則意見等方面,其他內容可作為專項規劃由各部門根據建設需要進行編制。
(2)控制性詳細規劃
按照現行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內容過多過細。一方面,在城市快速工業化的背景下,招商引資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地塊的性質、容積率等規劃指標存在較大的變數,控規編制過細,一是沒有必要,二是時間上不容許;另一方面,欠發達地區的小城鎮財政收入比較緊張,一下子拿出很多錢來做控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控規的編制采用分階段和分地區進行控制。
鑒于工業化初期小城鎮自身發展的特殊性,在實際操作中,控規的編制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主要是對城市的整體結構進行控制。
第二階段主要對給排水、電力電信、煤氣等市政設施的主干管進行規劃。
第三階段是在分區控制的原則下,根據近期建設規劃的政府對項目建設輕重緩急,根據政府財力逐步對近期建設范圍內各地塊進行控規編制。各地塊開發建設的控制深度可采取一般控制和特殊控制兩種態度。針對新建住宅區、機關大院、遠期開發區、大片綜合開發區以及其他建設程度完好的地區可以制定一般深度的控制性規劃。
(3)專項規劃
在快速工業化階段,強調專項規劃的編制,是與控制性詳細規劃分階段、分區域的編制方法相呼應的,同時也是對控規的一種的補充。在控規編制的第一階段完成后,應抓緊編制相應的公共設施和市政設施專項規劃,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小學布局專項規劃、醫療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公園綠地及廣場布局專項規劃、環境衛生設施布局專項規劃(主要是垃圾收集點和公廁)、肉菜市場布局專項規劃、靜態停車場布局專項規劃、110KV以上高壓走廊布局專項規劃。
(4)城市設計
在城市快速發展期,規劃管理部門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對城市的每一個細部進行雕琢,城市設計的關鍵是對影響城市環境、形象的主要因素進行控制,為今后的工作保留足夠空間。
首先,城市總體設計是對城市整體建立一個總的框架,它對一個城市的總體、形象品質、空間構架、個性特色等方面制定的原則和方針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對于快速發展的城市,確定明確的、原則性的、相對穩定的城市設計思想和目標無疑具有宏觀指導作用,可以廣泛適用,避免了就事論事的局限性。
其次,在城市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城市設計第二階段的工作主要是對城市重要景觀地段編制詳細的城市設計方案。它主要是根據政府財力和開發建設計劃,對城市總體規劃設計階段劃定的城市景觀控制區逐步編制城市設計方案,用以指導城市景觀建設。
2、建立相對完善的規劃協調和審批機制
建立相對完善的規劃協調和審批機制是規劃決策科學性、民主性的法制保障,是尋求“政府-公眾-開發商-規劃師”多邊合作的重要途徑。
規劃局技術聯審機制:規劃局內部主要領導、業務科室負責人、技術骨干組成聯審小組,對規劃設計、新征用地、重大項目報建等業務進行聯審,一般為每周一次。主要對業務進行技術把關,同時增加業務的透明度,預防腐敗。
多部門會審機制:由規劃局根據業務的審批需要組織相關部門技術人員對送審業務進行會審,主要針對市政公用設施的規劃設計和報建業務。會審意見將作為專家評審和規劃委員會審議的重要依據。
專家評審機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劃委員會的工作細則,送審項目須經專家評審的,由規劃局組織國內外知名專家對送審項目進行評審。
3、加強城市規劃監察管理
工業化初期的小城鎮處于農業化向工業化過渡期,城市市民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違章建設現象嚴重,城市規劃監察管理的重點應以預防為主。一是加大宣傳《城鄉規劃法》。提高市民的規劃意識;二是組織人力分片區定期巡邏檢查,將違章建設破滅在萌芽階段。城市規劃監察管理是一項繁重艱巨的任務,一方面要依法依規,決不姑息;另一方面又要尊重歷史,充分調查和斡旋,避免矛盾的升級和擴大,不利于社會穩定。因此,城市規劃監察管理人員必須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專業素質和道德素養,才能在規劃監察工作中做到依法依規,有禮有節,從而出色地完成任務。
三、結語
本文提出的在整體控制和動態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就是要保證城市近期建設和遠景發展相統一,在這樣的前提下,對處于特殊歷史發展階段的小城鎮實施動態的城市規劃管理政策,是符合小城鎮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現狀需要。通過在規劃編制、規劃審批、規劃實施、規劃監察等環節實施分階段控制,從而達到實施“整體控制”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格芳.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中國城鎮化戰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劉慧彥,楊軍.淺談北方中小城市的規劃建設[J].科技創新導報,2012(15).
[3]岑迪,周劍云.新型城鎮化導向下中小城鎮規劃探析[J].小城鎮建設.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