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大學物理課程內容增多而學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加強形成性評價從而更有效地促進教學極其必要。本文認為物理試題也要逐漸加大考查學生能力題目的比例,平時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發展性評價。
【關鍵詞】物理教學 考試方法 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081-01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顯然,教學評價有兩個核心環節:(1)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2)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其主要方式即考試與測驗,這也是最為普遍而又易于實施的一種評價方式。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其中量化評價更為常見。
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傳統考試的最大問題就是“一考定音”,沒有全過程考核評價。過于寬松的環境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許多學生在期末考試之前臨時突擊,雖然考試通過了,但這并不是科學的學習方法。”顯然,在當前大學物理課程內容增多而學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加強形成性評價從而更有效地促進教學極其必要。
2013年3月,我校進行了考試方法改革的嘗試,大學物理是我校基礎課程考試方法改革的試點課程之一。學校打破以往只在期末組織一次考試的做法,改為增加平時考試次數,多次考試成績累計成為最終的考試結果。我們按照學校的要求,對于72學時(18周)的大學物理課程增加了4次階段考試(數學、化學等基礎學科也增加相應次數的階段考試),這就意味著每4周至少要考一次試(因而被學生稱為“月考”)。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壓力,也確實增加了學生的平時學習時間。事實表明學生的期末成績有所提高,但平時學生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放棄一些其他知識的學習,有部分同學認為他們用于托福等各種考試的復習時間明顯不夠,也有同學在階段考試前幾天會選擇放棄其他學科的學習,如要考物理了,有一些學生上高數課可能會復習物理,從而影響高數的學習。另一方面,增加4次平時考試,教師也增加了工作量:在不影響正常上課的前提下出題、印卷、監考(對于全校性的基礎課,大學物理統考只能放在周末進行)、評卷、登成績、裝訂試卷等,往往是上一次考試剛剛結束,而下一次考試很快就開始。通過一個學期的嘗試,師生顯得不太適應。
2013年9月剛開學,學校對于考試方法改革要求進行了調整:除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外,48學時以下的科目,要增加一次期中考試;48~80學時的科目,要增加2次正式考試。為了讓考試內容能夠真正考核學生的能力,學校還規定,可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對考試形式進行調整。72學時的大學物理課程一學期進行2次階段考試,學生還比較愿意接受。但目前階段考試的方式仍然是全校統考,通過近一年的實踐表明,統考一刀切,不能體現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差異。因而在2次階段考試的大背景下,可以適當給各個任課教師一定的自主權,讓教師根據自己所教學生專業的實際情況自己命題,可以采取隨堂考試的方式,這樣就不需要利用周末休息時間來進行考試,也給學生學習更大的自由度。另外,對于物理教學評價,除了采用考試方式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課堂問題討論,課下問題探究等方式來考核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實施發展性評價。
當前,大學物理考試主要采用物理習題考查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很難有效地考查學生應具備的全部能力;另一方面,考試題大多是被理想化了的問題,與生活中的實際物理問題相差較遠,這對平時的物理教學會產生不良的導向作用,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本文認為,物理考核的方向是要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考查學生的能力,而不全是解被理想化了的習題。因此,物理教學應該以此為導向,注重平時教學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使探究學習得以真正落實,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另外,物理試題也要逐漸加大考查學生能力的題目比例。例如,在考核內容方面增加物理知識在相關專業或生產實踐中的具體應用。這樣,讓考試真正成為教學的導向,也能夠通過考試來檢驗教學效果,以促進物理教學更好地開展。當然,相比較物理習題考查方式,要將考試內容體現為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出題和閱卷,將是教師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思考的問題,需要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