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對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和環境總是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渴望成人告訴他們自己所不知道而又感興趣的一切事物,具體表現為他們總是喜歡問“這是什么”或者“為什么”。因此教師和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是孩子今后一生發展的關鍵。
一 很多教師不能正確看待孩子提問的具體現象
1.敷衍了事,轉移話題
有些教師對孩子缺乏足夠的關愛和耐心,對教學缺乏熱情,尤其是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提問與感情,沒有做到平等、尊重、正視孩子的問題。如對于很多孩子的問題,教師往往覺得沒有回答的必要,或者經常敷衍了事。他們對待幼兒的提問,常有的回應方式就是“你還小,跟你說你也不懂,等長大了再告訴你”或是“這有什么好問的,快去玩吧”等。這種或敷衍或轉移話題的態度,勢必會嚴重挫傷孩子認識周圍世界的積極性與熱情,阻礙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2.呵斥厭煩,挫傷孩子自尊心
幼兒的一些問題在成人的眼里會覺得非常天真幼稚,他們認為這完全沒有回答的必要。如“為什么天上會有太陽和月亮呢?”,或者“人為什么白天吃飯,晚上睡覺”等問題。這些問題家長和教師覺得沒有解答的必要,甚至連他們自己也無法回答。很多家長、教師在面對孩子這樣的疑問時,往往會說“你這孩子,怎么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或者說“哪有那么多為什么,就這樣。”有的家長甚至斥責和嘲笑孩子的幼稚、無聊,長此以往,不僅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產生失望、消極的情緒,還會造成孩子自卑、怯懦的性格,阻礙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3.不懂裝懂,引發信任危機
孩子的許多問題往往使父母措手不及,因此一些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往往采取一種不科學的對待,如哄騙或玩笑。最常見的是當孩子問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時候,很多家長常常回答是垃圾箱里撿回來的,從而錯過了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最佳時機。孩子接受這種錯誤的回答引導后,會在大腦中進行加工想象并形成錯誤的認知。將來孩子知道父母的答案并不正確之后,便會對父母產生信任危機,不再輕易相信父母所說的話。
4.復雜難懂,不符合幼兒認知水平
幼兒由于其年齡限制及生活經驗的有限,認知水平的發展還處于較低階段,因此有些教師在解答孩子的問題時,由于問題本身的難度和復雜性,導致孩子無法聽懂教師的解答。如孩子在問老師“為什么會下雨”時,有的教師會根據自然科學知識解釋蒸汽原理,即雨是水由太陽的照射產生了水蒸氣,水蒸氣升騰到高空中遇冷,又凝結為雨水或冰落下來,這樣就產生了降雨或者降雪。很多教師本著負責的態度,對于孩子此類的問題,用科學原理進行詳細解答,但由于超越孩子有限的認知水平,導致孩子無法理解。
二 正確對待孩子提問應注意的問題
1.尊重幼兒的好奇心,接納不同的提問
幼兒的問題即使很簡單,甚至有時成人看起來會覺得特別幼稚,但成人也應該注意要欣賞、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切忌不耐煩地對待,扼殺幼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因此,父母和成人在面對幼兒的問題時,要表現出熱情和興趣,用耐心的回答和詳盡的解釋滿足孩子的求知欲。只有這樣,幼兒的提問行為才會得到正強化,才會使他們從成人的積極對待中得到鼓勵與支持。
2.促進孩子主動提問
當孩子在新的環境與活動中遇到疑惑時,孩子就會產生疑問,但也有部分孩子觀察力不夠細致、敏銳,對新環境發問較少,這就需要教師及家長采取有效的手段促進孩子提問。如在新的環境中,教師可以主動告訴孩子這是什么,然后讓孩子去挖掘新事物的特點,并產生疑問。這樣教師就能水到渠成地幫助孩子解決疑惑,并在解答中擴展孩子的視野,積累知識。此外,教師和父母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還應注意要把新知識建立在孩子原有認知經驗的基礎上,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理解和掌握。
3.巧妙回答問題,做到準確和科學
幼兒的強烈好奇心促使他們想馬上知道問題的答案,有些問題也許難以用一句話說清楚,甚至涉及科學知識。這時,家長和教師一定要注意巧妙處理,用簡單通俗的話準確、科學地解答問題。如果確實遇到家長也不知道的問題,可以這樣回答:“我也不知道,要不我們一起去書上找找問題的答案吧。”這樣不僅肯定了孩子提問的積極性,還讓孩子意識到原來可以從書本中知道問題的答案,從而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
4.創設孩子積極提問的環境和條件
幼兒園是幼兒脫離熟悉的家庭環境進入另一個新環境的最初階段,因此幼兒園的一切東西對孩子來說都意味著新奇有趣,他們總是充滿了各種強烈的探索欲望,各式各樣的疑問充滿了他們的小腦袋。因此提問不僅是幼兒對自己所生活的環境進行觀察和思考的結果,也是幼兒進行學習和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提問,并充分抓住這一機會,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口頭語的運用能力,通過有效、平等的交流,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培養幼兒好問的精神,正確對待孩子的每一次提問。
總之,幼兒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充分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充實自身的知識,才能巧妙機智、深入淺出地解答孩子的疑惑,并在一問一答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