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BM
自“棱鏡門”事件爆發后,美國科技企業在華遭遇嚴重信任危機。出于對國家安全的擔憂,中國政府正鼓勵國有企業舍棄國外公司的硬件產品。有報道稱,在研究和評估IBM大型服務器是否會對國家金融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后,中國政府或已責令國有銀行停用IBM設備,取而代之的是本土品牌服務器。與此遭遇類似的,還有美國企業軟件廠商甲骨文(Oracle)和美國存儲設備廠商易安信(EMC)。一場緣起于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去IOE”運動,正受到政府持續重視。
Cisco
2014年4月,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發布《中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綜述》。據該報告顯示,有多家網絡設備廠商生產的路由器存在后門,可能會被黑客控制從而危及網絡安全,其中即包括思科的產品,而這已不是思科因安全問題首次遭到關注。在中國互聯網與數據傳送、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市場上,90%以上的產品都由思科提供,這也引發國內安全專家對“去思科化”的關注和建議。與此同時,隨著“棱鏡門”等安全事件的持續發酵,思科在華業務已出現縮減。
Qualcomm
2014年2月,美國智能芯片廠商高通公司因涉嫌壟斷遭舉報。舉報方是一家行業協會,其中既包括中興、酷派等手機制造商,也有展迅、銳迪科等芯片供應商。上述協會指控稱,高通將專利許可捆綁銷售芯片、拒絕對芯片生產企業專利許可,同時在專利許可和芯片銷售中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因此三次到國家發改委接受調查,今年7月,中國反壟斷機構仍確認高通壟斷事實成立。據稱,公司或將因此面臨逾10億美元罰款。
Apple
在今年7月聯合下發的采購清單中,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以數據安全為由剔除了蘋果公司生產的10款產品,但在6月的初步采購計劃中尚包含上述設備。而在此后不久,蘋果公司承認,內部員工可通過一項從未公開的技術,獲取iPhone用戶個人數據。中國官方批評稱,此舉將為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收集用戶隱私大開方便之門。上述事件無疑成為“棱鏡門”的又一余波。此外,蘋果產品在中國的定價一直飽受低價傾銷指責,其在華服務政策也多次受到官方媒體批評。
Microsoft
2014年7月,國家工商總局專案組突擊檢查了微軟在華的四個經營場所,理由是反壟斷調查。8月,工商總局再度以反壟斷為名突擊審查微軟,同時還調查了后者的一個外包公司。據稱,微軟主要涉嫌三方面的問題,分別是信息安全、搭售與強買強賣。而在此前,中國政府已經將其最新操作系統Windows 8列入采購黑名單。微軟此番遭審查,殃及池魚的外包公司是埃森哲。截至目前,因懷疑咨詢公司從事間諜活動,中國政府已要求國有企業切斷與麥肯錫、波士頓集團等的業務往來。
Symantec
2014年8月,《人民日報》發布消息稱,政府采購部門已將美國賽門鐵克公司排除在信息安全軟件提供商名錄之外。對此賽門鐵克給出的解釋是,被剔除的清單只屬于部分項目,并非其旗艦殺毒產品。與賽門鐵克遭遇相同的,還有俄羅斯安全廠商卡巴斯基(Kaspersky)。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將包括奇虎360、啟明星辰、北京江民、冠群金辰和瑞星在內的五家本土品牌列入采購名錄。就安全領域而言,逐漸國產化將是不會逆轉的趨勢,國內安全廠商也將因此迎來又一發展機遇。
GSK
2013年7月,中國公安部發布通告稱,因涉嫌嚴重商業賄賂等經濟犯罪,英國最大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在華部分高管將被依法立案偵查。次年5月,在歷經多個月的偵辦后,中國警方稱該起賄賂案已偵察終結,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這場跨國行賄案,也正式被定性為“公司犯罪”。 隨后中國當局提出更多指控,包括廣泛的行賄、欺詐及稅務犯罪等。在突擊搜查GSK中國辦公室后,政府逮捕了四名高管。此外,兩位被該公司雇傭的調查員,也以非法獲取私人信息罪遭刑拘。
Mercedes-Benz
2014年8月4日,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小組突擊查訪了奔馳公司上海辦事處,多名高管被約談。調查主要聚焦于該公司零配件價格過高的“零整比”問題,通常一輛汽車拆散成零部件銷售的總價在整車售價3倍之內被認為是合理的。8月6日,發改委稱已查明克萊斯勒、奧迪存在壟斷行為,對奔馳的調查也在展開。中國豪車市場一直以來都被外國品牌,尤其是德國品牌主導,奧迪、寶馬和奔馳擁有約70%的市場份額。同時發改委表示,對12家日本車企壟斷案的調查工作也已完成。
Osi Group
2014年7月,媒體曝光上海福喜食品公司長期向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供應過期肉。該消息一出,輿論嘩然,上海福喜食品隨即遭到查封。同時,由于其向多家外資餐飲企業提供原料,“洋快餐”在中國內地幾乎全軍覆沒。上海福喜的母公司為美國歐喜集團,一家在全球17個國家擁有50多家加工廠的國際化食品集團,成立于1909年,總部位于芝加哥。在“過期肉”丑聞爆發前,歐喜的產品一直以優質、安全著稱。然而此番在中國的作為,或將為其帶來災難性后果。
A.P.Moller-Maersk
2014年6月,中國商務部否決三家歐洲航運公司—丹麥馬士基、瑞士地中海航運(MSC)和法國達飛輪船(CMA CGM)—組建“P3聯盟”,理由是可能造成市場集中度過高。雖然該聯盟主張將壓低價格、削減成本,從而令整個行業受益,但中國大型航運企業必將因此遭遇挑戰。這暗示出,中國政府如何使用監管力量保護大型國有企業。業界將該事件與2001年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舉措相提并論,彼時歐盟利用其剛剛制定的反壟斷法阻止通用電氣收購霍尼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