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威的海岸線很長,長到可以繞地球兩圈半。從南部的田園般的群島,延伸到北部陸地和海洋之間的野性狂放之地,各種海灘點綴的沿海城市繁華異常。在這里,水的彼岸就是天堂。
海雀、塘鵝、海鷗和海鳩在湛藍如夏日天空的海面上盤旋嘶叫,似乎是在虛張聲勢,卻又每每抓起暴露在淺海的魚兒。在挪威如斗篷般的海岸線,海的概念遠比一望無際要更加深遠,高高地延伸到北極圈,這里我們能夠在這水天一色,崇山峻嶺與洶涌澎湃之間找到自然的平衡。海鳥們對飛行和浮潛都十分在行,他們似乎永遠不會高高飛起,直沖云霄,而是在浪花與魚群間來回穿梭,如同磅礴大雨掉落在久旱干渴的大地上一般,勇往直前。
但是在空中看去,俯瞰這挪威這些怪石嶙峋的海岸線,沿著挪威北部破碎島嶼一路展開,鳥兒其實才是的真正的主人。如同斗篷帽子一般深深地扣住瑞典和芬蘭的北部邊緣。在這里,和向東往俄羅斯的地方,挪威海岸線的脾氣更加直接和火爆,丘陵巖石裸露在外,伸出拳頭一般直接插入到巴倫支海(Barents Sea)。沒有人了解整個挪威海岸的情況,瓦朗厄爾半島(Varanger Peninsula)就是其中鮮為人知的秘境,一直延伸到遠在東邊的圣彼得堡才算停止。這些個地域就是河流肆意妄為的地方,更是動物們的天堂。
當然我們也可以駕車從卑爾根到瓦爾德,瓦朗厄爾半島的東點位置,但是瞄一眼地圖或者參考一些航海圖就會清楚地發現,車其實是個累贅。過去120年間聞名的海達路德(Hurtigruten,字面上意思是快捷通道)號為孤立的社區之間提供了一個生命通道,以便與外界世界聯系。乘坐這個海岸線擺渡船,遠在天邊的距離都已經不算什么了,同樣在午后的太陽下,或許只有眼前一閃而過的博德、斯沃爾韋爾和特羅姆瑟等港口會喚醒人們慵懶的神經。
整體看來,從南部到北部,挪威海岸線或許是世界上最復雜的。2011年挪威地理學家完成了為期三年的一個龐大項目,其目的就是重新計算挪威海岸線的長度。采用新的技術和更好、更精確的地圖,他們增加了數以千計的島嶼和小島,在之前從未被世人所知的世界也就此展露出原始的面容。根據數據,挪威的海岸線測量之后增加了11000英里,如果算上那些海峽灣、港灣和島嶼海岸,挪威總共63000英里長的、可以繞地球兩圈半的海岸線,竟然就包含在由南至北不到1100英里的區域里。無論是站在臨海的高山頂端仰望,或者是低頭注視深入海底的深藍,又或者是在一艘小船上被海鳥圍攻,很難說到底是海洋侵入了挪威陸地,還是陸地進入了海洋。
水可能看起來比陸地更加地連續,但是肯定遠不止這樣。前往挪威海岸線旅行就是為了一睹海水、陸地和無休止的海冰的互相交錯融匯,不著邊際中蘊藏著無限的精致畫面。內陸數英里挪威最長的峽灣—松恩峽灣的水深達到了4000英尺,只留下幾百英尺留在海面之上、往北一點,晾曬鱈魚的架子和緊緊挨著的紅色船塢就這么在浪花的擊打下曬著太陽、在羅弗敦島鏈(Lofoten chain)外層的島嶼之間,凜冽的冰峰如斷牙般推擠著只有幾英尺深的淺灘的水慢慢地流動,仿佛這些島嶼是一頭巨大的鯨魚換氣時吹出的水滴散落出來一樣,星星點點。
挪威海的地圖顯示有一個很強的洋流,這是墨西哥灣暖流的延伸,在北部海岸沿著海岸線影響了當地的生態。這里的洋流算是相對溫暖的海水,使得在即使在北緯70度(進入北極圈,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最北點)的地方人類也能夠生存下來。但是在地圖上顯示的洋流實際上是曲流和湍流的混合,徘徊和交織在一起之后產生的混亂是無法想象的。如果在海上就這么隨浪漂泊,那么下一秒很有可能會被卷入漩渦葬身魚腹,又或者會被強行推向礁石壁而無力回天,出現在羅弗敦群島或者巴倫支海某處,像硅藻一樣漂向北方和東方,迎接的只有大群大群呱噪地叫嚷著的塘鵝。
公元9世紀末,一個名為“Ohthere”的旅行者從乘坐商船的夾板上看去的世界,與我們目前幾乎沒有任何差別。他把這個國家叫做“Westeland”,在古英語里是“Wasteland”,意思是“一片荒蕪之地”,但是自從那時起也有了人類的定居,而且從未間斷過直到現如今。陸地仍然看起來十分地野蠻和荒蕪,各處都被海浪侵蝕得焦頭爛額,但是迅速抬升的海拔使得海面以上的部分生機勃勃,擺脫了大海的控制,正如同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南森對這片地域的熱愛一樣,人們也趨之若鶩不可自拔。
幾乎在海達路德號到達的任何一個偏遠的港口都會有一個慶祝儀式,歡迎所有人的到來。這個儀式有可能是凌晨3點舉辦,但是人們還是在午夜的驕陽下等候船只的到來,其中一些人經營者這里的倉庫業務和商人,也有一些是純粹的觀光游客,只是為了親眼目睹這個與眾不同的時刻到來。在高處,可以一覽無遺地欣賞到漂亮壯闊的挪威船隊、隨浪漂泊的漁船、海達路德號、各式帆船、駁船和挖沙船,以及奢華墓志游艇。這里的海岸一片欣欣向榮的,世界上也只有挪威才會如此地婀娜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