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東部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 吉林通化
摘要: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鐵路系統也隨之迅速的發展,鐵路安全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鐵路安全風險管理是鐵路系統亟待解決和提升的主要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鐵路安全管理的現狀,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鐵路安全;風險管理;思考
一、我國鐵路安全管理現狀及其評估
1、我國鐵路安全管理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鐵路部門一直十分重視安全管理,從鐵路總公司到基層站段都設置有安全管理機構,制定了眾多涉及行車安全的管理規章制度,并在監督、檢查、處置各類安全事件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從總體上來看,全路的安全管理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況。特別是近 2 年來,鐵路總公司根據國發〔2010〕23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結合溫州動車追尾重大事故經驗教訓,開展了全面安全大檢查、大整改和大補強活動,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然而,隨著我國鐵路的巨大變化與迅猛發展,原有的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滿足現代化鐵路安全的需求,必須發展新的安全管理模式。這是因為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通過大力度地獎懲來引導各級管理干部落實安全生產逐級負責制,主要依靠強化各級干部的作用來保障行車安全,這對于采用大量先進技術的現代化鐵路而言是不夠的,與世界鐵路先進國家的安全管理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加速推行先進科學的安全風險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2、對我國鐵路安全管理的評估
目前,我國的鐵路安全管理模式較為單一,理論體系和操作模式尚未健全,在安全管理措施、組織構架和專業培訓方面都存在較大的缺陷。
首先,鐵路系統內部較為復雜,各個系統之間存在諸多的聯系和矛盾,給安全管理帶來了較大的阻礙。而傳統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學全面的管理方案,不能使各個系統之間進行良好的協調工作,很難保證鐵路系統安全的有效管理。其次,我國鐵路安全風險管理相關的體系標準不健全,很多現有的技術規范已經不能適應高速發展的經濟需求,缺乏相關的管理流程,所以,建立完善、科學、系統的安全風險管理標準是解決鐵路安全運營的關鍵。再次,缺乏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鐵路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仍然停留在傳統的采集、匯總和記錄等簡單的功能上,缺少對數據分析、預警系統、信息共享等方面的開發和利用,遠遠落后于當今快速發展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同時,由于我國鐵路系統的安全風險管理起步較晚,缺乏高素質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鐵路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對進一步深化鐵路安全風險管理的幾點思考
1、科學系統的安全文化建設是持續推進安全風險管理的基礎保障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有利于調動各方面主動發現解決問題、強化安全風險管理的積極性,也是防范風險的重要手段和基礎。中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于2011年編制并發布了《安全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推動全社會安全文化建設。
我國的鐵路系統中,大部分領導和基層員工具有較高的安全責任意識,但由于鐵路系統的特殊性,需要加大力度深入貫徹和落實安全文化建設,使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自我提升和自我學習,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為安全風險管理提供堅實的發展基礎和人才保障。
鐵路安全文化建設,首先需要從“頂層設計”開始,由專業部門牽頭,深入研究和探索適合我國鐵路實際的全局性安全文化導向,梳理提煉鐵路安全文化理念,編發安全文化手冊和資料,創新安全文化宣傳方式,制定支撐性的規定和措施,以“全員文化、領導文化、透明文化”為目標,堅持不懈地建設和推行符合中國鐵路發展需要的科學系統的安全文化體系;其次,以“頂層設計”的安全文化體系為核心,推進路內各單位和業務領域的子文化建設,使安全文化的理念與具體工作相結合、相適應,發揮其規范員工日常工作行為方式的作用;同時,在此過程中務必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并借鑒和吸收各方面的成功經驗,與專業咨詢公司或研究機構合作也是較好的途徑。
3、合理明晰的安全管理層級和工作機制是有效落實安全風險管理的制度保障
建立科學有效的安全管理層級和工作機制,對推進安全風險管理具有積極的意義。例如,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和考核機制,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核,在提高其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同時,結合崗位特點和職能要求,對其業務綜合考評,強化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工作人員的執行力,加大力度開展安全風險管理工作。
4、現代化的方法和科學的手段是全面實現安全風險管理的技術保障
現代化的方法和手段是實現安全風險管理的重要保障。首先,結合先進的技術,積極推行鐵路系統重要設備的更新換代工作,并定期的對設備進行安全檢修和評估,保證鐵路系統應用設備的安全性能。其次,加快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實現系統的全面升級,發揮系統的最大優勢。第三,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結合鐵路系統的自身規律和特點,強化管理統籌效能。第四,積極深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安全風險的管理能力,實現管理工作的技能化提升。
5、持續開放的內、外部評估體系是不斷改進安全風險管理的動力保障
安全評估作為確保系統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我國鐵路運輸生產、項目建設、設備驗收等方面得到了長期應用并發揮了突出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一手段促進鐵路系統安全風險管理不斷改進,仍是應重點思考的問題。
制度化、專業化的內部評估制度和主動開放地接受外部評估,包括由政府法律法規強制的安全評估、行業組織的安全評估和積極自主引入的第三方或同行安全評估,綜合利用這些評估手段,可以使安全風險管理各環節不斷完善。在我國鐵路現有安全評估體系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推動安全評估制度和標準的建立和完善、培育專業化的國內第三方評估機構、督促建立內部獨立評估機構、開展各鐵路局間相互實施評估的機制、積極引入和利用國際國內先進成熟的評估平臺等。
6、通過風險的有效控制努力實現本質安全是安全風險管理的實質內涵
“本質安全”一詞的提出源于20世紀50年代世界宇航技術的發展,這一概念的廣泛接受和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對安全文化的認識密切相連,是人類在生產、生活實踐的發展過程中,對事故由被動接受到積極事先預防,以實現從源頭杜絕事故和人類自身安全保護需要,在安全認識上取得的一大進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實現本質安全的根本途徑,也正是安全風險管理的實質內涵。風險管理的核心是要通過針對可能導致事故的人、機、環境、管理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持續的識別、評價和改進,達到預先控制和消除來避免事故的發生。我國鐵路系統應通過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依靠良好的安全文化、有效的管理機制、科學的技術方法和手段、開放的內外部監督評價,綜合解決人員作業、固定和移動設備質量、環境響應和管理機制等各環節及其相互銜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最終實現鐵路運輸生產系統的本質安全。
總結:我國鐵路基礎建設日趨完善,安全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有效的防止和抵御風險,鐵路系統應加大力度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應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完善風險管理的操作規程,建立長效的激勵制度,實現鐵路系統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梁定亮.淺析投資建設項目的風險管理[J].科技創業家,2012(14):40-41
[2]韓忞.淺談項目部本質安全管理體系建設[J].經營管理者,2012(5):223
[3]陳亮.關于鐵路安全風險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鐵路,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