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年前開始,由于空氣質量的不斷下降,許多人開始尋求解決方案。尤其對這樣的機器有沒有用一直持懷疑態度。后來,某荷蘭工程師做了實驗,人們開始對此慢慢開始相信。但是,市面上的凈化器種類繁多,價格差異巨大,從幾百到上萬,這怎么選?
起初,人們關心的只是顆粒物的過濾效果,之后隨著認識的不斷加深,便知道了,空氣凈化器要看的還有濾網、風量、功率、噪音等等各個方面的指數。
另外,由于凈化器內的濾網需要更換,這就涉及到了更換成本的問題,還有部分空氣凈化器的設計瑕疵產生的副作用,類似臭氧的產生和其他二次污染的問題。這里小編就把收集的有關空氣凈化器的資料和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查可替換濾網的價格
這個是很多人第一次買凈化器的時候,非常容易忽視的問題。空氣凈化器就像打印機銷售一樣,主要利潤不在機器,而是濾網。有的機器銷售幾千塊,但是濾網的價格每次少則幾百元,中檔價格更換都要接近千元,高檔價格都是幾千元,如果家里有幾臺機器的話,更換成本也不可小覷。
集塵濾網要選擇高效能的HEPA過濾網,過濾PM2.5及以下的顆粒物主要還是靠這種濾網,或者ULPA超高效濾網,這類成本會相對高,而且透風性會相對不如HEPA。活性碳過濾層主要是吸附化學氣體,所以重量大數量多效果會更好。
額外功能,是否有必要?
有些凈化器除了基本凈化功能外,還有電離、等離子功能,加濕功能。但是,這些功能除了讓基本的凈化器價格更高之外,還能產生二次污染的貢獻。
有很多電離、等離子功能,由于設計的問題,機內高壓電離凈化的同時,會產生比PM2.5顆粒更具殺傷力的臭氧,對人體肺部的軟組織產生永久性的傷害,對小孩的傷害更甚。臭氧也是有味道的,就像商用打印復印機的味道。
加濕功能:如果在北方干燥的地方,可以是一舉兩得,但是南方比較潮濕的情況下,就不那么重要了。而且,每次加水以后,盡量在1~2天內把加濕器的水用完,要不然,水桶里的微生物就會把整個凈化器變成細菌的滋生地,然后源源不斷送到家里的每個角落。味道重一點的,有非常明顯的異味,如同廁所一般。
加濕器的濾網如果不是一次性的,基本2年換一次,平時最好一個月拆下來用60~70度左右的水,洗一下,不要用沸水泡,這樣會使得材料變形,清洗的時候也可以加入殺菌的洗滌產品。
其實,現在選擇凈化器最好是基本款,其他所有附帶功能都不要,價格便宜還沒有副作用。
噪音的考慮
不可避免的,空氣凈化器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噪音,對噪音敏感的人來說,這也是令人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在重污染的情況下,凈化器一定要開到最大檔才能有效過濾,這時候產生的噪音也是不可忽視的。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幾乎所有的空氣凈化器最大檔的噪音指數都能達到50分貝以上。
所以,在購買的時候要查看一下噪音指數,中檔如果在45分貝左右,還是能接受的,更敏感的人,可能考慮40分貝左右,但是出風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呀,這里要靠自己衡量。
風速和出風量
風速:出風口的風力大小,直接影響產品送風遠近。
風量:關系到產品的凈化能力,風量越大室內空氣循環越快,凈化效率越高。絕大多數產品都會標識出產品的出風量大小(單位:立方米/小時)。風量=出風口風速x出風口面積。
風速不是越快越好,在剛開凈化器的時候,或者嚴重霧霾天最好使用最大風量,但是開到1~2個小時后,可以更換為中檔,降低噪音的同時,有些更細微的顆粒也會因為風速降低而更容易附著在濾網上(當然濾網質量要好)。
用電量
有的空氣凈化器的耗電量也是直接關系到凈化器使用成本。功率非常大的設備,一年下來的電量甚至可以再買一臺機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