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同江市工程質量監督站
摘要:現今在建筑行業中,經常可以看到大體積防水混凝土的使用。在建筑行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建筑技術同樣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著,傳統的混凝土的使用限制了建筑行業的發展,在運用大體積混凝土時,突破了傳統混凝土使用方法對建筑行業的限制并且促進了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本文對在基礎工程中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做了簡單的介紹,希望大家在了解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同時,能夠發散思維對其以后法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施工方法;技術要求
在我國建筑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在建筑工程中經常可以看到大體積混凝土被運用到工程建筑中,例如:水利工程、高層建筑等都運用了大體積混凝土。但是隨著大體積混凝土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也逐漸的顯現出來。這就要求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的提高,若是其施工技術水平較差會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的降低,可以說工程質量的高低是依賴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其技術水平的高低對建筑施工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建筑施工工程中運用混凝土時,一定要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進行嚴格的控制,才能夠保障工程質量以及工程的順利實施。
一、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特點
1.1混凝土需要量較大。
大體積混凝土因為體積過大,所以在澆筑過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會比一般的混凝土原材料較多,并且澆筑技術也比一般的原材料澆筑技術的要求較多,也較復雜。因此在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澆筑時混凝土的需求量大,這是現今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特征。
1.2工程條件復雜。
目前大體積混凝土基本上都是用于基礎工程,都是在地下現澆,所以相對來說整個澆筑工程的條件相對復雜,這對于澆筑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
1.3施工技術要求高。
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的體積大,結構厚實,所以在澆筑的過程中必要保證其整體性,一般情況下都必須要求進行連續的澆筑,避免留下任何的縫隙。
1.4容易產生裂縫。
由于大體積混凝土在實際澆筑中水泥的水化熱量較大,再加上大體積混凝土自身的體積大,所以混凝土內部的熱量不容易散發,而混凝土外部的熱量散發快,這就形成了溫差,而溫差就會導致應力的產生,應力就會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裂縫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來說是嚴重問題。
1.5養護工作要求較高。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要求要比一般混凝土的養護要求較為復雜,因為大體積混凝土的體積較大,結構比一般混凝土的結構較厚,同時在進行澆筑時較容易產生裂紋,影響工程的質量,所以在建筑施工的后期一定要將養護的工作做到位,這樣不僅能夠預防工程的裂紋,同時在較好的養護下還能改善工程在先天上存在的缺陷,提高工程的質量。
二、大體積混凝土原料
2.1水泥
水泥水化熱是產生溫度應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水泥是大體積混凝土的關鍵環節。大體積混凝土所用水泥應采用水化熱低、凝結時間長、后期強度高的水泥,如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硅酸鹽水泥,一般不采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這兩種水泥主要的缺點是水泥的水化熱較高。大體積混凝土中嚴禁使用體積安定性不良的水泥,水泥安定性不穩定,水泥硬化后,會使結構產生膨脹性裂縫,影響工程質量,甚至引起嚴重事故,所以水泥進場后最好檢測水泥的體積安定性。
2.2骨料
石子的選擇可根據施工條件,盡量選用結構致密、具有足夠強度、粒徑較大、級配較好的石子,以減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和泌水性。在配合比相同的條件下,使用碎石的混凝土強度高,抗裂性能也較卵石的高,所以對于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由于抗裂度要求高,施工時宜采用碎石作為粗骨料。
三、施工方法
3.1澆筑方法
3.1.1全面分層澆筑法。
這種方法就是先整體澆筑底層,在底層混凝土還未初凝時,然后整體澆筑第二層,依此類推,逐層連續整體澆筑直至澆筑完畢。
3.1.2分段分層澆筑法。
也就是將工程分為幾個施工段,每個施工段采取全面分層澆筑法。每個施工段先從底層開始,澆筑完底層后澆筑第二層,依此類推,直至澆筑完最后一層。一個施工段完畢后進入下一施工段,直至所有施工段澆筑完畢。
3.1.3斜面分層澆筑法。
此方法也就是從澆筑層底端開始,逐漸上移,要求保持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斜面分層澆筑法適用于結構長度大大超過結構厚度3倍的情況。
3.2混凝士振搗
這種方法要布置三道振搗,第一道設置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在混凝土的坡中,混凝土的坡頂是第三道。每道振搗要設置2臺振搗器,工作過程中三道振搗之間相互配合,確保振搗能夠覆蓋到整個坡面。使用振搗棒進行振搗時,振搗棒應該插入下層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得小于50ram,振搗棒移動間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搗棒的使用要快插慢拔,使得混凝土面泛漿為最佳。
3.3泌水處理
在上述的混凝土澆筑振搗過程當中,涌出來的泌水和浮漿會沿著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經過開孔把泌水排出基坑。混凝土大坡面坡角和頂端模板相近時,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混凝土的澆筑方向,進而形成集水坑,及時使用水泵把泌水排除,從而提高混凝土的質量,減少表面裂縫的出現。
3.4表面處理
鑒于混凝土表面水泥漿比較厚的事實,在澆筑后2至8個小時內,應該初步按標高刮平,再用木板進行反復壓,使混凝土表面密實,最后在鐵面板收面之后馬上用塑料薄膜覆蓋
3.5混凝土養護
一般經過3d~4d溫度達到峰值,然后逐漸緩慢降溫。在大體積混凝土降溫過程中,為避免因溫度應力過大而引起的有害裂縫,應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溫保濕的養護措施,以控制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差和降溫速度。蓄水養護是工程實踐中常用的混凝土養護方法,其優點是有利于保溫養護,但這種養護方法保溫效果有限,因此蓄水養護一般用于溫度高的夏季,或是混凝土厚度不太大的工程中。蓄水養護時應在白天溫度較高的時候蓄足水,利用外界高溫使水溫上升,在夜間保持足夠深的水,從而起到保溫作用。施工過程中大體積混凝土養護要做到以下三點:1)應專人負責保溫、養護工作,做好測試記錄;2)保濕養護的持續時間不得少于14d,應經常檢查塑料薄膜的完整情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3)保溫覆蓋層的拆除應分層逐步進行,當混凝土表面溫度與環境最大溫差小于20℃時,可全部拆除。
3.6溫度控制
為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變化,應在基礎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混凝土中心、混凝土底部布置溫度測點,并應有專門人員進行測溫及記錄。一般情況下前5天每隔2h測一次,6d后每隔4h測一次。在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過程中,當大體積混凝土中心溫度與外界環境溫度之差小于25℃時,便可以停止對混凝土蓄水,但此時塑料薄膜還不能揭開,仍需要進行表面的保濕養護。當大體積混凝土中心溫度與外界環境溫度之差小于20℃時,便可停止養護措施,同時停止測溫,進入下一道工序。在大體積混凝土降溫過程中,尤其是前4天,不宜降溫過快,應把其降溫的速度控制在每天1.5℃~2.0℃。
結束語
現今在建筑工程中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使用范圍逐漸的增加,因此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要求就越加的嚴格,為保障工程質量以及工程的順利實施,只有隨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進行嚴格的控制以及監督,同時積累經驗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進行創新,這樣能夠使其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同時對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性能進行保障,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夠對混凝土工程的實施有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陳碧璇.淺談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裂縫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