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工作的開展對于維護經濟效益,保障最小經濟流失具有重大意義,所以實施會計管理工作是極其必要的。所謂的會計管理體制就是指依據一個國家的會計模式,考慮到社會發展的經濟環境所采取的對會計工作開展的干預、干涉以及控制等各方面的工作,通過相應工作的開展能夠保障會計工作開展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于全面提升我國經濟效益、保障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大意義。那么,伴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全面改善我國現有的會計管理體制,使其能夠有效滿足于現代社會對會計工作的要求是具有積極作用的。那么我們要怎樣來進行會計管理體制的創新呢?本人將在本文中就該問題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會計管理體制;不足;創新;實現選擇
前言
會計工作是管理財務、實施財產管理的重要途徑,會計工作實施的真實性、可靠性將對整體經濟效益產生較大的影響。那么,這就需要我們能夠根據我國現有的經濟狀況以及會計水平全面創新會計管理體制,把握好正確的會計管理模式,全面改善我國現有會計水平的不足之處,加強我國會計群體的獨立性,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為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健康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1、我國會計管理體制的不足
會計工作不論在那個行業都是不可缺失的,只有高質量的會計工作才能夠保障不同行業的經濟效益,才能夠維護本單位的利益。近年來,我國在會計管理體制的建設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相關法律的建設也越來越完善,但是即使如此,我國的會計工作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1)會計信息的失真
會計工作說得通俗一些就是一項和金錢打交道的工作,在工作中要不斷地接觸到單位的資金,這些資金額度一般都是比較高的,那么這就大大地考驗著我們的會計人員的自身素養,面對單位、國家利益與自身利益沖突時要怎樣進行選擇呢?那么在選擇過程中,會計人員就容易動搖自身的立場,出現不良的心態,最終后果就是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而且,在我國的會計工作開展中,存在著很多“相互利益”,在這層關系中會計人員的行動都必須按照“領導”的意見去實行,使得整個會計工作的開展缺乏了良好的獨立性,就容易造成單位經濟利益的損失。
(2)一些單位會計管理體制滲透不徹底
雖然我國已經在逐漸完善我國的會計管理體制了,但是在體制貫徹全面性上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也就是說,現在的一些單位在會計管理體制上仍然沒有完全滲透,使得會計工作的實施并不完善,缺乏真正有效且全面的管理監督體制。正是因為各單位自身對會計管理體制的不重視而更加容易造成會計人員的私利心態,最終造成了會計工作開展的不規范現象。
(3)會計管理體系仍不適應于現有經濟體制
會計工作是針對在現有經濟體制下的經濟往來項目進行記錄和管理,所以,為了能夠促進我國現有會計管理體制的建設,一定要注重其是否適應于我國現有的經濟體制。但是,現在我國會計管理工作的開展存在的一大問題正是其與現有經濟體制的不適應,造成了我國現行的會計管理體制更加重視政府機關以及國家企業,而忽視了個大經營企業的管理現狀,這就容易造成我國個大經濟體系之間的會計工作的混亂,對市場經濟的會計行為管理不全面,影響了經濟管理的有效性。
2、會計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原則
為了能夠全面提升我國會計工作的水平,提升會計工作開展的效率,我們一定要改善我國的會計管理體制,使其適應于我國的經濟水平和社會環境,那么我們就需要在傳統的會計管理體制上加以創新,全面完善我國的會計行為。
1)保障會計管理體制與我國經濟體制相適應
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經濟活動模式,那么就決定了相應的會計行為,所以,如果在經濟發展中,沒有一個相互適應的會計管理體制就容易造成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完善,使得經濟體制的發展受到限制,最終容易造成經濟水平的下降。所以,為了能夠完善我國的會計管理體制并達到促進我國經濟效益的目的,就一定要能夠將會計管理體制與我國經濟體制相適應,這不僅是一個重大原則,更是經濟發展的總體原則。
2)最大利益的原則
會計行為是為了能夠保障經濟發展各方利益,保障國家、企業及個人的共同發展和進步,所以,在進行會計管理體制的創新時,我們一定要將各個方面的利益狀況考慮進去,盡可能地做到最大利益,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維護所有者的權益,而且也只有最終達到了互惠互利才能夠讓所有人相互配合,支持會計管理體制的實施。
3)真實、可靠地原則
會計信息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賴條件,所以相應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可靠性將會對整體經濟系統的建立和完善產生極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在會計管理體制的創新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能夠將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作為重要的原則,做到全面、公正地去反映整個資金流動的情況,并且要能夠將這一條原則最為管理體制中最基本的要求,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會計人才,以保障我國會計行為的有效性。
4)做到最低成本的原則
在進行會計管理體制的創新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到的不僅是體制制定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將政府內部的運作加以考慮,也就是說要能夠在創新相關體制、滿足于社會經濟的要求時,還要能夠滿足于政府財政以及內部機構建設的要求,并能夠遵守最低成本的原則,保障政府機構的精簡同時,滿足于政府運作的最大效益,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以最簡化的管理模式來管理最復雜的會計行為,全面提升了會計工作的效率,保障經濟發展的健康。
會計管理體制的創新是為了能夠全面提升我國會計管理工作與現有的經濟、社會環境相互融合而逐漸開展的,通過優化我國現有的會計管理體制來保障我國的會計工作真實性及可靠性,并保障會計工作的合理開展,所以我們要能夠依據以上原則展開完整的會計工作,以全面提升我國的經濟管理水平。
3、會計管理體制創新的實現選擇
面對我國在會計管理工作開展中創新性的要求,我們要能夠不斷地創新相應的管理模式,以全面提升我國會計行為水平以及專業性。
1)針對國家股權企業實施財務總監管理制度
現代會計信息失真行為的出現有一大原因就在于我國許多企業里缺乏有效的財務總監的設置,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專門的、系統的監督管理部門,使得各個會計人員都是獨自行動、獨自工作。所以,為了能夠滿足于創新性的會計管理體制建設的要求,我們可以通過實施財務總監管理的制度來加強我國的會計監督工作,做到全面監督、全面管理,并能夠針對會計信息進行定期的檢查和審核,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完善會計管理工作。
2)針對國有重點大型企業實施稽查特派員制度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一定要加大對相應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力度。那么,我們可以實施稽查特派員制度,通過從政府中挑選合適的、具有管理意識和集體利益的會計人才定期地進入到重點大型企業當中針對相應會計信息進行審查與核對,并且針對不實部分進行及時的指出和糾正,保證了企業的會計工作質量。
3)針對其他企業注重總會計師制度的貫徹與執行
在其他一些企業當中,總會計師制度是必須存在的,那么為了能夠符合國家對會計管理體制的要求,我們一定要能夠全面貫徹總會計師制度,發揮出該制度的真正作用,并嚴格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執行會計工作,嚴格會計行為的風氣,保障會計行為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障會計行為的獨立性,做好會計工作環境的完善工作。
4、總結
會計工作的開展是保障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是提升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全面規范好我國的會計行為,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那么,我們要能夠全面創新我國的會計管理體制,使其能夠與我國的經濟環境以及社會條件相互適應,最終全面提升我國會計工作水平,從而保障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巧巧."關于會計管理體制方面的新見解[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24)
[2]趙爽."共同治理機制下企業會計管理體制的完善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