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作為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不僅能益智,還能育德。本文就家長、教師為什么要讀書和如何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并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進行闡述。
【關鍵詞】閱讀 德育 家庭 家長 教師 學校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107-01
縱觀中國古今,橫看世界各國,有哪一位名人不酷愛讀書?又有哪一個不愛讀書的人獲得了成功?讀書學習,其好處之多,無法用語言表達完全。唯有勤讀、多讀,置身于書中的人,方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和奧妙。
一 閱讀的必要性
有句話說:“一個人有德無才是懦弱的,有才無德是危險的。”教育不僅重視智育,更重視德育。閱讀有益于育德、勵志、啟智及心理健康。兒童少年時代受到優秀書籍熏陶,將為其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文基礎,讀書者最終成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的高素質、高品位的人。
1.家長需要多閱讀
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必須先要提高家長的道德素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成為稱職、負責任的家長可以多讀些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方面的書籍,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曾國藩家書》《卡爾·威特的教育》等。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并及時科學地解決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為孩子的美好未來奠定基礎。
2.教師更要讀書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德育的直接實行者,更離不開閱讀。讀教育名著,吸取其精華,觀照我們的教學實踐,考察并反思教育現象,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思想素養,從而使自己處在一個不斷發展、不斷超越的過程之中,成為優秀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么教師應該讀那些書呢?專業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師,讀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論著作。其次,要熟悉魏書生、于漪、李希貴等當下一些實力派教育專家的著述。再次,要學習李鎮西、竇桂梅等教學名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以及《班主任之友》《中小學德育》《班主任》等德育期刊。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教師必須學以致用,身體力行,唯其如此,才能為家庭培養更多頂梁柱,為國家造就更多優秀人才。
3.讓學生多讀好書
讀經典名著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素養,讓學生心中有一種正確而優雅的為人處世觀。從小讀經典名著,如《三字經》《論語》并加以思考,有益于孩子的人格塑造;《雷鋒日記》讓他們知懂得奉獻社會、服務人民;《毛澤東傳》《拿破侖傳》等名人傳記能讓他們感悟到成功需要不懈努力,達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效果。書使他們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認識和理解、對人生哲理潛移默化地接受,比家長、老師純粹的說教要深刻、有效得多。
二 閱讀的途徑
1.利用互聯網
如今網絡已普遍推廣,其中有豐富的閱讀資源。許多網站都有讀書、育兒、家教等方面的內容。若好好利用,能夠更好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2.收看有益的電視節目
收看《子午書簡》《百家講壇》《探索與發現》《今日說法》等節目,表面上是觀看,其實也是在讀:讀歷史、讀法律、讀社會、讀生命、讀人生、讀哲學等。
3.深入圖書館
為人父母者必須專門開辟一個房間作為書房,營造良好的書香環境和氛圍。但是,書籍的海洋浩瀚無邊,想收藏所有的好書是不可能的,必須要利用好社會、學校開辦的各級圖書館。
4.互相推薦、借閱、交流好書
“書,非借不能讀也”,借來的書可能讀得更快、更認真。老師要及時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好書,家長們也要經常交流讀書心得和體會,逐步帶動全社會形成好讀書、讀好書的風氣。
三 家長、學校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學生思想水平
德育不是一個人的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配合。
家長要和孩子共同閱讀,更要一起探討生命、成長、智慧、價值等問題。啟發孩子動腦進行深層次思考,擴展孩子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讓孩子變得更有思辨性,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通過讀書討論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共同領會書籍的中心思想,學會評價書中的人與事,分清是與非。
學校要讓讀書“動”起來,通過朗誦會、課本劇表演、讀書知識競賽等形式展示讀書成果,定期評選“讀書好少年”“書香班級”,精心打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書香校園。
總之,閱讀是一種很好的德育方法。閱讀習慣會影響到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民族的可持續發展。為了祖國的花朵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