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穩定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更關系到社會穩定。面對當前社會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影響高校穩定的因素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高校維穩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新的挑戰。因此,高校應當認清形勢,建立健全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的工作體系,扎扎實實做好維穩工作。
【關鍵詞】高校 維穩 形勢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048-02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穩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維護高校穩定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必要條件。高校的穩定是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國家經濟持續繁榮、社會變革前行的重要保證。我國正處于重要的社會轉型期,改革發展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維護社會安全和政治穩定的任務異常艱巨,這也使當前高校的維穩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高校應予以高度重視。
一 高校穩定的重要意義
高校的維穩工作具有其特殊性。高校擔負著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重要職能,是思想活躍、信息交匯、匯聚人才的場所,具有相應的社會引導功能和社會批判功能。“高校無小事”,如果對維穩重視不夠、對安全認識不足,在遇到相關問題時處置不當,就會造成事態升級,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導致社會不穩定。因此,高校是社會穩定的晴雨表和風向標,高校的和諧穩定和健康發展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1.高校穩定關系到社會穩定
高校作為教育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和輸送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神圣職責,是關系到社會穩定的重要陣地,這使得高校成為境內外敵對勢力想方設法進行破壞滲透的重點區域。因此,高校穩定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高校維穩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嚴防反動思想對師生員工的滲透和侵蝕。一旦高校不穩定,就會波及社會,形成“蝴蝶效應”,進而危及整個社會的政治穩定。
2.高校穩定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穩定才能發展,平安才能和諧,穩定是高校教學、科研及生活等有序運行的保證,關系到廣大師生的切身利益。如果沒有安全穩定的環境,那么校園違法犯罪案件就會增多,師生員工的人身財產安全就會受到侵害。今天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面對社會競爭的加劇和教育成本的提高,家長對子女的成長傾注了大量心血與期望,一旦學生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家庭的正常生活,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秩序的穩定。目前全國在校大學生人數為2468.1萬人,可見學生的安全維系著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安寧,確保校園平安穩定有助于切實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感。
3.高校穩定是高教強國建設和自身發展的前提
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推動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高校是培養高等人才、推動科技進步和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高校的穩定與否直接關系著高校各項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二 當前影響高校穩定的因素
目前,我國的改革正處于攻堅階段,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影響高校安全穩定的因素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社會轉型引發的矛盾、高校內部矛盾、國內外敵對勢力的侵襲等,給高校維穩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高校的不穩定隨時可能會引發社會的動蕩。
1.社會轉型引發的矛盾
我國目前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需要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由于國內利益格局及貧富差距等結構性矛盾在短時間內還無法大幅度緩解,改革正處于深水區,階段性社會矛盾在局部地區、行業部門表現明顯。如教育、醫療、企業改制等引起的社會矛盾,威脅著社會和諧和政治穩定。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難免通過方方面面映射到高校里來。近年來,社會治安形勢復雜,各類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安全事故等在高校偶有發生,校園內發生的每起案件或事故都有可能引起社會關注和社會矛盾,影響到學校的穩定發展以及社會的安定團結。
2.高校的內部矛盾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在高校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辦學規模擴大、教育體制改革、人事制度變革和后勤社會化等,往往因為觸及部分師生員工的切身利益,而成為影響高校穩定的隱患。高校的不斷擴招導致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逐漸減小,一畢業就失業的問題日益嚴重。部分畢業生因缺乏社會經驗和法律意識的不足,在求職中遭遇招聘欺詐和傳銷陷阱。高校實行后勤社會化改革,雖說已有幾年時間,但總體上講還處在初級階段,很多配套措施、管理措施還不到位。住宿環境差、服務收費高、飯菜價格上漲以及衛生不達標等問題,極易引起眾多學生的不滿。部分校辦企業改制后,相關人員的編制、酬勞會發生變化,這些觸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問題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3.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多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正處在社會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但境內外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始終伺機進行各類滲透破壞活動,企圖破壞我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干擾我國繁榮發展的大好形勢,而高校則是敵對勢力滲透的重點目標。境外情報機構以情色或經濟問題要挾,利用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參與情報收集、分析和傳遞。“疆獨”、“藏獨”等民族分裂勢力屢屢策劃制造暴恐事件,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向高校進行思想滲透,試圖拉攏培養一些學生為他們所用,開展敵對活動,危害國家主權和社會穩定。
4.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猖獗,日本政府要人參拜靖國神社,否認二戰侵略史,公然侵犯我國釣魚島主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借臺灣問題和人權問題干涉我國內政;部分周邊國家挑釁和侵犯我國南海主權等情況,嚴重威脅著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不僅考驗著國家的維穩工作,也給高校的維穩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高校若不能在敏感時期做好相關維穩工作,不能正確有效地引導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就有可能導致群體性事件發生,影響社會的安全穩定。
三 維護高校穩定的對策和建議
近年來,各高校對維護穩定工作越發重視,國內各高校總體上保持了穩定的態勢。但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維穩工作新形勢,我們一定要提高認識,把高校穩定工作始終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的全局上考慮,要結合自身實際,著力健全維護穩定工作體系,扎扎實實地做好穩定工作。
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維穩工作體系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維穩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高校及周邊安全綜合管理工作機制。加強對高校周邊安全環境的調查研判,預警各類安全穩定的突出問題。做好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不斷提升高校及周邊安全綜合管理水平。
第二,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完善維穩工作體系。校內各院系、各單位要認真落實維穩工作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同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認真完善各類規章制度與應急預案,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把握規律性,注重特殊性,突出針對性,不斷完善校內應急管理體系,健全安全穩定工作的責任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
2.提高校園安全管理水平,打造平安校園
第一,加強校園治安管理。努力完善校園安全管理模式,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投入,健全治安防控體系,落實好重點部位防范措施。目前高校治安態勢仍不穩定,尤其是詐騙等侵財性案件呈上升趨勢,我們需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校園治安管理的特點和規律,努力減少各類案件發生,不斷營造校園良好的治安環境。
第二,認真做好校內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按照全覆蓋、零容忍、重實效的總體要求,對校內各類不安定因素進行排查。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和不安定因素進行認真分析梳理,通過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力求排查一起,解決一起,不留后患,全力避免因處置不力導致小事變為大事、個體問題變為群體問題、校園問題變為社會問題等情況發生。
3.加大安全宣傳力度,提高師生的政治素養和安全法制意識
第一,加強“六五”普法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深入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行依法治校,增強師生員工的法制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抵御和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
第二,切實做好意識形態的防范控制工作。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責任感,對境內外敵對勢力推行的“西化、分化”戰略圖謀與非法宗教傳播、非政府組織滲透的新情況,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遏制敵對勢力滲入。同時對“三困”學生、少數民族及外國留學生等群體,要依托院系與其他職能部門,共同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第三,開展應急演練。認真落實應急疏散演練制度,將安全演練納入學校常規管理,會同公安、消防、衛生、地震等有關部門,有計劃地組織開展防火災、防踩踏、防食物中毒、防校園傷害等系列演練活動,提高師生避險、逃生技能和自護自救能力。保衛部門和相關值班人員要配備必要的防護、防暴器材,全面提升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水平。
參考文獻
[1]李俊哲.高校穩定工作面臨的形勢與對策[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