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作為培訓技術工人主陣地的農村職業學校,在教師培訓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本文以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為例,試對農村職校的教師結構層次、能力狀況及教師培訓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探索出農村職校教師培訓的途徑。
【關鍵詞】結構層次 能力現狀 師資培訓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013-02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對具備一定職業技能的工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然而,由于各種復雜的原因,社會上無一技之長的勞動力遠遠多于技術工人。一些發達地區,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出現了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工人,另一方面社會上有大量的勞動力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如何緩解社會需求與勞動力之間的矛盾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國家通過各種措施不斷加強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力求通過中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術工人,用于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就中等職業學校而言,采取哪些措施來達到國家提出的要求呢?筆者認為:中職教師自身素質直接影響到技術人才的培養,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提高農村職校教師的素質是職業學校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因此,研究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發展,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為例進行調查分析,試從農村職業學校的師資現狀出發,以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對師資隊伍的要求為指導,分析農村職校師資培訓現狀及需要,研究農村職校教師培訓的途徑,為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一種新思路。
一 農村職校教師結構層次、能力現狀
以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為例,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結構不合理、教師素質不高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教師結構層次不合理
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教職成〔2010〕12號)第七條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一般不少于60人,師生比達到1∶20,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數不低于20%,專業教師人數應不低于本校專任教師人數的50%,其中雙師型教師人數不低于30%,每個專業至少應配備具有相關專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2人。
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1353人,在職專任教師共153人。職校的教師結構層次是否合理呢?筆者對教師的基本情況做了一個詳細調查,結果如下:(1)按教師從教的課程劃分:專業課教師70人,公共基礎課教師60人,實訓指導教師23人。(2)按教師來源渠道劃分:直接從大學分配到職校的教師116人,從普通中學調入的教師35人,從企業單位引進的教師2人。(3)按師資學歷結構劃分:第一學歷是本科的教師32人,第一學歷是專科的教師121人。(4)按是否是“雙師型”教師劃分:雙師型教師54人。(5)按獲得職稱劃分:高級教師5人,中級教師(含講師)78人,初級教師(含助教)63人,未定職7人。(6)按年齡結構段分:1970年以前出生的教師26人,1970~1980年出生的教師98人,1980年以后出生的教師29人。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相關規定,結合調查數據進行比較,筆者認為,學校教師結構層次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本校師生比例過高,達到1∶11;教師來源渠道單一,大部分教師從大學直接分配到學校,或者從其他中學調入職校,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歷;(2)教師學歷結構偏低,大部分教師的第一學歷僅是專科,本科教師較少;(3)高級教師在專任教師的比例過低,只有3%;(4)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34~44歲的教師太多,年輕教師較少。
2.教師能力現狀不盡如人意
上表數據表現出三個方面的問題:(1)教學組織能力方面,只有一般能力的教師占78%,有很強能力的僅占10%。這說明教師自身教學組織能力不足,專業教學能力有待加強。(2)專業實踐能力方面,87%的教師只有一般的能力,只有5%的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很強。這說明大部分教師缺乏必要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上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實踐演練。(3)專業知識素養方面,77%的教師自己專業知識素養處于一般水平,這說明教師的專業知識陳舊,知識更新程度低,專業知識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不符合社會的發展,教學水平無法有效提高。
二 職業學校師資培訓現狀
師資培訓是職業學校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我們就有關師資培訓問題對中等職業學校的145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科研活動方面
很愿意參加科研活動的教師占51.1%,視情況參加的教師占43.3%,對參加科研活動抱無所謂態度的教師占5.6%;參加科研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科研素養的教師占37.8%,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師占51.1%,是為評職稱的教師占11.1%。
2.參加培訓方面
近三年參加過教師培訓的比例是:國家級培訓占7.8%,省級培訓18.9%,市縣級培訓占27.8%,校級培訓占8.9%,沒有參加培訓的占36.6%;要求在培訓中獲得專業實踐經驗的教師占44.4%,要求獲得教學新方法的教師占41.1%,要求獲得教育新理念的教師占14.5%;認為最有效的師資培訓方式是到工廠、企業學習的教師占45.6%,請專家講座的教師占37.8%,到外校參觀學習的占16.6%。
通過分析以上數據,結合與學校相關領導、部分教師座談所獲得信息,筆者認為: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在師資培訓方面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1)比較多的教師愿意通過培訓來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質量,但沒有合適的機會。(2)較多教師培訓沒有統一、詳細的計劃,基本上是由上級下文件通知有某項培訓,學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派出教師參加培訓。這樣的結果是出現某些急需培訓的專業教師因為沒有培訓任務而得不到培訓的狀況。(3)學校自身的培訓條件不足,基本上不能讓教師在本校完成培訓任務。(4)培訓實踐的環節薄弱,較多的培訓只是從理論到理論,沒有到工廠、企業去進行實踐鍛煉,教師專業實踐能力難于得到質的飛躍,達不到培訓的效果。
三 加強農村職校教師專業能力培訓的對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完善培訓體系,做好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培養教育教學骨干,“雙師型”教師……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把加強職業教育作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加強農村職校教師培訓是職業學校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呢?我們認為,農村職校師資培訓工作要從四個方面入手:(1)學校行政必須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師資培訓對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統一思想,把培訓教師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抓;(2)對教師進行相關方面的思想教育,統一教師思想,促使教師積極參加培訓;(3)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建立一整套培訓計劃,引導教師參加相應的培訓,深入了研究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培訓方向;(4)加大對教師培訓的資金投入,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從學校發展的前景來說,師資力量雄厚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所在,學校只有將本校的師資通過培訓的途徑進行不斷地更新,與時俱進,才能使自己長期擁有雄厚的實力,在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職業學校大力抓好師資培訓工作成為學校的生存之本,每所學校都必須把這項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有利于學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的通知,教職成〔2010〕12號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