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研究了應用文格式亂象及其危害,并探求其成因和解決途徑。
【關鍵詞】應用文 格式 規范 教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089-02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中職、高職《應用文寫作》教材存在格式問題,這應當予以研究,以期規范格式、利于教育。
一 格式亂象及其分析
1.概念不明確
概念必須明確,但教材中概念不明確的現象并不鮮見。
第一,以“內容”為結構要素。某教材如是寫:“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內容和結尾三個部分組成。”內容是指事物內部所含的實質或意義,不能作為文章結構的組成部分。概念有誤。
第二,問候語與祝頌語混用。“請柬的結尾要寫上禮節性問候語,如‘致以——敬禮’等。”問候語是問好的話語,寫在正文之前,而寫在正文之后表示良好愿望的話語是祝頌語。概念混亂。
第三,結尾概念不明。A教材稱:“合同結尾包括簽訂合同各方的名稱、公章、法定地址、法定代表人的簽名、電話號碼、傳真號……”B教材寫道:“會議記錄的結尾包括記錄人簽名、主持人簽名。”C教材:“賀信結尾要寫上祝愿的話。如‘此致——敬禮’等。”結尾是正文的結束部分,然而,A教材“結尾”的內涵被添加了諸多含義,B教材將簽名稱為“結尾”,C教材將祝頌語稱為“結尾”。結尾為何物?
第四,落款概念不明。A教材道:“合同落款寫明雙方單位全稱和法人姓名,以及當事人的地址、郵編、電話、圖文傳真、銀行賬號等……”B教材如是寫:“計劃的結構是:標題+正文+落款……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落款是在書畫、書信、禮品等上面題上款和下款。應用文中的落款專指下款,即作者署名。A教材“落款”的內涵與外延均不明確,B教材的落款增添了新內涵“日期”。落款作何解?
2.格式的類似劃分混亂
類似劃分是指將事物整體分為部分或將事物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眾所周知,一般應用文的正文部分由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構成。但多部教材存在層次劃分不當,以下舉例評述。
第一,結尾與正文劃分混亂。A教材道:“總結一般由標題、正文、結尾、落款組成。”B教材寫:“倡議書一般由標題、稱謂、正文、結尾、落款組成。”將結尾與正文劃為一個層次,實屬劃分不當,因為正文包括結尾。
第二,正文與主體劃分混亂。A教材寫道:“畢業設計的主體由前言、正文……等組成。”此處主體包括正文,應當是正文包括主體。B教材稱:“正文是計劃的主要部分,包括任務、措施、步驟。”但任務、措施、步驟僅僅是計劃的主體而非正文,正文包括主體而不等同于主體。
第三,前言與正文劃分混亂。A教材稱:“學術論文由標題……前言、正文……等部分組成……前言是論文正文的開頭部分。”劃分混亂且前后矛盾。應當是正文包括前言。B教材寫道:“實習報告包括標題、前言、正文……”劃分同樣混亂。
第四,主體與標題劃分混亂。A教材道:“計劃的寫法:標題、引言、主體……”B教材稱:“經濟信息的結構由標題、導語、主體……組成。”主體、引言或導語屬于正文的構成要素,不能與標題列為同一個層次,而正文與標題方為同一層次。
第五,公文格式問題。現行黨政機關公文格式,采用類似劃分將公文整體分為部分并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形式。其第一層次將公文劃分為版頭、主體、版記三部分;第二層次對主體劃分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等部分。雖然其未對正文作劃分,但正文通常包括開頭、主體、結尾,然而此“主體”非彼“主體”,一份公文必然在兩個層次里出現主體概念。公文作為嚴肅莊重的文體,理當嚴謹周密、不存歧義。
3.同一教材對同一概念說法不一
A教材稱:“啟事的結構:標題+正文+落款+日期。”“聲明的結構:標題+正文+落款……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B教材說:“合同落款寫明雙方單位全稱和法人姓名,以及當事人的地址、郵編、電話、銀行賬號……”“條據的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兩項。”兩種教材解說落款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令人困惑。
4.各教材格式不統一
第一,計劃。A教材稱:“計劃的寫法包括標題、引言、主體、落款。”B教材說:“計劃的格式由標題、正文和落款組成。”
第二,求職信。A教材道:“求職信主要包括稱呼、正文、結尾、署名、日期和附錄共六個方面。”B教材稱:“求職信一般包括標題、稱呼、問候語、正文、聯系方式、祝頌語、附件、落款八個部分。”
第三,申請書。A教材稱:“申請書的格式寫法:標題、稱謂、正文、結尾。”B教材稱:“申請書的結構由標題、受文對象、正文、結尾、附件、落款組成。”
以上眾說紛紜,究竟該分幾部分?不得而知。
二 格式混亂之危害
第一,學生難學。學生非但不能準確掌握基本概念和正確格式,還將深受不規范、非邏輯之浸染。
第二,教師難教。教師或產生困惑無所適從,或頗費口舌阻礙進度,影響教學不言而喻。
第三,阻礙應用文學科的健康發展。教材呈現不規范、非邏輯,編撰呈現各自為政、隨意而為,于發展何利之有?
第四,損害學術風氣。不嚴謹、不嚴肅乃至不負責盡數畢現,良好風氣何以保障?
三 產生格式混亂之原因
第一,缺失統一的格式標準,錯漏百出卻無規范可循。
第二,編撰者囿于浮躁、功利、水平等,格式混亂在所難免。
第三,院校的教材審查環節斷裂,使問題教材肆行校園。
第四,出版商編審失察,使問題教材出版、再版。
四 規范格式之途徑與方法
第一,相關組織應當制定應用文格式標準,規范各文種的寫法,使教材編撰有標準可依、有標準必依。
第二,出版商嚴肅出版,杜絕出版不規范教材,阻遏其流入校園。
第三,學校設立行之有效的教材審查制度,編撰教材、選用教材均應嚴肅對待,嚴格把關。
第四,編撰者嚴格自律,摒棄浮躁名利思想,確立嚴肅嚴謹態度,不能以“水平有限,時間倉促”來推卸責任。
綜上所述,應用文寫作教材格式問題不少,危害不小,亟待規范,以防謬種流傳、貽害后人。
參考文獻
[1]李振輝.應用文寫作實訓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王婕、于新秋.應用文寫作[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