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不斷地更新,建立有效的高中化學課教學,以提高效率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高中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是高中化學老師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在高中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教學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高中化學 有效教學 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134-02
新課程面臨一個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有效”指的是有效教學,主要指在教師的先進概念教學的指導下,教了一段時間后,讓學生獲得具體的進展或發展。有效的教學要求教師注重教學的藝術,注重教學的方法,更關心創新的教育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的落實。高中化學主要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發展價值觀的能力。
一 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理念
1.教學指標的衡量
化學教學有效與否,并不意味著老師是否完成教學或是否仔細教學,而是意味著學生是否學到東西,或是學生學得如何。若學生厭惡學習或學習沒收獲,即使老師辛苦教導也不起作用。同樣的,若學生努力學習,但沒有相應的發展,教學同樣是無用或低效率的。實際教學中,許多學生反映化學學習困難、內容枯燥。所以讓學生輕松、愉快和有效的學習化學變成為一種任務。
2.關注教師的教學方式
課堂上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的求知欲,遏制了學生的發展和發揮團隊開拓創新意識。提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共同發展和互動,重視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養成,帶領學生學會懷疑、調查、探討研究,使學生養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吸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合作的本領。在實踐中,化學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各種教學方法的組合運用在化學教學中,開展調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
3.正確對待高考與學生能力發展
有效教學的目的是要實現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在化學教學經過三年的學習,構建知識的三維網絡,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長期追求有效教學效果的同時,或許與高考有所沖突。高考高度重視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運用創新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法通過練習分析,以強化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發展能力為目標對其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性最大化。
二 影響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因素
1.教學觀念滯后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在中國的發展也不斷進步,不管是在教學還是社會環境的客觀需求方面都發生了很多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夠很好地指導當代高中化學教學,過時的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嚴重妨礙高中化學教學。
2.教學方法落后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仍然有很多老師在高中化學課堂上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講,學生記。這樣的老式教學方法嚴重磨滅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產生厭惡化學課的感覺,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課的興趣。
3.教學內容方面
化學是注重實驗和非常嚴肅的一門學科,如何設置課程內容非常關鍵。在教學過程中化學課必須立足于科學實驗,課程應增加化學實驗時間,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個人的經驗總結和吸取所需的科學理論,使學生能夠對所學到的知識有一個很深的記憶,同時這也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方法。
三 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有效課堂實施方法探討
1.因材施教
傳統化學教學中最重要的是欠缺實際、有效、科學的管理,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課業負擔大,心理健康水平低。究其原因,是老師在學生沒有了解的情況下開始教學,這種教學是無效的,教學脫離實際,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多數學生覺得學習化學既麻煩又累,這種麻煩指的是不想費心去學習但是又非學不可;這種累是付出努力了之后但不能夠成功。所以,在學習中引導學生科學地找出影響學習的原因:獲得知識的過程是不是完整的;可不可以發現自己的學習問題;有沒有進行系統回顧等。“學習以成功為動力”,所以教師應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成功給出了贊成、信心,對于學習活動是積極強化。化學教師可鼓勵學生采取適當的信心來學習化學,特別是對那些在從學習中遇到挫折的學生、信心遭受損失的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并具有一定坡度的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有持續成功的歡樂,以加強他們對化學的興趣,達到有效的教學。
2.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有效教學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知道要達到的目標,實現目標對個人成長的意義;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鼓勵學生理解更復雜的問題;及時和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比較,對學生學習有一個明確的、直接的反映;讓學生對每一個主題都有可觀的研究,大致了解事物的概念框架的形成;能提出有自己觀念的、更為復雜的問題,有更深的研究欲望。
化學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地全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做學習的主導者,而不是旁觀者,學生要學會自主探索和交流學習的質量,能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提取問題,設計方法,通過考察、收集信息,研究和討論處理、解決問題,感受和理解科學的發現過程,培養自主探索、創新的意識和習慣。如學生在分子空間構型的微觀世界的感覺很抽象,難以理解,在實際使用中只能死記硬背。鑒于這一情況和教材的要求相結合,筆者組織學生小團體使用電腦軟件,橡皮泥生產甲烷、水、氨和二氧化碳分子等其他一些相對簡單的三維模型,展示和比賽。學生通過設計、勘探和操作、討論有了一系列積極的情緒體驗,提升了他們的認識,激發了相關知識的興趣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反饋。
3.加強有效訓練
高考是每個高中學生都必須要參加的,如何提高學生對考試的應變能力化學老師要予以關注。(1)教師要研究教學大綱,認真選擇,實踐和運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課程的興趣。(2)當回顧化學課程時,可以使用多媒體,提高有效教學。化學復習練習也可以用PPT講解和審查,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3)要注意把化學實驗問題轉化為生產、生活和社會背景的實驗,指引學生重視化學和生活、生產的關聯。
四 結束語
有效的化學教學需要教師改變化學概念,增強應用理論教學能力,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教學由強制性教學變為參與教學活動,使化學教學變得更加合理、有效。
參考文獻
[1]陳立明.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以體育教學為例[J].科技信息,2010(35)
[2]韓筠、仲允.大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
[3]李皎姣.談中職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科技資訊,2011(7)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