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學微生物學中的各論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各種感染性疾病病原體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以及特異性防治措施,如何學好醫學微生物各論,為以后的臨床課奠定基礎,是微生物各論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醫學微生物學 PBL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172-02
醫學微生物學作為一門醫學專業基礎課,它不僅是病理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的基礎,而且與臨床各學科聯系緊密。微生物總論部分較系統且條理,學起來相對容易些。各論部分沒有什么高深的理論,也不涉及其他過多的基礎知識,在中等醫學專業學校更是如此。但這部分內容有繁雜、易混淆、枯燥等特點,各微生物間雖無密切聯系,但又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由于上述特點,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學生普遍反映:微生物各論易學不易記,易懂不易清,故將某種微生物說成另外一種的張冠李戴情況很多見,甚至有醫學畢業生把“流腦”與“乙腦”的病原體搞錯了的現象。如何使學生學好微生物各論,并牢牢地掌握其基本內容,為后面的臨床課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微生物各論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對于中專生來說,因他們的自學能力還不太成熟,學生的學習多為被動地在課堂上接受老師的灌輸。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開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可采用如下多種學習方法進行教學。
一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
即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將臨床微生物學病例分析引入課堂討論教學,它的基本思路是變“以菌說病”為“以病說菌”,課堂討論以病例為中心,先巧設疑問,給學生以懸念,讓學生自學。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讓學生解釋病因,提出診治方案,最后由老師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式將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診斷、防治措施有機融合,準確導向臨床實際,因而使微生物學各論的內容變得生動,縮短了理論與應用之間的距離。例如:針對流行性感冒病毒這一節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1)流感病毒經常使人致病,它到底長的什么模樣呢?(2)流感病毒是靠什么物質引起人體的疾病?(3)流感病毒為什么會多次引起世界范圍內的大流行?圍繞這三個問題讓學生們課前預習,并查詢相關資料,課堂上再分小組討論,選出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其他小組補充,最后老師再進行總結。同傳統教學相比較,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 利用CAI課件組織教學,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電腦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在醫學各專業中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它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把知識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產生的效果是傳統的教學形式所不能達到的。微生物具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獨特之處,使微生物學教學變得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會給課堂教學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通過微觀結構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醫學微生物學具有知識點多、記憶量大、輕易混淆等特點,各種病原體的形態結構僅靠文字講解非常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夠提供大量直觀的圖片,真實形象地顯示各類微生物的形態,使學生們對各類微生物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如在講解艾滋病病毒時,用FLASH動畫的方式展示艾滋病病毒感染、增殖的過程,使原來難以理解的內容由抽象變得生動形象,不但使學生們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過程一目了然,且有助于學生理解。采用CAI課件進行教學,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省去了教師書寫大量板書的時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容量大,既緩解了微生物學教學內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又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另外,CAI課件易于保存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還可以采取全教研室統一制作CAI課件,使重點、難點統一規范。有條件的還可以播放錄像,如被狂犬咬后的緊急處理、發作的癥狀等,給學生留下直觀印象。
三 口訣記憶法
在講授腸道桿菌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各桿菌間重要特點,歸納總結如下歌訣:大腸桿菌住腸中,正常情況不致病;周身鞭毛能運動,另解五糖都能行;沙門氏、痢疾菌,都是人類害人蟲;沙門菌屬周毛菌,葡糖陽性乳糖陰;唯有傷寒僅產酸,其他均有硫化氫;痢疾桿菌不能動,葡糖產酸不產氣;變形運動最活潑,遷徙生長呈菌膜;另解尿素來得快,有時還把黑色帶。通過歌訣記憶法,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經常背誦,能較牢固地記憶所學的內容。
四 列表總結法
列表總結法的原則是既遵守教學大綱重點,微生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考慮到各微生物在臨床實踐中的地位。我在制定一些總結性表格后,讓學生在以后的章節結束時自己去設計新的表格。當這項作業留給學生后,學生們都很認真、積極,并紛紛主動將自己設計的表格給我看,我從中挑選好的拿到課堂上講評,并在班里給予表揚。這樣經過列表總結,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已學過的各種微生物,加以縱橫比較,加深理解,并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記憶中。列表總結的好處是既線條清晰,科學合理,利于記憶,也利于學生復習,還可作為以后學習、工作中的參考,所以也是學習微生物各論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 注重知識更新,加強教學與臨床的聯系
醫學微生物學既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又與其他臨床學科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系統講授微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同時也要找出與臨床學科密切聯系的知識點,注重微生物學知識的臨床應用。由于微生物學各論內容易懂不易記,而且枯燥無味,我們可以采取結合臨床講解醫學微生物學專業知識的方法,將知識學活用活。近年來,臨床上感染性疾病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各論教學中對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病原體要精簡教學課時數,重點應放在嚴重耐藥性病菌,將那些對人類健康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的、新出現的傳染病及時吸收融入教學中,如SARS、瘋牛病、口蹄疫、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利用學生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又開闊了學生知識面,使同學們意識到傳染病有在全球不斷蔓延的趨勢。有些學科新動向,在教材中難以及時反映,盡管教師上課隨時增加教材外的新內容,但因學時有限,不能系統講授,而且學生接受能力不同,對部分學生而言可能負擔有些重。為此,可以增開選修課,配合教學內容,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基礎上延伸向臨床教學的新發展與新動向,以課后講座等形式向學生介紹微生物學的最新進展與技術,講授內容主要選擇臨床課程學習和臨床工作需要的醫學微生物學學科前沿知識。
六 重視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課是理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內容在理論課上難以講清楚,有些內容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通過實驗現象和結果來幫助學生理解理論課上的內容。微生物的許多生物學特性作為微生物的特征,必須讓學生掌握,而對于各病原菌形態的熟悉,實驗教學是一很好的方法,在實驗課上,首先對學過的理論知識做回顧性的總結,老師示范操作,然后由學生們親自操作。通過在鏡下的觀察,不但加深了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將一些細菌的“模樣”固定在自己的腦海里,對一些較易混淆的病原菌通過鏡下的觀察也很容易分開。如肺炎球菌同腦膜炎球菌都是雙球菌,但肺炎雙球菌呈瓜子狀,鈍端在內,尖端朝外,多有莢膜,染色陽性;而腦膜炎雙球菌呈腎形,凹面相對,無莢膜,染色陰性。通過實驗操作使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驗有機結合起來,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
七 尋找共性和個性
微生物各論之所以難記,是因為容易出現混淆的現象,往往學生工夫下得很大,但效果不好。針對這一問題,我幫助學生在繁雜的內容中找出各微生物間的共性和個性,找到它們的規律性。如大多數致病菌都以毒素致病,究竟是那種毒素,記起來確實困難。但它們有規律可循,這就是革蘭陰性菌大多產生內毒素,革蘭氏陽性菌大多產生外毒素。但也有例外,如革蘭陽性菌產生內毒素的是肺炎雙球菌,革蘭陰性菌產生外毒素的有:志賀氏痢疾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不產生毒素的是:結核桿菌等,便于學生們的理解、記憶。
總之,為了學好微生物各論的內容,老師應認真鉆研教材,善于歸納總結,從雜亂無章中理出頭緒,找出規律。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學生對它產生興趣,才能真正地掌握這部分知識。以期提高總體教學質量,為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醫學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黃宏思、秦靜英、費世杰等.PBL教學法在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中的實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7(4):665~666
[2]詹素云.醫學微生物學“三結合”教學法的嘗試與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03(1):100~102
[3]龍北國、萬成松、龍敏等.面向21世紀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學,1999(4):39~40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