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同伴教育法對中職護生護理學基礎實踐操作能力的影響。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從許昌衛生學校2012級護理專業學生中隨機抽取2個班作為研究對象,試驗組采用同伴教育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通過技能考核成績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偨Y出在中職護生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運用同伴教育具有可行性,能激發護生練習興趣,提高護生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同伴教育 中職護生 護理學基礎 實踐操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177-01
同伴教育作為目前青少年人群中廣泛應用的一種互助參與式教學方法,先讓一部分人通過正規或非正規教育途徑,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然后通過他們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傳播給同伴,使更多的人能在短時間內,用自己愿意的方式相互學習和交流,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1988年,澳大利亞生殖健康專家Short教授首先將其應用于醫學生安全性行為的教育。近幾年來,有一些護理教師將其應用于本科生護理學基礎的實驗操作學習和本科護生的臨床實習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試將許昌衛生學校2011級省市兩級護理技能大賽獲獎者作為同伴教育者,研究同伴教育法參與中職護生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教學效果。
一 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從許昌衛生學校2012級護理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中采用數字表法隨機抽取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以班為單位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8名護生,均為女生。兩組學生在年齡、學習能力及醫學基礎相關課程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第一,試驗組采用同伴教育法。具體方法:(1)嚴格選拔同伴教育者:對省市兩級護理技能大賽12名獲獎學生進行重新考核與評定。評定標準有3點:一是操作規范、技術嫻熟;二是表達能力強、理論知識扎實;三是具備老師的基本素質,能夠準確指出學生的不足并給予改正。經考核有8名學生成為同伴教育者。(2)進行崗前培訓:強化技術動作、規范講解用語,加強安全意識教育,認真看待模型,執行操作規程,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3)指導方式:由一名同伴教育者先進行示教,任課老師對其中的細節進行糾錯和澄清。學生分為8個小組練習,每名同伴教育者負責一個小組,帶領組內同學共同練習,并給予糾錯和指導。
第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指導教師集中示教護理操作后,學生自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下課前請1名學生進行演示總結,教師給予糾錯和細節指導。
3.評價方法
采用同一考核標準對兩組護生的4個實驗項目進行技能考核,即心肺復蘇術、無菌技術、靜脈輸液、吸氧。每個實驗項目滿分均以100分計算,然后取其平均數作為該生的技能考核成績。
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 結果
三 討論
1.同伴教育法能激發護生練習興趣
同伴教育者與其他護生在思想、專業學習、興趣愛好等方面有較強的認同感,年齡上又很相近,因此雙方特別容易溝通,能激發學生練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同伴教育法提高了護生實踐操作能力
在練習過程中護生們減少了許多面對老師時的緊張與羞澀,使他們在操作時能夠比較輕松愉快地接受信息、加深理解、強化記憶,適應訓練節奏,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的練習效果,增強了實踐操作能力。
3.同伴教育法實現了資源共享
由于護生人數多,其在課堂上進行技能練習的時間相對減少,練習頻率減少,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技能水平就會相應降低。運用同伴教育法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彌補了學生訓練時間縮短造成的缺憾。同時使技能競賽獲獎者的優勢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實現了這一技術資源的共享。
四 小結
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運用同伴教育具有可行性,與傳統教學相比,不僅能提高護生的練習興趣,有利于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技能操作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護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實現了護理技能大賽獲獎者的資源共享,為將此教學方法應用于其他課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呂姿之、高源.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為同伴教育項目評價設計[J].中國健康教育,1999(11):5~8
[2]黃彩輝、藺敏.同伴教育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14):89~90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