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檢測實驗室作為基層檢驗機構的重要構成部分,長期以來為建材生產企業提供產品質量檢驗和技術咨詢服務,同時為監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在提高產品質量,打擊假冒偽劣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近年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技術的進步,卻漸漸褪去了以往的光環,發展止步不前,社會影響力不斷下降,業務范圍也在不斷萎縮,是什么導致了當前的發展瓶頸?作為一名工作在一線的建材檢測人員,在此和大家談談幾點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基層建材檢測實驗室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定位不準、專業性差、技術含量低
質檢所(院/中心)作為技術監督部門依法設置的綜合性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業務范圍涵蓋食品、化工、建材、機械、電氣、輕工等多個方面。在當前的形勢下,多數技術監督部門的質檢機構把主要精力和優質資源給予政策傾斜較大的食品、化工行業或是本行政區域內的優質產業,而建材這一領域,由于沒有硬性的政策支持或市場準入門檻,找不到合適的市場定位,檢測范圍局限于傳統的的如燒結普通磚、混凝土瓦、燒結多孔磚、水泥等產品,檢測項目也僅僅是強度、吸水率等常規項目,距離專業的建材檢驗實驗室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同時,絕大部分實驗室的檢驗裝備簡陋,幾臺拉力機,一個蒸煮箱就能夠完成檢驗,科技含量不高,大多實驗室的固定資產不足100萬元。檢驗人員更是少得可憐,一般不超過10人,有的實驗室甚至只有2人,年檢測收入不足100萬元,除去成本,利潤微乎其微。
(二)受市場的沖擊業務量不斷減少
隨著檢測市場的放開,建材檢測實驗室受到一定的市場沖擊。近年來,中國的城市建設規模日益擴大,房屋建筑發展速度更是驚人,從2006年開始,房屋裝修工程的年產值就已經超過10,000億元,其中建筑材料費用超過了60%。由此可見,中國的建筑材料需求市場是非常大的,但是與之對應的建材檢驗市場卻沒有隨之壯大,由于檢驗門檻低,很多私營(個體)檢測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這些小實驗室以盈利為目的,硬件設施薄弱,人員素質偏低,通過盲目壓低檢驗費用,壓縮檢驗成本維持運營并獲取利潤,對檢驗市場的正常秩序造成一定的沖擊。
其次,行業保護成為制約檢測市場的另一個因素。目前,主管工程質量驗收的是住建系統下屬的建工質檢站,工程驗收以該機構的檢驗結論為主。因此,相同的檢驗水平下,他們比我們更具備業務優勢。
再次,缺乏能夠駕馭市場的人才。長期以來,質檢機構作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事業單位,雖然在入世后,管理體制和經營模式已經有了較大的轉變和長足的進步,但是體制制約、自身競爭力差等因素還是存在,缺少能夠了解市場、駕馭市場的人才,對節能環保等信息了解有限,相關政策的及時性把握也不夠到位,因而找不準市場切入點,業務量和檢驗收入得不到明顯提高。
(三)受資金、政策、人員等條件的局限,發展舉步維艱
在政策支持相對偏弱的形勢下,新型的節能環保檢測項目對資金、人員的要求都有相當的高度,由于沒有穩定的業務量做支撐,投資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再加上基層質檢機構本身的財力就比較緊張,導致決策者對新檢測項目的上馬慎之又慎。另外,檢驗人員也普遍存在著工作效率低、工作熱情不高、知識結構陳舊、服務意識差等不足,以上這些因素致使建材檢測試驗室的發展更加艱難。
入世后,我國建材檢測市場的大門已經對全世界開放,國外有實力的檢測、科研機構已經陸續進入我國,建材檢測實驗室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面對"“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等下去、靠下去只會把自己逼入死胡同,只有不等不靠,積極采取措施,才能努力度過難關。
二、面對困境我們能夠采取的措施
(一)積極研究近年來國家政策的導向,把握好節能環保、節能減排等主題,充分利用各種政策支持上“高、精、尖”的項目,避開同其他部門的業務沖突,突出特色,同時,充分依靠質監系統的優勢,加強在認證咨詢領域的探索,通過培養評審員,在質量、環境、環保等領域開展業務,在提升企業水平、服務企業的同時,達到拓展自身業務的目的。
(二)抓住本區域內優勢產業和區域政策,加強同各環保、建工相關部門的合作,求同存異,爭取相互利益的最大化。
(三)積極拓展業務范圍。針對生產企業,應該放下架子深入生產一線,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流程,了解企業需要的服務,將我們的服務同企業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實現自身發展和服務企業的雙贏。同時,不再將服務范圍局限于生產方,而是擴展為有更廣闊市場的消費群體,例如,面對他們越來越重視環保,越來越重視裝修的現狀,積極開展裝修和室內空氣檢測等方面的業務。
(四)針對近年來我國建筑建材行業標準變更頻繁的局面,抓住新標準變更的機會,積極聯系標準制修訂單位、標準解釋單位,合適的機會下,邀請相關專家來對相關企業進行標準宣貫。
(五)加強同大企業、高等院校的合作。大企業擁有我們不具備的資金優勢,而高等院校擁有人才優勢,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搭建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在設備、人員方面進行相關的合作。例如可以協助制定企業標準、幫忙協調龍頭企業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針對高校,可以通過聘用行業的知名教授為榮譽顧問,對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可以與高校聯合成立實訓基地,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實習的機會,通過人才交流帶動檢驗人員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實驗室的硬件水平和人員能力。
(六)通過各種方式培養自己的檢驗人才。檢驗人員不僅要懂標準懂檢驗,更要懂生產工藝,標準有可能滯后,而生產企業一般能夠接觸到最新的生產工藝,針對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較低、而我國大專院校也沒有開設相關的專業的局面,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充電,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同時開展繼續教育,學習內容可以包括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導向以及業務知識,達到知識水平與時俱進,從而逐步提高整個系統建材檢驗人員的水平。
(七)認真執行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加強實驗室的內部管理。規范而有序的內部管理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團隊向心力和凝聚力。
(八)全力打造區域內的服務品牌。當今社會,品牌的力量不可小視,產品有產品名牌,服務也有服務名牌,可以通過網絡、廣播等媒體介紹我們的業務,通過提高自身能力和服務水平,把實驗室建設成社會需要、政府滿意、群眾信任、人員精干、設備精良、檢測手段先進、服務優良的一流檢驗室,全力打造區域內的服務名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