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拿破侖在法國人民心中一直是雄鷹的存在。不只是在法國,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對于拿破侖的評斷,或許有毀有譽,但其雄鷹的存在卻是世界公認的。
除了“雄鷹”的存在,拿破侖在世界人民的心中,還是與埃菲爾鐵塔、葡萄酒一起,作為法國的形象符號存在著。
已經很難再考證了,在拿破侖以國家形象符號存在的背后,是其卓越的功績占了主導作用,還是他遺留下來的200多件文物的宣傳功績。惟一可以肯定的是,這200多件文物曾在世界各地很多個國家開展過,包括中國,包括武漢。
拿破侖·波拿巴,這個出生于245年前,以10歲稚齡進入專業軍校接受教育的軍事家、政治家,毫無疑問是法蘭西共和國的人民英雄,也必然會受到當時的巴黎督政府的猜忌與排斥。誰讓他的成名讓巴黎督政府感覺受到了威脅?
事實上,巴黎督政府還真不是太過多心。在拿破侖執政的日子里,他樂此不疲地創造了一系列的軍事奇跡,目的都只有一個——對外擴張,統一帝國體系。
與以前的很多次展覽不同,這次的展覽完全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通過拿破侖不同歷史階段的親密人物的自述,以拿破侖自己的視角再現那段已經逝去很久的歷史。
這一次的拿破侖文物全球展,開展時間也是歷年來最長的,單單在中國站的展覽,就將歷時一年半。作為中國站第一站展出城市,武漢也給出了最高品格的接待。在占地15318面積平方米的湖北省博物館,為拿破侖文物準備了最好的展臺。
事實上,早在1年多以前,這次文物展就在法中兩國領導人的會晤中被敲定下來。2013年4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有過一次會談。正是在這次會談中,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共同舉辦好明年中法建交50周年的慶祝活動,并以此為契機,繼承友好傳統,增進互信,共同推動中法新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上新的臺階。在兩國政府與民間機構將舉辦多場文化、藝術、經濟等方面的慶祝活動,為兩國政府、個人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提供多層次、多元化、多方位的互動平臺。
6個月后,在法中兩國外交部、大使館牽頭組建的“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籌備委員會”的批準下,這次拿破侖展正式納入“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官方重要系列活動”。繼武漢站湖北省博物館率先開展之后,南京站將會在南京博物院開展,沈陽站則在遼寧博物院舉行,天津作為中國最后一站在天津博物館等待拿破侖文物的到來。
作為一個舉世聞名,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有重大影響力的爭議人物,拿破侖的一生一直都在書寫著“磅礴”、“恢弘”和“大氣”。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這位史詩般的人物都有著輝煌的成就。
拿破侖的軍事能力是無庸置疑的。在這位小巨人的戎馬一生中,經他親自指揮的戰役多達60次,不但遠遠超過了統治全希臘又滅亡了波斯帝國的亞歷山大,甚至超過了亞歷山大與漢尼拔、愷撒指揮的所有戰役總和。在這60多場的戰役中,更有大部分為經典戰役,被世人奉為“圣經”。
軍事才能之外,拿破侖在政治方面的的功績也是不容小覷的。在結束了法國內亂之后,拿破侖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頒布了《拿破侖法典》。作為資產階級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這部法典歷經了幾百年,對于現在這個超前的時代依然有著廣泛的世界意義,其內在的價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奪目。
“時勢之英雄,固若是其眾也,然非吾之所論于項羽、拿破侖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風云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懔懔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是周恩來總理對拿破侖的評價,也指示著中國民眾對法蘭西第一帝國帝國以及法國大革命的認知。從某種意義上說,拿破侖傳奇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資治通鑒》。用英雄人物承載中法文化交流符號,毫無疑問就是此次巡展的文化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