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運行和高校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運用文化環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 文化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055-01
一 高校文化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教職員工的教育活動能力得到培養
高校文化環境的核心內容“知識系統”,是前人創造的大量關于客觀世界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教職員工認識能力的知識基礎,他們通過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提供的大量前人和同時代人的理論知識,構建起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形成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能力。另外,文化環境還影響著高校教職員工能力的發展方向。他們根據不同的需要,有選擇地去掌握和吸收人類已有的知識。這些不同的知識被不同的高校教職員工所吸收形成各不相同的知識結構,形成不同的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能力,從而形成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優勢。
2.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大學生的接受性受到影響
高校文化環境不但對大學生準備狀態的思想結構起著作用,而且對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現實過程也發生影響,大學生是否接受主體傳播的思想觀念,接受到什么程度,除了運用已有的思想結構對其進行評析外,還常常將它放在他們周圍的文化環境背景中,與他們所熟知、關心的事物進行對比,然后決定取舍。一般而言,教師傳播的教育內容若能夠得到大學生周圍文化氛圍的支持和肯定,他們就會自覺接受,否則就會部分接受,甚至不接受。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對學生是否接受教師傳播的思想內容具有重要的促進或干擾作用。
3.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對客體的作用受到制約
高校文化環境中思想理論知識的發展程度和主客體對知識掌握和利用的程度,不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影響極大,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運行和成效也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思想觀念的傳遞活動,主要通過對相關思想觀念和現實問題的宣講分析,來引導大學生確定相應的思想觀念,并將之轉化為實際行為,從而有效地接受教師傳播的思想觀念。
二 高校文化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的影響
1.塑造大學生積極健康的精神面貌
高校文化環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塑造大學生積極健康的精神面貌。因為不同的社會對人的精神世界會形成不同的影響,而文化環境會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響人的思想、觀念、意識等,進而制約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
第一,高校文化環境中處于社會主流地位的文化,對塑造大學生積極健康的精神面貌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處于主流地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為大學生提供了判斷善惡美丑、真假是非等一系列問題的標準,對大學生的正義感、審美感、是非感等一系列道德觀念有著重要的制約和導向作用。高校是傳播主流文化的主要陣地,用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社會主義文化引領大學生。主流文化中哲學、政治學、法律等總是公開或隱蔽地傳播著黨和國家的政治意識,直接促使大學生把社會所需求的政治觀點內化為自己的品德素質,對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塑造起著直接或間接的導向作用。
第二,高校文化環境中的物態文化環境對大學生的精神世界也有著感召作用。如一些物態文化環境使大學生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與既定的現實文化保持協調一致,實現凈化心靈、升華思想和感召精神的目的,發揮著心理感化與精神召喚作用。
2.改造大學生消極不良的思想觀念
第一,高校文化環境可以改變大學生扭曲的價值觀念。高校文化環境通過長期滲透、熏陶,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所倡導的主流文化核心價值觀念,糾正其扭曲的價值觀,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高校文化環境可以糾正大學生錯誤的政治觀念。高校文化環境要營造社會主義先進政治文化環境,努力促進大學生樹立全局觀念和法紀觀念,在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信念。高校文化環境通過廣播、影視、文學作品、網絡等滲透符合社會要求的政治傾向,潛移默化地使長期身處其中的大學生的政治素質得以提升,促使他們自覺抵制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的和平演變與文化滲透,糾正錯誤的政治觀念,與現實社會的政治觀念保持協調一致。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文化環境糾正大學生錯誤的政治觀念。
此外,高校文化環境不僅可以改變大學生不良的道德觀念,而且也改變著大學生的不良行為狀態。
參考文獻
[1]徐艷梅、姚瑤、張衛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的建構與發展理念初探[J].平原大學學報,2008(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