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繁星計劃”是作為武漢美術館的年度一次的品牌展覽項目,自2011年開始,每年邀請一位專業策展人,以獨特的視角組織策劃特定主題的藝術展,吸收武漢乃至全國范圍內的青年藝術家,在當代藝術中表現他們對問題的深層次思考。
2014年第四屆“江漢繁星計劃·青年藝術家研究展”以“氣候”為主題,涵蓋了全球范圍內從自然生態到社會生產、人類生活全方位的關注與思考,展覽規模擴大到15組當代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于2014年6月28日至8月14日在美術館展出。隨著當代藝術的發展,架上繪畫數量減少,而形形色色的裝置作品增加,更體現了當代藝術的觀念性本質。
當氣候被提及的時候人們的第一反應是天氣,而實質上氣候已擴展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的、藝術的、政治的、生活的等等方面。相較于自然氣候、生態環境與人們衣食住行的息息相關,氣候變化對歷史事件、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等方面帶來的影響擴展了氣候的定義。彌漫全球的暴力恐怖事件,就如同蝴蝶效應一般的連鎖發生,也為全球局勢蒙上了如氣候中的陰霾一般。這種特殊意義上的氣候作為一種群體性的社會現象,也與全球性的氣候環境遙相呼應。
本次參展的這些青年藝術家將自己的感受和對氣候的理解融入到“氣候”主題的作品中,有的強烈激進,也有的冷靜嚴肅,又或者深奧難懂。他們的作品單獨看起來是自我對于氣候的理解,組合在一起更是一個全方位立體的藝術計劃。一個藝術家如何去表現“氣候”?而“氣候”的受體終究還是個人的。就如同策展人唐克強所言,藝術項目的關鍵詞是“氣候”,不僅是“自然”的,也是文化、政治和社會的網絡,在其中藝術家的作品不限于個人,它也關注那些集體的,系統性的問題。這樣的藝術不光是視覺的,“看得見”的,它同時調動起不同的觀感,是名副其實的“全官感”和“立體”,需要關注過程勝于結果。“氣候”將小和大連接起來,溝通美術館內外的世界,也將生活與藝術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