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城市的建立既符合宜人居住的城市標準,也順應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為構建和諧的綠色城下打下良好的基拙,低碳理念的提出對我國城市規劃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本文就低碳城市規劃的實踐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低碳城市;城市規劃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能源危機在全世界范圍內擴散,人們越來越重視時環境的保護據此,各個國家開始建設起低碳社會,發展低碳經濟,這一舉措也得到了業界人士的廣泛認同與贊許所謂“低碳城市”,也就是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以低碳生活為理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終建設成為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良性的可持續的能源生態體系。低碳城市作為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的一種形態,具有低污染性、低能耗性、和高能率、高效益的基本特征。低碳城市建設不但包含了能源技術,還包含了有關生活方式和城市制度等方面的內容。同時,城市規劃作為我國進行宏觀調控的手段一定要具備合理性和有序性。在低碳理念逐漸受到人們重視的今天,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建設低碳城市作為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涵蓋了多方面的要求,也要從多種角度對低碳城市的規劃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低碳城市規劃的思考
(一)對城市空間的思考。在對城市進行規劃時,城市空間結構對于城市規劃具有限制和引導的作用。具有符合城市發展目標和地理環境的城市空間結構,不僅能引導城市理性地發展,也會使城市的交通能夠有序進行,居民的出行變得更加方便。相反,不合理的空間結構就會對城市的發展造成阻礙。有些城市只是為了單純追求政績往往忽略了對城市空間結構的規劃,對擴展城市邊界的行為不加控制,造成了很多類似“攤大餅”形式的城市形態。如像北京、沈陽、上海、南京等這樣集中團狀的大城市,極易發展成“大餅”形式的城市。從而對城市的交通、資源和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導致城市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正因為如此,在進行城市規劃時,要結合城市自身的條件,采取多中心的方式進行規劃,防止城市向外圍不斷無序地增民。
同樣,多中心的發展模式也會出現因不合理發展造成的外圍組團、城市發展缺乏動力的情況,使得城市的發展最終成為“鐘擺式”的交通,從而出現碳排放量增多的情況。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將公交引導城市發展這一概念融入到了城市空間結構當中。目前,國內外應用此概念引導城市合理發展的成功案列有很多。其中引用軌道交通最為成功的城市有美國、香港,引入快速巴士交通最為成功的要屬庫里蒂巴。從這些成功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將運輸效率最高的公共交通作為城市發展集中方向,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交通的有效性和有序性。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在規劃之初,就引入了公交引導城市發展這一概念,從而創造出了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
(二)合理利用土地。在我國對城市土地的利用規劃中,經常會出現只為了表面效果更不顧實際土地利用率的情況。因此,為了配合構建低碳城市的要求,在進行土地規劃時,要注意各種類型用地的比例,另外,還要合理安排各種用地的尺度,使居民能以最低碳、環保的方式出行和工作。
(三)對城市交通規劃的思考。
城市交通規劃主要包括城市中重要道路斷而形式的設計和相關功能道路的安排。城市交通與城市發展和居民出行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同時,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在所有碳排放總量中也居于前幾位,進行合理的城市道路規劃不僅能夠帶動城市高速發展,還能方便居民出行,對節能減排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城市交通系統中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交通擁堵問題。在我國許多有關道路網的配置結構中表現出的都是計劃性大于實用性,規劃主次干路的比例不協調,造成生活性的道路修建缺失。同時,在我國城市街區的不斷建設下,使得采用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的人逐漸減少,依靠小汽車出行的人卻越來越多。為了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前提下實現低碳環保這一生態理念,在進行城市規劃時,要注重道路實用性的建設,進行合理道路配置,減少不必要干道的修建,使得道路修建能夠滿足市民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的要求。
(四)對公共交通發展增加力度。公共交通指的是公共汽電車,這是我國各大城市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公共交通方式。雖然在一些城市中的軌道交通系統正在完善,但公共汽電車仍然是我國公共交通重點發展的方向,在眾多的交通方式中,公共汽電車的碳排放量也是最低的。針對我國許多城市中反映的公交車服務質量差、運行效率低、覆蓋地點不全等問題,政府應該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改善。如可以在城市道路中劃定出公交車專用通道,加強對公交車運營管理方面的力度,并保證公交車在發車時間上的準確性。在進行相應改革之后,便能吸引到更多的市民選擇公交的交通方式出行,以此達到低碳、環保的要求。
(五)控制私人汽車的出行量。伴隨著我國不斷發展的城市化進程,在近幾年的發展中,私人汽車的總量一直保持在年均22.7%的增民量。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控制私人汽車的出行量對于建立低碳城市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可以適當減少城市發展中公共停車場的數量,提高公共停車場的收費標準,加強對違章停車車輛的懲罰力度,實行限號出行等方式控制私人汽車出行的數量。
(六)鼓勵市民步行和自行車出行。和機動化的交通方式相比,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更具竹能、環保和自由的眾多優勢,同時,增加步行和自行車出行將有效減少廢氣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一是要努力打造出適合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的環境,保證居民出行環境的舒適性,這就要求在對城市道理進行規劃時,保證自行車道和人行車道道路的寬度。二是在交義路口處要合理規劃信號燈時民,加強地下通道和過街天橋的修建。三是適當增加對自行車停車場的建設,同時加強對自行車安全的建設,合理規劃出供行人休息的座椅等相關設施。
(七)對產業結構發展的思考。
1、產業結構的變化。城市產業結構發展要以低碳理念為目標,同時在發展新型產業以及改造傳統產業兩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從根本上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發展。傳統產業的發展特點主要是能耗大且資源利用率低,在對廢棄物的排放方面不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同時其碳排放量也不符合標準。在對傳統產業結構進行改造時,要加大對以上幾方面的整改力度,有效提高環境的綜合利用率,對在限期整改后仍不達標的企業強行關閉,實現傳統產業結構向新型的的轉變。與此同時,還要不斷發展新型產業結構。培育出低碳型的新興產業結構,并依據現有的資源和技術,自主研究開發出新能源、加大對生物能、綠色物流、城市垃圾發電、太陽能等多種資源的研究力度。
2、構建合理的低碳經濟產業鏈。在構建產業鏈的過程中,將產業發展和城市自身資源相結合,并和低碳經濟理念緊密結合,采取共生集聚的發展方式,做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統籌發展,最終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產業鏈的聯動。
3、積極構建低碳產業園的建設。在結合城市低碳經濟產業鏈體系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發展的用地布局和空間結構的實際情況,積極建設具有低碳性的產業經濟園。通過在園區內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循環發展體系,從而在園區內建立復合性質的低碳生態體系,實現園區內企業的生態發展。同時,為了優化園區內的交通,要根據每個企業間原料在各個環節之間的流通關系,構建出合理的交通路線,減少途中交通量的使用。針對園區內部的基礎方面的建設,要兼顧污染防治和廢棄物再利用兩方面的綜合治理,在園區內建立相應的污水處理廠,將污水進行集中處理,推廣對中水的回收利用技術。
三、結語
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發展的基礎環節,在低碳時代的不斷影響下,為了打造低碳城市,我們要從城市空間規劃、交通規劃和產業鏈規劃三個大方面對城市進行規劃。人們都在努力探索構建低碳城市的方法和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和解決,這就要求我們在規劃低碳城市時要結合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構建低碳城市建設的方案,不能盲目效仿其他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的方案。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不斷探索,一定能研究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城市合理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