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的到了滿足,人們漸漸開始關心起居住的條件。人們對于居住的小區的設計風格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小區人們的要求,小區設計師在進行小區設計時將人文文化融入其中,實現小區風格的創新。而這樣的文化承傳和風格創新設計思路已經成為了現代住宅建筑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就現代居住小區文化承傳和風格創新進行了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區設計;風格創新;文化承傳
隨著思想的開放,人們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為了滿足人們的這種思想需求,小區的設計也趨向個性化和風格化。小區的設計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不斷進行風格的創新,使得小區的功能越來越全面,人們的居住環境逐漸的到改善。現代的居住小區設計注重文化的承傳,并且不斷的發展創新,實現了建筑與人文環境、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進而間接地促進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一、現代居住小區文化傳承與中式風格
在現代的小區設計中,設計者們紛紛將中式的風格加入到建筑設計中,甚至以中式風格作為小區建筑設計的主流。但是這種中式的設計風格中,還有創新的成分存在,所以區別于傳統的中式建筑風格,被廣泛的稱之為新中式建筑風格。居民小區的設計中加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設計師們根據中國傳統文化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的演變要求,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將具有現代特色的傳統文化融入小區設計中,使得小區的設計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
這種新的中式風格設計,不是單純的對各種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細致深入的了解之后,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特色的要求,將現代要素和傳統文化相結合,以符合現代人審美觀的要求來進行小區的設計。這種建筑既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氣息,又有著現代的新鮮元素,在充分滿足人們個性化要求的同時,也使得傳統文化能夠全面、科學的傳承下去。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建筑的設計也符合了人們的這種心理。但是建筑的這種設計風格在滿足了社會需求的同時,卻缺少了必要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建筑設計上略顯蒼白,建筑也沒有可考察的價值。而且這種設計的影響使得在建筑在發展上出現了停滯不前的局面。要克服這種局面,就要在滿足社會的快節奏的生活規律的同時,盡可能的在建筑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但是部分的傳統中式設計風格的建筑在設計上十分繁雜,,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因此,要先解決傳統中式建筑設計的繁復性,實現中式建筑的轉型,才能夠促進現代建筑和傳統文化的高效融合。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精髓和文化特色,這種文化特色和現代風格相結合,就具有時尚感。就目前來說,建筑風格中融入民族特色和文化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來源于民族文化本身。我國的民族文化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其包含了我國五千年來豐富的文化精髓,建筑設計師如果對于我國文化的理解不夠充足,掌握的不夠全面,那么將很難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式文化建筑。所以這就要求建筑設計者們要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足夠的研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運用科學的設計手段,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理念完美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出建筑的真正價值。
二、現代居住小區文化風格的創新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居民建筑,居民建筑與其他的建筑相比,有其特殊性功能,所以其的設計和規劃過程要進行嚴格的考察。居民建筑中融入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提高小區的整體文化素質水平,而且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行為。在對小區的環境、建筑進行規劃設計時,在保持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要對小區的風格進行創新,使小區的居住環境和氛圍更加的符合本土文化的要求和時代發展的要求。以某小區為例,來體現融入傳統文化的居民建筑風格的特點。
1.總體規劃特色
1.1某小區文化主題
小區總體規劃充分借助江南園林的造園手法,特別是理水、造景、地形、橋梁、植石、綠化等經典手段,營造江南園林之美。同時,還借鑒江南民居及花園里弄公寓的布局和建筑細部設計手法,追求既有江南文化底蘊又具海派文化韻味、品位高雅、中西合璧的環境和建筑形象。并結合公建配置、停車方式、交往空間、布局特色等創建具有實用價值、健康舒適的“2l世紀新鄰里”。為適應現代都市生活對文化休閑的需求,小區建設了高品位的“江南文化休閑街”,運用江南造景中的亭———臺———廊———橋———榭等手法,賦予商業街現代時尚功能,成為獨樹一幟的新賣點,也成為展示小區環境形象的重要標志。
2.建筑單體設計
在引入江南園林要素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周邊地區的建筑風格,單體設計無論是平面還是立面都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強調宜人、精致、舒適的居住環境。
2.1傳統建筑符號運用
別墅及住宅立面設計中力求展現花園里弄公寓住宅的韻味,并賦予江南民居的某些構成要素。例如:山墻頂部及煙囪頂上加上帶有濃郁江南民居特色的硬山閣檁、懸魚,并在陽臺造型設計上將中國古典園林中美人靠造型與優雅的弧面相結合,還鑲以曲線鐵花,使住宅立面既不失“海派”居住建筑的高雅氣質,又增加了幾分江南民居的靈秀嫵媚。另外,結合地形在一層局部作親水平臺,直接架在水面上或利用踏步深入水中,充分體現了本小區的親水特色。傳承發揚了江南園林建筑“輕、雅、秀”的風格,并與富有園林意境的地形環境相映成趣。
2.2富有特色的套型平面
在平面設計上遵循傳統別墅平面設計的動靜分離、干濕分離、主次分離原則,一層為活動空間,二層以上為靜空間,空間布局合理舒適。還首次提出“+1功能房”概念,功能房可做書房、視聽空間、娛樂天地等多重選擇,滿足業主各種需求;設計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將層高提升至2.9m,底層達到3-2m,較好地滿足住戶對空間尺度的要求;戶型上講究“短進深、大開間”,每戶面寬均不小于4.2m,大部分面寬超過6m,使用戶最大程度享受陽光。
2.3環境景觀設計
小區的環境設計基于綠色社區的理念,將本小區看作一個由同質人群、綠色環境和建筑組成的生態共同體,以此來勾畫小區的空間結構和住宅布局。在該小區主題定位的基礎上,區環境景觀處理摒棄了傳統園林中繁復瑣碎的成分,結合特殊的地域文化特征,充分汲取江南園林的理念精髓并加以提煉和升華。
三、結語
文化是建筑的靈魂,是建筑的精神和品位所在,沒有文化的建筑是缺乏生命力的,作為本土的開發者和建筑師,我們有義務弘揚民族文化精髓。中國傳統文化是有強大生命力的,只要我們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尊重本地域的風土人情,結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口味,以創新的手法賦予傳統時代的特征,就可以逐步探尋到一種記載著民族文化與歷史的符號,當代人可以接受,并可以代代相傳的建筑風格。
參考文獻:
[1]劉曉艷,現代居住小區文化承傳與風格創新——\"錦繡江南家園\"住宅小區簡析[J],華中建筑,2006.
[2]侯娟,現代居住小區文化承傳與風格創新[J],科學與財富,2013.
[3]李冬,現代居住小區環境設計理念——功能體現與人文關懷[J],工程建設,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