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一個舉家團聚的歡慶日子。但節日里的過度吃喝玩樂,以及出行聚會增多,也讓不少“節日病”紛紛浮出水面。其中以急性腸胃炎、消化道出血等腸胃疾病最為常見。
飲食無規律導致急性胃腸炎
急性胃腸炎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消化科“節日病”,患者通常會表現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癥狀,嚴重者還可出現脫水、休克。一旦出現上述現象,就應盡量臥床休息,同時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或是沖兌糖鹽水以補充丟失的體液。如果嘔吐持續或是腹瀉嚴重,則需馬上到醫院就診,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并靜脈輸液。同時,患者在恢復期只能進食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食品來緩解胃腸負擔。
謹防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
還有一類比較常見的消化科“節日病”是消化道出血。特別是原有潰瘍病、慢性胃炎的患者,更要注意防止誘發消化道出血。因為天氣寒冷、人體血管收縮,消化道黏膜供血就會減少。如果此時飲食上再不加節制,即吃得過飽,使得高蛋白食物攝入過多,又或是飲酒過量,就極易引發消化道黏膜的出血。一般來說,如果患者嘔吐出咖啡色的食物或是排出黑色大便,可能就已經是胃出血的表現了,此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如果本身就有消化道潰瘍的既往病史,再在春節期間暴飲暴食,還很容易誘發潰瘍穿孔。其典型癥狀為,突然發生上腹劇痛,腹肌緊張,出現明顯的壓痛、反跳痛,并常常伴有惡心、嘔吐,部分人還可出現休克癥狀。如出現上述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必要時還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過節期間飲食要有所禁忌
忌吃得過飽、暴飲暴食,同時還要少吃生冷酸辣的食品,尤其是原有胃腸道疾病患者,更不能碰這些刺激性的食物。油膩的食品容易拉肚子,加重消化道負擔,也要盡量少吃。而海鮮類食物同樣不利于腸胃。高粱等烈性酒會刺激胃黏膜,黃酒、紅酒也不宜多喝。喝酒前宜先吃點東西墊墊饑,減少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一般我們會推薦有慢性胃腸道疾病的患者,過節期間只食用有助消化的食品,粗糧有時也會加重胃腸負擔,因此,有胃病、腸病的人也要少吃點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