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在魚米之鄉的農村。 每次我們都是開著車從田間的水泥路,一穿而過,沒太留意沿途的風景。昨天,媽媽心血來潮說:“今天,我帶你走走鄉間小路,聞聞植物從泥土里鉆出來的味道。”我既好奇又興奮,把頭點得像個撥浪鼓。于是我和媽媽下了車,四處欣賞著美景,微風吹來,感覺身體輕盈了許多,仿佛融入了大自然,和稻谷們不分你我。
奇怪!同一片稻田,怎么有的稻子老發黃,有的卻綠油油的充滿生機呢?我滿懷好奇地問媽媽,媽媽說:“它們的品種不一樣,播種的時間也不同。發黃的是雜交稻,即將成熟了,口感好且出米量高。綠油油的是粳稻。這個季節開花等初冬收割,產量低,煮成飯后比較硬。所以外婆家會把這種稻子賣掉。”哦,想不到,小小的稻谷也蘊藏玄機。
摘下一串稻穗,用指甲使勁掐稻殼,哎呀!一用力冒出兩滴乳白色的汁,摸上去黏黏的。難道稻谷生病了?媽媽淡定地說:“稻谷沒成熟之前,就是這種乳白色的米漿。然后慢慢凝固轉變成雪白又堅硬的大米。”原來如此,吃了這么多年米飯,今天才知道大米是怎么來的,慚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