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代景觀設起步較晚,雖說中國古典園林文明世界,但是在當下這個融入了大量西方文化的現代中國來說,中國古典園林并不能完全的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社區,城市廣場,現代公園,在如今的中國城市中正飛速的發展并形成一定的規模,生活條件的提升讓人們在對生活環境的需求上有了更高的選擇。中西方人們對于景觀的觀賞角度有著各自的特點和取向,但隨著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中西方的景觀觀念得以相互融合借鑒。
“沒有完美的景觀設計只有更加合適的設計”,這句話經常會在做景觀的人之間相互告知。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在嘗試突破傳統的設計理念,在中國這個大圖版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外國設計師留下的作品。有的看似很有創新絢麗,但是在使用上并不能讓大多數中國使用者感到舒適。不能說這些設計不出色,只能說可能沒有那么適合現在中國人生活和審美習慣。究其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方人的性格觀念還有生活方式。
下面將分別從中西方人個性及其生活方式的差異來闡述其對景觀構架的影響。
中國人的性格——從古至今中國人性格內省保守,謹慎順從,中國最先發明了火藥卻沒有用來作為戰爭的武器而是燃放焰火,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卻沒有用來航海拓展疆土。這就很能充分的說明了中國人的溫順性格。由于溫順內斂的性格本質,中國人在平時生活中更在意私密安全的空間環境。人與人的交往相對謹慎客套,因為中國式教育的影響,很多中國人習慣在生活中被規劃好方向。缺失了一定的發散和創新嘗試的心態。但正是因為缺失一定的拓展的沖動,保守的中國人做一樣事情很專注完善,也很能吃苦。
西方人的性格——相較于中國人,西方人的性格正好相反,西方人生性喜歡競爭,重視人際交往的直率,沒有過多的含蓄和妥協,辦事更加傾向徹底。西方的宗教認為人生來是有罪的,人必須贖罪。西方人從起初的教育方式就重視獨立性和個性的培養,鼓勵人們嘗試和拓展。西方人在生活中喜歡展現自我,喜歡更加開放的空間環境,只要在滿足一定的私密性的前提下,更愿意將自己美好的事物與大家分享不再乎過多的品頭論足。
中西方人性格對比——中國人生活比較封閉交往圈子小,所以注重交往對象的品質,從而有時看著有點孤僻。西方人愛開聚會,一群人湊在一起嬉鬧暢飲,中國人則注重酒后的知己。在做事上中國人看中沉穩干練變通能力,西方人做事講究公正,故同西方人打交道很少能通過私人關系得到什么便利和好處。西方人對孩子尊重把他們當做朋友,不像中國人,將孩子視為私有的財產。
無論是中國人的性格也好西方人的性格也罷,也都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好與壞,因為兩者的歷史傳承不同,社會背景不同,時代發展的速度和進程也不同。所以性格的差異致使中西方設計師在景觀空間功能設計上有了明顯的差異性。
中國景觀性格——正因為中國人本身性格上的含蓄內斂使得中國景觀設計顯得更加內秀。中國古典園林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以自然山水為基礎,以植被作為裝點,強調“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在園林造景上非常注重小氣候的營造,因為儒家思想,文人墨客思想的滲入,中國園林講究的是一個“意境”。以有限的面積營造無限的空間。對于每一處景觀虛實的把握都盡可能做到完美。影壁、竹林、亭廊,無處不體現出中國人對私密性和獨處感的重視。窗景、景石、假山、流水小橋、追求對景點景的中國園林符號濃濃的烘托出中國人的謹慎專注的個性。在中國園林景觀中人們習慣劃定某一個空間的具體作用,也就是增加場地的歸屬感,從中國古典園林到現在的中國城市景觀經常能發現這樣的規律,很多人習慣在景觀環境中找到被設計師定義好的空間去活動,例如中國社區景觀,社區內往往會設置特定的老年活動空間兒童活動場地、泳池、休息涼亭、開放活動廣場等。居住在里面的人們會根據自己所需,有目的的選擇要使用的景觀場所,這就如中國人性格當中的被動。人們會對于被劃定好的空間產生符號感,雖然每個景觀場地的功能相對單一,但是這種單一使得場地把某一項功能做到相對的完善,而這種完善又好比是中國人性格當中的專注。
過于開放而沒有明顯功能符號的場地往往會讓大部分中國人在這個空間下失去方向感和歸屬感。從而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或直觀的作為單一使用空間。但是,這種情況在西方大多數國家卻恰恰相反。
西方景觀性格——在西方人開放直率的性格下,西方園林則表現的更加開朗活潑,熱烈的多。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景觀更加大氣開敞,人工雕琢的痕跡更加明顯,幾乎每一個西方著名的園林景觀都像一幅人工圖案裝飾畫。大自然的生長要依照人頭腦中的秩序、規則、條理、模式來進行改造。景觀中的建筑、草坪、樹木無不講究完整性和邏輯性,以幾何形的組合達到相應的和諧完美,這種景觀的傾向中就滲透了西方人性格中的直率和徹底。同樣以社區為例,在西方國家的社區景觀,設計師更多的是起到啟迪協助的作用,沒有將場地的屬性劃分的過于明確,更多的是希望發揮在此居住人的想象力和拓展能力,場地設計相對開敞簡約,同一塊場地可能因為使用的人群或是人們性情的不同發生不同的化學反應。產生的效果也千變萬化。這就是上面提到的西方人性格中的開放和創新。他們往往不需要設計師做過于繁瑣的景觀內容,而是由他們自身去創造一個他們想要的景觀活動空間。
無論是中國景觀性格還是西方景觀性格,他們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和相對的劣勢,但是又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好壞。現在的中國景觀市場就是一個大的實驗室,無時無刻的在發生著各種化學反應。在諸多景觀中看到了中西方景觀性格的相互融合。有的實驗很成功,不僅僅在美觀角度上做的很到位更讓現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慢慢發生改變,讓封閉的人們走到室外空間中讓人們的性格更加開朗。而有的實驗結果則過于偏激。一味的追求形式和個性,增大了建設成本不說在日后的維護和使用上也讓人們無從下手。最后變成了一塊廢棄的空間。在中國快速發展的今天西方優秀設計的引進和借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衡量一處景觀設計的好壞不單單看的是設計師的名氣,更不是設計出來的東西有多奇特。而是所做的設計是否符合當下的中國環境,當大多數中國人的性格并沒有完全的和西方人并行的時候,對于設計師來說更多的是要掌握好當下適合的設計節奏和手法,在人們使用舒適的前提下增加創新,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進步而變革,突破。只有這樣的設計才會成為優秀的設計作品。才能打造出真正的景觀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