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太多太多的宣傳語說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國,重視孩子教育的現象尤甚。君不見,學區房的價格往往是一個城市的最高價;君不見,家長為了孩子能上名校是費盡心機;君不見,各類學習輔導廣告布滿街頭。
教育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只要是對孩子的教育有幫助,中國的家長就舍得投入。“望子成龍”,加上我國教育的特色,造就了一個暴利的行業——教育培訓行業。
我國的教育培訓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于教育部門明令禁止在職教師參與任何形式的有償家教,教輔行業從之前的以單個老師辦輔導班為主,發展為現在的專業輔導機構占據絕大份額,近幾年教育培訓連鎖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整個行業呈現出公司化、規模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特點。
行業特性決定了教育培訓行業的高盈利性,由此催生了一批有較強盈利能力的企業,若按正常的情況,從事于教輔的公司對于資本市場是有吸引力的,但事實上,教育培訓行業一直是A股市場的禁區,到目前為止,我國證券市場上并沒有一家以教育培訓為主的上市公司,主要原因是:在我國,與教育相關的業務不能以盈利性作為主要目的,公司也不能進行公開融資。因此,新東方、學而思、學大等教育培訓機構只能遠赴國外上市。
這一現象,即將在新南洋身上發生了改變。
A股教育第一股
8月27日,新南洋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到相關通知,已拿到《關于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學所屬上海交大企業管理中心與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事項的批復》,教育部和財政部原則同意公司與上海交大企業管理中心開展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新南洋有望成為“A股教育第一股”。
新南洋成立于1992年12月18日,于1993年6月1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實際控制人一直為上海交通大學。依托上海交通大學在科研、教育、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主要進行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業務,目前在整體上已形成了教育與服務、現代制造業、數字電視運營業務的三大業務板塊。雖說新南洋頂著高科技的帽子,但其經營業績卻一直不溫不火,2009-2012年度的凈利潤分別為307萬元、650萬元、353萬元和-4982萬元。
資產重組之前,新南洋通過子公司交大教育集團進行教育產業投資,投資創辦了職業技術學校、現代教育中心、教育服務等多所學校和公司。至于利潤豐厚的非學歷培訓業務,則并未涉及,而是由同屬上海交大的上海昂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昂立科技)來經營。
2013年3月25日,由于公司控股股東正在醞釀與公司有關的重大事項,公新南洋發布公告稱自3月25日起停牌,之后公司宣布將將以7.49元/股的價格定向增發77676400股用于購買昂立科技100%的股權(評估值為58179.64萬元)。
昂立科技通過旗下培訓機構向客戶提供的非學歷培訓業務,致力于建立完整的終身教育產業鏈,主要涵蓋:少兒教育、中學生課外興趣培訓、語言類培訓、成人教育、教育培訓咨詢服務等多元化非學歷教育服務。昂立科技母公司的收入及利潤主要來自于收取旗下培訓機構的品牌使用費、系統使用費和系統維護費等。
若本次重組方案獲得證監會核準,那么新南洋的主營業務將會變為教育培訓,成為“A股教育第一股”。受此利好的影響,公司8月27日復牌后,股票一連9個漲停,由6.76元/股漲為15.95元/股,漲幅高達136%。按照15.95元/股的價格計算,公司實際控制人上海交大通過原來持有新南洋的股份獲利6.14億元,通過昂立科技所獲得的新南洋股票獲利2.79億元,共計獲利8.93億元。
群雄爭霸
教育培訓行業,特別是課外輔導行業,由于進入門檻較低、盈利模式清晰、行業現金流好,因而有較強的盈利能力。我國教育培訓公司的起家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語言培訓,以英語培訓為主,如新東方;二是課外輔導,主要面向中小學生,如學而思。
優秀的師資力量是教育培訓質量的重要保障,但同時培訓公司又沒有強有力的手段限制老師的自由流動,加上低門檻、高盈利,行業特殊性決定了其競爭激烈、瘋狂擴張的的特點。
教育培訓除了吸引新的創業者外,還吸引大量資本注入。新東方于2006年9月7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我國首家上市的教育培訓企業,新東方的成功上市使得風投開始聚焦教育培訓行業。風投資金開始大量進入教育培訓行業,如2007年10月學大教育接受鼎暉創投2000萬美元注資,在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更進一步加劇了競爭。伴隨著雙威教育、正保遠程、學而思(好未來前身)、學大教育等多家教育培訓公司的陸續上市,公司財力更加雄厚,其擴張步伐更加瘋狂,爭先在全國各地建立教學點,業務范圍也進一步擴大,競爭也就更加激烈。
新東方成立于1993年11月,目前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教育培訓機構,也是行業內第一家上市企業。業務以外語培訓和基礎教育為核心,涉及教育培訓、教育研發、圖書雜志音像出版、出國留學服務、職業教育、在線教育、教育軟件研發等。
以奧數起家學而思則成立于2003年,專注于中小學及幼兒教育領域,提供中小學生課外輔導,是國內最具知名度的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旗下擁有品牌學而思、樂加樂、東學堂、智康1對1、學而思網校、摩比思維館等。
學大教育創建于2001年9月,初期業務為網上家教平臺,2004年后轉型做線下教輔中心,首創一對一個性化輔導主打個性化一對一模式,是國內個性化教育培訓領域的領先者,
此外,正保遠程教育、ATA是兩家完全基于線上服務的企業,正保遠程提供多個職業考試在線課程,ATA通過遍布全國的考站提供考試的測評服務;龍文教育提供中小學專業個性化輔導、高考復讀、幼兒教育等服務;還有提供教育電子產品、幼兒及青少年教育的諾亞舟,提供公務員教育培訓的華圖教育等公司。
中國教育培訓行業的高度分散以及產業發展空間廣大,決定了這個行業的高度競爭性,教育機構要想獲得突破,除了資金的支持外,還應該有自己特色的經營理念。
未注入資產轉讓存疑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注入到新南洋的資產中,并不包括昂立科技所用的4所幼兒園和進行網絡教育的高學網絡科技公司。
對此,新南洋的解釋是:“在教育部對于本次重組方案的預審核過程中,提出非盈利性質的幼兒園業務不能作為本次重組標的的一部分注入上市公司”,以及“高學網絡目前尚未取得網絡教育所需的ICP證”。
那么,這些不能注入的資產去向何方呢?
在昂立科技5月份的股東會上,會議同意以經教育部備案的評估價值為依據,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將4所幼兒園轉讓給交大企管中心,持有的高學網絡30.75%股權將通過公開掛牌交易的方式轉讓,轉讓價格以不低于經教育部備案后的評估值。
其中,4所幼兒園分別是上海世紀昂立幼兒園、上海浦東新區民辦世紀昂立幼兒園、上海閔行區世紀昂立幼兒園、上海徐匯區民辦世紀昂立幼稚園,成立日期分別是2005年1月、2005年9月、2005年7月和2008年1月。
為什么4所幼兒園經歷了5-8年的發展,已具有一定的口碑,經營狀況穩定,經評估后,2所幼兒園的增資率卻并不高,甚至還有2所減值呢?難道是因為教育部的一紙規定,幼兒園不能注入到上市公司,只好賤賣。
有多年投資經驗的老王一針見血的指出:你看這些屬優質資產的幼兒園賣給誰就知道,同屬于一個控股股東,左手換到右手里,怎么可能給你高估價。
至于從事于網絡教育的高學網絡,本來是對公司業務板塊的一個重要內容,它代表著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更何況目前的有的網絡教育機構都能夠盈利,難道就只因為沒有取得資格證嗎,若是取得了資格證,公司將來是不是還要高價買回來?
業績難以實現飛躍
控股股東上海交大將部分教育培訓業務注入后,新南洋是否會一改之前不爭氣的業績,使得經營業績猶如復牌后的股價,一飛沖天,發生質的飛躍呢?
新南洋2012年發生-4981.78的虧損,主要是由于旗下的3家子公司造成的,其中,母公司虧損2927.47萬元,泰陽綠色能源貢獻1700.35萬元的虧損額,南洋機電貢獻883.62萬元虧損額,信息科技公司則貢獻339.68萬元虧損額。若是經營環境未發生大的變化,今年這些業務的盈利能力也是有限的。
而昂立科技2012年的凈利潤為3749.91萬元,若是今年新南洋原本的經營業務并未發生好轉的話,教育培訓業務對于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支撐力度也是有限的。
另外,昂立科技2012年98.93%的收入來源于華東地區,其中又以上海為主,可以說它是一家地方性的教育培訓機構。昂立科技旗下培訓機構設立的教學點共有78個,其中61個教學點位于上海,在全國其他省市:南京、南通、無錫、蘇州各1個,長沙和杭州分別有7個和6個教學點,78個教學點中的28個目前正在申請培訓機構所在地審批機關和擬設教學點所在地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作為一家地方性的公司,要想獲得發展,必然要面臨著區域擴張的選擇,昂立科技也正在做著這項工作。教學點擴張后,公司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盈利增長點,但是美好的未來需要現在的付出,必須經歷擴張的“陣痛期”。任何一家公司進行擴張時必然要投入巨大的財力物力,投入成本是確定的,但收益卻是未知的。另外,昂立教育在上海依托的是交大的名牌效應和多年的經驗口碑,如果擴張到外地話,交大效應和口碑提供的支持也是有限度的,與上海本地的教學點相比,外地新的教學點要想獲得成功,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承受更大的風險。根據教育培訓機構的經驗,一般新的教學中心在6-7個月左右現金流才開始為正,24個月后財務上才開始有比較穩定利潤。這種情況之曾在學大教育身上發生過。2007年至2009年,學大教育將教學中心擴張到全國范圍,相應的是業績連續3年虧損。
與已經完成全國布局的新東方和學大教育不同,昂立科技現在正處在擴張期,還沒有進入到“收割期”,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對于公司的業績,自然不應有太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