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體育教師勝任力的培養對高等教育、社會科技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新時期,加強高職體育教師勝任力發展既是一種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一種理論層面的需要。通過夯實高職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樹立高職體育教師終身教育理念,加強高職體育教師的產學研協調,加強開展國內外交流等途徑,旨在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勝任力發展。
【關鍵詞】高職 體育 教師勝任力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043-02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是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智力資源載體之一。教師工作質量的好壞,其影響不僅涉及高校體育教師工作本身,而且還會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程度,進而對學生整體健康水平、未來擇業產生較大影響。如何切實提高高職體育教師的勝任力,進而提高體育教學、體育科研、體育社會服務、體育文化傳承等效果,已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勝任力發展”為切入點,有助于更好地剖析一般教師和優秀教師之間的區別,旨在獲取加強高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點思考。
一 加強高職體育教師勝任力發展的研究背景
高職體育教師勝任力,主要是指在高職院校中體育教師的人格、專業、知識經驗(基礎)、能力和教學技巧、態度(承諾、紀律、反思、合作)、溝通互動、計劃和管理、監控評估的綜合。也可以將其表述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個人情感道德、認知、教學、動機與管理、服務、成就、創新、關系等方面的綜合體。也有學者認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勝任力內容分類廣泛,不但涉及合格教師共同擁有的基準性、“門檻性”勝任力,還涉及優秀教師的鑒別性勝任力。
1.加強高職體育教師勝任力發展是一種時代要求
總體來講,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勝任力關注,無論是基準性勝任力,還是優秀性勝任力,都還處于基礎性階段,起步較晚,成果不多,與國外的實踐性階段相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隨著人類社會科技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概括來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對高職體育教師的常規要求:教育教學層面的“思想品德”“學歷”以及教師基本素質(身體健康,普通話達標,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原理與運用等)。當然,作為一名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社會服務、文化繼承以及優秀性的“創新”等方面的特殊性。(2)對高職體育教師的特殊要求,主要體現在對于一些體育知識、體育理論、體育學科、體育課題的了解。這也是當下體育教師領域的關注熱點之一。如何回應這種實踐層面的要求,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具體化梳理。
2.加強高職體育教師勝任力發展是一種理論需求
當下,關于教師勝任力的理論研究處于一種“漸熱”狀態。研究者們也拿出了一些教師勝任力發展的模型,提出了相關理論。但在現有文獻中,專門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勝任力模型以及勝任力理論研究還存在著一定的提升空間。隨著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如何從理論層面去彌補這一不足,是擺在全體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問題,也亟待獲得社會理論資源的支持。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助于建設一支高質量、能夠勝任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特點的師資隊伍,能促進體育可持續發展。同時,在理論研究層面,盡管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與全國各層面的體育教師勝任力存在著一定的共性,但由于高職辦學模式、生源狀況以及體育教師工作狀況等方面與一般高校、中學等還是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如何豐富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勝任力發展理論研究,既是對教師勝任力發展的一項豐富,也是對勝任力發展理論在具體領域的一項深入拓展。
二 加強高職體育教師勝任力發展研究的途徑
1.教師層面
第一,高職體育教師需要具備堅定的體育專業操守、價值觀,這一點對于高職體育教師極其重要。在高職體育教師內心深處,自身的定位和地位不能是“特別的”“朦朧的”“邊緣化的”,而是要樹立起“職業的高尚奉獻精神”“服務學生無地位差異”“卓越的”等職業價值觀。當下,受“重文輕武”文化影響,高職體育教師一般并不會得到高度關注,體現在聲望不高、薪水財富不多和權威身份不強。如何在這種大背景下,提升高職體育教師的勝任力發展水平呢?首先,還是要從職業價值觀培育和踐行做起。體育教育信仰,是高職體育教師教書育人的內在精神性力量,這也是促使體育教師從“平庸走向卓越”的關鍵一步。其次,良好的道德境界也是促使其專業不斷取得進步的催化劑。這也是其體育研究、體育教學、體育服務、體育文化傳承的持久性保證。再次,良好的職業操守是高職體育教師的生活方式科學化的保障,基于此的一種“協同化”教學以及主動的社會服務、積極的社會參與等,都是依附于此的。
第二,高職體育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論素養。這種理論素養是全面的,這是衡量一個高職體育教師是否合格的重要標尺。當然這種理論素養不僅是指“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層面的專業素養,還包含“課堂教學、管理和學習”素養,這種理論素養還包含著“敬業、尊重關愛學生和職業責任”等服務理論素養,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自我認同、激勵和教學效能感”等方面的時代激勵素養以及情感素養等。
第三,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素養。懂理論、懂道理、會技能只是高職體育教師的一種基礎性要求,倘若將這些理論素養發揮出來,那就需要加強高職體育教師的實踐素養。在傳統觀念下,高職體育教師在培養上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能力”的傾向,在日常評價過程中“重課堂”“忽視實訓”,這種與實踐脫節的現象造成了高職體育教師往往脫離實際、理論陳舊、勝任力差、教學科研服務效果欠佳等,最終影響高職體育教學的教育質量。
2.學校社會層面
第一,要養成高職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理念。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大多本科畢業,實踐較少。因此,在學校層面和社會層面要不斷營造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繼續教育,培養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職業能力。定期和不定期地加強教師職業培訓,加強校內專、兼職教師的相互交流,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參加社會活動,也可以通過把校外“高手”“專家”請進來,切磋技藝。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加強教師繼續教育,也可聘請外籍教師擔任體育教學工作,加強國際合作,豐富教學方法與管理的優質資源,提高高職體育教師質量。
第二,鼓勵學校體育教師大膽走出學校,進行社會交流。走向社會,這有助于不斷提高教師的競技效率,同時拓展教師的理論視域,不斷搭建高職教師的技術能力交流,不但能夠促進教師收集信息,解決現實中的一些問題,還能形成一種前瞻性的社會工作理念,在交流中,各個教師都可以取長補短、一起進步,這也是一種提高教師勝任力的捷徑之一。
第三,一些好的辦法要形成制度、政策。營造提升體育教師勝任力的范圍,提高高職體育教師的素質,需要學校和社會形成一定的政策支持。當下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重科研”“忽視實際”現象,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講,“實踐”是主流,也是特色。這就要求學校和社會在頂層設計時,考慮到這些因素,在高職人員編制、結構以及專業技術職務評定等方面要注重高職院校教師的實踐技能,在日常教學、進修、職務晉升、工資福利中,也要制定出相關的勝任力激勵措施,力爭做到理論與實踐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促進與推動體育專業教師勝任力的不斷發展。
第四,通過優秀性勝任力的研究提升基準性勝任力。優秀性勝任力解決的是“優與差”的問題,基準性勝任力解決的是“行與不行”的問題。兩者可以理解為高職體育教師勝任力研究發展的“車之雙輪”“鳥之雙翼”,不可或缺,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將兩者結合起來。
三 加強高職體育教師勝任力發展的意義
勝任力,指績效優者成功完成自身工作所需要的經驗知識以及個人態度、思維和特質等要素綜合。一般認為,勝任力是某一職業或崗位所必須具備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素養。與其他類型工作相比,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勝任力具有專業的特殊性。宏觀層面上講,勝任力的培養對教育、科技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涉及具體領域,對于增強體育教職工的技能,增強培訓主動性,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也是對教育部分人力管理方法的補充和豐富。
加強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勝任力研究,有利于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科研、服務和文化傳承素質,有助于提高教職工的工作績效。高職體育教師的勝任力發展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關鍵是可以幫助教職工明確如何更好地評估自己、提高自己,促進自我決策。同時,這也是一種用系統長遠的眼光看待高職建設的實際需要。以勝任力為基礎的發展模式,不僅有助于促進高職體育教師的發展,也有助于促進全體教師崗位績效,進而形成一種高職院校戰略文化。
同時,也可以轉變一些陳舊落后的管理理念,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必然產物,有助于實現人才強校,當然對于學校來講,有助于構建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進而為高職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昱、戴良鐵、熊科.高校教師勝任特征的結構維度[J].高教探索,2006(4):84~86
[2]姚蓉.高校教師勝任力模型構建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30):186~189
[3]李長愛、李偉華.高職教育師資素質模型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8(11):78~79
[4]胡曉軍.高校教師崗位勝任力的評價方法研究及其應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7(3):60~6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