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紙政策管制,幾乎讓43年歷史的聯邦快遞斷送了中國錢途。
時間回到2009年,當時新出臺的《郵政法》明確規定禁止外資快遞公司處理國內信件,這一管制幾乎以晴空霹靂的方式,壓倒了聯邦快遞意欲急速擴張中國國內業務的企圖。彼時,隨著電商的興起與繁榮,民營快遞似乎正在以一種勢不可擋的速度成長。
雖然是阻力頗多,亦遭遇以上種種障礙,當聯邦快遞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陳嘉良坐在《環球企業家》面前的時候,其談話仍然格局頗大。但對于不斷崛起的民營快遞公司,陳嘉良表示,本土公司崛起是必然的趨勢,難以避免,“但實際上,外資快遞和民營快遞并非你死我活的關系,而是一種合作共贏的關系。”陳表示:“中國的快遞市場非常大并且還在不斷增長中,因此最重點的就是我們各家怎么樣來貢獻這個市場,讓這個餅越做越大,而不是如何搶奪對手的市場份額。”
今年6月上海世博園之中,一場馬術比賽正在進行,來自各國的騎手跨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內地的名貴良駒在賽場上釋放獨特的馬術魅力。這次比賽是全球最高級別的五星級馬術障礙賽,亦是首次在中國內地舉辦的最高級別的馬術比賽。
作為比賽的幕后功臣之一,聯邦快遞在這次活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馬匹承運商。根據類似賽事的舉辦經驗,組織策劃比賽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馬匹的運輸。賽馬價值連城,而且是活物,不當運輸即使不會帶來生命危險,也可能使賽馬受驚,令其狀態不佳甚至無法比賽。這樣苛刻的運輸要求再加上諸多政策的限制,使得大多數的國內航運公司對此類運輸均望而卻步。在這次馬術比賽之前,向中國本土長途運送高級賽馬被看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受類似的原因影響,唯獨馬術比賽的場地被設在了香港。
陳嘉良正是完成這次運輸任務的主導者之一,作為聯邦快遞的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陳常常親自為此事奔勞,試圖讓每個環節都可以完美運作。雖然,其十年前便是聯邦快遞的中國區總裁。
當運載最后一批賽馬的飛機從浦東機場出發返回比利時,陳以及他的團隊們才得以松了一口氣。而外方組織者給出的“Can’t be more perfect(不能更完美)”的評價則是對他們工作的最大嘉獎。
突圍
聯邦快遞能成為這次馬術賽事的承運商并非偶然,聯邦快遞憑借豐富的動物運輸經驗最終勝出,最終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負責將名駒從歐洲運到上海。實際上,比賽用的馬匹甚至不是他們運輸過的最奇妙貨物,此前,聯邦快遞還運輸過熊貓、鯊魚等動物,這一筆獨門生意亦被其攬入懷中。
特殊物流需求的生意,重要性已經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直接負責該任務的聯邦快遞國際快遞業務操作部高級經理李文明說,當4月接到賽馬運輸任務時,感到壓力頗大,“聯邦快遞的聲譽都在里面!”
盡管,此前其曾多次負責過大熊貓運輸的項目,但運馬仍然是一個全新的任務。運輸動物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動物的不可控性。因此,除了嚴格遵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規定的活體動物運輸規則(LAR)之外。在運載馬匹之前,聯邦快遞還特別就這些動物在運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緒反應咨詢相關動物專家,并研究擬定相應的預備解決方案。此外,單是和外方負責運輸的北盾(PEDEN)公司前期協調會就先后開了兩次。北盾公司是一家專業的馬匹運輸公司,擁有多年馬匹運輸經驗,曾多次參與過奧運會馬匹的運輸工作。但此前的馬匹運輸以陸運為主,并未有過大規模空運馬匹的經驗。因此,聯邦快遞豐富的航空運輸經驗在這次合作中功不可沒。為了讓馬匹在運輸的過程中更加舒適,聯邦快遞還提供了許多相應的硬件服務。同時,為了縮短運輸時間并保證航行過程中的平穩,聯邦快遞事先就確定好最短的路線規劃,并實時監控路線上的天氣變化。
除了運輸活體動物,聯邦快遞對醫療運輸的投入力度也在業內少有。經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使得人類的預期壽命拉長,亦令醫療保健產品的供求變得日益全球化。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Frost Sullivan)的分析,全球市場總產值近3萬億美元的醫療保健行業正在迅猛增長,其拓展至世界各地的速度也相當驚人。這其中,亞太區醫療保健市場的增長速度將是全球市場增速的兩倍以上。《匯豐環球聯系報告》也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制藥市場,市場總值達到500億美元,并且這一市場還在持續增長,預計在2015年將達到1000億美元,令陳嘉良亦在夾縫中,為聯邦快遞窺見了其中的巨大商機。
根據物流門戶(TLP)的統計,在目前所有醫療保健產品當中,預計25%的醫療保健產品對溫度敏感。而到2016年,全球最暢銷的前50種藥品中,更將有超過一半需要用冷鏈來進行運輸。因此,在醫療產品的運輸過程中,溫度控制是最為關鍵的問題之一。
事實上,為了滿足不同醫療產品對于溫度的需求,聯邦快遞也開發了包括“熱毯”、冷鏈運輸包裝選項和深度冷凍運輸等多套解決方案,以創新的方式幫助醫藥制造商客戶接觸到不同行業和更多市場。
除了溫度控制,運輸的安全性也是醫療產品運輸中必須額外注意的方面。近年來,醫藥仿冒與侵權的現象屢禁不止,手法也日益多樣。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有8%的在流動、銷售的藥都是假藥或仿冒藥。“對于藥物來講,它本身的價值都非常高,我曾經負責過的案例中有一款抗癌癥的藥,因為它還處于在專利藥的階段,所以非常貴,一粒就要兩萬多元人民幣。”負責聯邦快遞醫療保健行業的亞太區全球銷售部經理蘇登瀛告訴《環球企業家》。而聯邦快遞的SenseAware實時追蹤服務平臺便使得這種需求被輕松滿足,不僅可以實時監控貨物的位置和溫度,當貨物被打開或暴露于光線條件下時甚至還能收到自動警報。
順勢
但實際上,無論是動物運輸,還是醫藥產品運輸,均不是大多數快遞企業會注意的細分服務領域。不過現在看來,這卻是聯邦快遞在自省優劣勢之后,在中國市場上殺出的一條血路。陳嘉良在聯邦快遞工作了將近30年的時間。從一個普通的銷售人員做到聯邦快遞首位中國區總裁,陳嘉良先后在香港、臺灣、北京、上海等地工作,他同時也見證了中國快遞物流市場的發展。
在陳的職業歷程中,最驕傲的事情之一就是幫助聯邦快遞在1994年成為第一家與中國海關聯網的快遞公司。在陳看來,通關是整個國際運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因為一旦在此節點上出現問題,付出的時間代價將是不可預計的。而要掌握通關的節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與海關合作。
本著這個訴求,當時陳嘉良開始思考對策。“任何國家的海關都有兩個基本職責,一個是為國家把關,另一個就是努力繁榮貿易。”陳說。為了滿足海關這兩方面的需求,除了最基本的與海關建立互信關系之外,還要用完善的流程和技術對通關過程進行輔助。通過聯邦快遞的網絡,寄送物品在轉運中心被掃描之后,相關資料就實時被傳送到海關當局的相應系統中。極大地減少了在清關過程中浪費的時間,提高清關效率。在其浦東機場轉運中心就專設有海關人員辦公室,并且每一條輸送帶都帶有X光機,以方便檢查人員核對內容物與報關所使用的品名是否一致。這一聯網體系目前仍是聯邦快遞最大的優勢之一。
但是,事情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外資快遞的優勢在近些年開始越來越少。無論是人力成本、對于市場的反應速度,還是在本地網絡的建設上,民營企業都有著外資快遞無法比擬的優勢。另一方面,新出的某些政策也限制了外資快遞的發展,比如,2009年出臺的《郵政法》明確規定禁止外資快遞公司處理國內信件。
盡管目前民營快遞占的優勢較大,但陳認為,民營公司現在的競爭優勢很多都會慢慢消失。勞動力成本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隨著從業人員工資的逐漸提高,當下的勞動力成本與前幾年相比已經增長不少。隨著高速增長期的結束,行業成熟期的到來,各大快遞公司都會站在更公平的起跑線比賽。因此,“我們現在把內功練好,未來才能走得更遠更快。”陳嘉良說。他表示,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交易規模已經達到了9.9萬億元,同比增長21.3%,很快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網絡。正因為此,聯邦快遞也在量身制造一些解決方案,去滿足一些B2C、C2C的客戶需求。他們的做法是主攻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以及國內的高價值市場。
“對我們來說,聯邦快遞龐大的全球化運輸的網絡、高效的通關系統和完備的信息平臺,可以滿足跨境電子商務客戶的需要。而在國內電子商務這塊,我們的重點是放在運輸高附加值的產品。特別一些名牌的產品,它們需要一個可靠、穩妥的運輸服務。”陳嘉良看起來信心十足,“在面對電子商務市場的時候,沒有一家公司可以覆蓋所有類型的客戶,因此弄清楚自己的強項,然后發揮長項,找出自身合適的定位才是最好的市場策略。”
“聯邦快遞很清楚自己的競爭優勢就是優質可靠的服務,我們不是最便宜的快遞服務公司,但是一定要讓客戶感受到我們的服務物有所值。”陳說。
除了摸清自己的定位,政府層面的放開也是陳嘉良一直在努力呼吁的。“雖然中國的運輸行業發展很快,但是多項數據都清楚地表明,現在中國的物流成本占整個GDP的比例是非常高的”。這主要是因為過于繁瑣的行政手段使得運輸行業的營運成本居高不下,陳表示。因此,支持物流行業發展最關鍵的就是要簡化行政手段,節省業界公司在行政手續的審批上所花費的人力和財力。
不過,今后的快遞行業似乎越來越值得期待。陳嘉良注意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要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發展。“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加強跟政府的溝通,希望配合政府的政策發展,進行有預見性的布局,我相信這個行業的未來。”陳嘉良對《環球企業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