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否取得成功,內部控制建設至關重要。本文從論述內部控制意義著手,提出了地勘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在加強內部環境建設、樹立風險意識、規范業務流程、構建信息與溝通機制、加強內部監督方面對地勘單位內部控制進行完善與優化,對地勘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地勘單位;內部控制;完善與優化
1""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2008年席卷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許多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應對危機、抗擊風險,成為目前經濟發展中所熱議的話題。
在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震驚全球的財務舞弊案件的背景下,COSO委員會與1992年提出了《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2002年頒布了SOX法案,該框架較為完整的提出了內部控制建設的思想與方法,堪稱內部控制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為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規避經營風險,我國企業也加強了內部控制建設,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和保監會于2008年6月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于2010年4月聯合發布了《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為我國大中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奠定了基礎。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整體不夠健全,與內部控制相關的法律法規未能得到有效實施,財務造假、虛假報告等舞弊案件屢屢發生,其中比較典型的案例是“中航油事件”,充分暴露出我國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弊病。所以在目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如何應對各種經營風險,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而這又與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息息相關。
2""內部控制研究意義
管理是通過協調和監督他人的活動,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在實施管理過程中,內部控制正是通過其固有功能,以及對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可以更好的適應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
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以及企業經營的多元化,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嚴峻,面對復雜的經營形式,企業必須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加以應對,這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加強自身內部控制建設。企業通過建立科學規范的內部控制體系,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根據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以及自身實際經營狀況,在資本運營、籌資、投資、收益分配等方面建立管控措施,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抵御其不利影響。
2.2"促進企業遵循國家法律法規
企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行業相關政策,是其正常經營的基礎,只有合法經營才會得到政府的保護、社會的認可。近幾年國家頒布的涉及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對企業影響深遠,甚至有的涉及企業的存亡。而健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及各流轉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映、及時糾正,才能保證國家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得到有效的執行。
2.3"保證會計及其他相關信息質量,維護資產安全完整
真實、可靠、及時的信息能夠較好的支持管理層進行有效的決算,企業通過內部控制建設,使會計信息及其他相關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報告處在嚴密的監控環境之下,保證傳遞信息的質量,提供優良的決策支持系統。同時,企業通過規范的實物資產管控流程,通過定期的資產盤點及核對,保證實物資產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證相符,維護資產安全完整。
2.4"促進提高經營效率與效果,努力實現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通過內部控制建設,對重要業務流程進行管控,促進業務流程再造,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增值作業,以及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降低或消除非增值作業,提高企業經營效率與效果。在企業內部業務流程優化的過程中,通過挖掘企業潛力,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
3.地勘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國家對地質找礦事業的投入,地質勘查單位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積極擴大經營規模,實現多元化發展,努力實現“走出去”經營戰略,在經濟總產值、經營利潤、固定資產投入方面均取得了較大提高。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整體落后于發達國家,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與管理實踐還不夠成熟,出現對內部控制認識不全面、不系統,對經營風險管控不力的局面,屢屢發生投資失敗、經營虧損、虛假報表、財務舞弊等現象,給國有資產造成嚴重損失,其在內部控制管控方面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3.1"經營理念落后,內部控制弊端顯現
地勘單位深化改革,走多種經營發展道路已有20余年,基本建立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經營理念、管理制度,在發展初期對擴大生產,提高經濟效益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隨著外部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市場競爭的加劇,原有的經營理念和管理制度顯得落后,內控弊端逐漸顯現,主要表現為:未能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強關鍵技術人員的培養,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未能根據市場需求,對現有產品進行升級換代;缺乏必要的市場開拓精神;未能采取有效手段,對業務流程進行再造,實現作業成本的降低。
3.2"經濟效益低下,虧損狀況嚴重
由于地勘單位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出現的不利局面,而自身又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和管理手段,使的經濟效益大幅下滑,造成收入下降,成本上升,虧損嚴重,其開辦的許多企業出現壞賬數額巨大、存貨大量積壓、固定資產大量閑置的現實狀況,這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淘汰,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
3.3"控制活動不夠健全,管理方式粗放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自身經營規模的擴大,原有的規章制度顯得陳舊,企業未能根據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管理要求的提高,采取有力措施對內部規章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主要表現為:決策、執行、監督環節職責不清,存在推諉、扯皮現象;在地勘單位跨行業,多元化經營的背景下,未能根據各行業特點對規章制度進行細化,各項制度缺乏實際指導意義;在實際工作中,對重要業務事項存在授權審批環節管控不到位等現象,以上行為影響了地勘單位經營的效率與效果,嚴重阻礙了地勘單位進一步發展。
4.地勘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原因
通過以上描述,反映了地勘單位在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建設存在著諸多不足,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4.1"內部環境基礎薄弱
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由于我國內部控制起步較晚,并且缺乏有效的實踐經驗,使得地勘單位在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不系統、不規范等問題,未能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部分崗位存在權力交叉或缺失,同時未能根據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特點對組織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以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未能建立明確可行的發展戰略;同時存在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培養機制不健全,以及缺乏鼓舞人心,凝心聚力的企業文化。
4.2"對內部控制理解片面,風險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地勘單位受到國家投資、政府扶持思想的影響,風險意識不強,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和防范措施,在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理解片面的問題,未能將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進行有效結合。許多地勘單位在管理實踐中只是片面的將內部控制理解為部門規章制度,在出現經營風險等困難時,只是被動的采取措施加以應對,未能形成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等有效管控體系,結果造成投資失敗,虧損嚴重的不利局面。
4.3"控制活動不健全,管控措施不到位
地勘單位在內部控制實踐中,雖建立了部分規章制度、崗位職責、操作規程,但并未隨外部環境變化以及自身經營方式的轉變做相應的調整,同時相關制度在實際執行中效果較差。在實際執行中,沒有完全執行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控制和授權審批控制,決策、執行、監督職責不清;會計系統與生產業務相脫節,未能發揮對生產業務的指導、監督作用,且提供的會計信息不真實、不完整;缺乏對實物資產實行嚴格的管控,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與實際使用管理相脫節,造成使用效率低下,損失浪費嚴重;同時還存在預算目標不明確、決算考核不嚴謹狀況,使績效評價體系未能發揮有效的導向作用。
4.4"信息溝通不暢,缺乏有效監督
地勘單位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人員老化、管理思想保守等現實狀況的影響,信息與溝通系統發展落后,未能及時、有效的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出現管理人員決策不及時,甚至做出錯誤決策現象。同時,受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審計人員在工作思路、審計范圍、審計內容方面未能適應現代審計要求,大多以事后審計為主,且審計范圍僅圍繞財務審計,使審計監督職能未能得到有效的發揮。
5"地勘單位內部控制的完善與優化
對地勘單位內部控制進行完善與優化應遵循《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及《配套指引》的相關要求,以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結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目標為宗旨,將內部控制要素融入生產業務流程,真正發揮其指導、監督作用。
5.1"加強內部環境建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地勘單位在內部控制建設時,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確保決策、執行、監督等職責權限相互分離,相互制衡。企業應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及管理模式設立規范的組織結構,現階段地勘單位大都進行多元化發展、跨行業經營,因此在組織結構設計時應改變過去沿襲的直線職能制管理模式,改為事業部制組織結構,這樣可以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制定相應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使行業制度與相關業務結合更加緊密,真正發揮指導、規范作用。對所投資的子公司,應建立科學的投資管控制度,履行出資人職責,維護出資人權益。
地勘單位應根據外部經營環境,以及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確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發揮導向作用,并通過計劃、預算在企業內部層層分解,通過職工代表大會、簽訂經營目標責任書等形式在企業內廣泛宣傳以及落實責任,使個人、部門的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保持一致。
在人力資源建設方面應加強核心技術人員的培養,將人才培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源泉。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針對地勘單位人員流動分散的特點,應通過定期召開研討會、交流會以及內容豐富的講座、培訓、競賽,通過思想、情感的交流,在企業內部培養誠實守信、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
5.2"樹立風險意識,將風險評估與日常經營管理相結合
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有賴于風險管理的技術和方法,地勘單位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企業要樹立風險意識。
首先,企業要根據外部市場環境,以及內部業務流程,對可能存在風險進行識別,特別應注意重要業務流程,以及存在高風險的領域,地勘單位特別應注意行業風險、經營風險、業務流程風險;其次,對識別出的風險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評估,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對企業的影響程度;再次,根據地勘單位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采用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風險承受等方法,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最后,企業應定期監督所面臨的風險發生的變化,以及所采取措施的效果。
通過以上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監督過程,地勘單位可以將風險評估與經營管理更好的結合,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與效果。
5.3"規范業務流程,加強控制活動建設
良好的控制活動,規范的業務流程,能保證管理層的指令得以正確執行。地勘單位應加強控制活動建設,規范財務收支和資本運作,確保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和授權審批控制,重大決議、重大事項、重要人事任免、大額資金使用應實行集體決策或聯簽制度。
地勘單位可以在實行財務集中管理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所投資單位的監管。重要合同的簽訂、重大投融資活動、重要資產的處置應由財務人員參與,對其進行論證、可行性分析,提供決策依據;對應收賬款應進行賬齡分析,對賬齡較長,特別是已逾期賬款,應督促銷售人員進行催收;加強對存貨、固定資產等實物資產的監管,應與資產管理部門定期核對,確保實物資產的安全完整;要根據所處行業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業績評價體系,加強對預算的分析和決算的考核。
5.4"構建信息與溝通機制,加強內部監督建設
及時、準確的信息有利于管理層做出有效的決策。地勘單位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以確保各層級人員了解企業的發展目標,以及本人在實現目標過程中所需完成的工作。通過召開工作計劃會、生產總結會的形式,企業決策層和各生產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使企業內部各層級步調一致,方向明確。
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應加強審計工作建設,積極發揮審計監督職能。配備一定的具有職業道德素養,又有專業勝任能力的審計人員。在審計范圍上要有所拓寬,不能僅僅局限于財務審核,要將審計范圍擴大到經營的合法合規、資產的安全完整、運營的效率與效果等非財務領域。在審計內容上要有所延伸,不能只顧事后審計,要將審計工作向前延伸,積極參與事前、事中審計,要將問題糾正于萌芽狀態。通過以上努力,將審計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6"總結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地勘單位謀求發展必須要強化內部管理,而加強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地勘單位必須緊緊圍繞建立內部控制的目標、原則,從強化內部環境著手,提高風險意識,完善控制手段,加強信息溝通,發揮監督職能,將內部控制建設作為一項長效機制,建立一套科學、規范、合理的內部控制體系,促進地勘單位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玄能,劉沛麗,黃銳.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解讀[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
[2]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高級會計實務[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