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重慶市 400074
摘要:2010年2月,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將重慶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同時規劃成中國國家中心城市,重慶是中國內陸地區第一個的國家中心城市,進一步明確重慶的國家戰略地位。重慶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建設交通樞紐城市是其核心職能之一。首先從交通的角度,分析重慶市現有的交通發展定位,并進行重慶市綜合交通運輸比較優勢分析。然后,依據新形勢制定科學的交通發展戰略,并分析在新的交通發展戰略下,重慶的交通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交通發展戰略;國家中心城市;比較優勢分析;重慶
引言
“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最早由200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提出,作為中國城鎮體系中的核心城市,承擔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職能[1]。在新的社會經濟和時代背景下,如何順勢強化區位和交通優勢,集聚發展要素和動力,實現重慶的進一步發展,努力承擔重要的國家戰略地位使命,是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的根本所在。
1重慶市綜合交通定位現狀
根據國家對重慶現有交通定位,結合樞紐自身發展的條件,現階段重慶交通定位的樞紐功能主要為以下四個方面:
(1)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城市發展模式,加快國際貿易大通道建設,提升重慶的國際地位;
(2)密切聯系中部城鎮群和國家對外口岸、輻射西部地區,形成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強化國家西部門戶地位;
(3)促進區域交通組織,加強與鄰近省市的交通銜接,帶動成渝黔區域城鎮群共同發展,支撐重慶市域城鄉統籌與城鎮的全面發展;
(4)完善市域交通運輸體系,積極推動市域城鄉統籌和均衡發展。
2重慶市綜合交通運輸比較優勢分析[3]
為了研究重慶市在全國及中西部地區運輸網絡中的重要地位,分別將重慶市的客、貨運輸量和中國其它一線城市、周邊腹地城市以及部分長江流域城市的客、貨運輸量進行比較分析。
一、客貨運量
客貨運量的多少不僅代表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更可以體現該城市在國家通道甚至國際通道內的銜接度和地位。而交通方式的對比更能體現重慶現有的優勢和不足,為以后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借鑒。
圖 1 重慶及國內部分城市客運方式構成示意圖
圖 2 重慶及國內部分城市貨運方式構成示意圖
從規模上看,重慶客運總量遠超成都,甚至是西安、貴陽的3倍;而重慶的貨運總量比上海、廣州、武漢的貨運總量還要多,是成都、西安的2-3倍,更是貴陽的7倍還多。
這主要歸功于重慶現階段的等級公路建設和水運航道的龐大。
與之相反的是,重慶的交通方式比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
①就客運來看,交通方式太過于依賴于公路,這體現出重慶的輻射范圍較小、帶動能力不足;
②貨運方面,有利于長距離運輸的鐵路運輸方式同成都、西安、貴陽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但是鐵路運量還沒有廣州、天津等城市的1/3。這說明重慶僅同周邊腹地城市聯系密切,同國內大型城市的銜接度不夠,應加強通道建設力度。
二、航空運營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是西南地區三大航空樞紐之一,也是國家大型樞紐機場,中國十大機場,世界百強機場。在將來,機場將建設成為世界一流、亞洲領先的大型商業門戶樞紐,打造成為最受公眾歡迎的機場、旅客中轉的首選機場、科技與人文完美結合的典范機場。
圖 3 國內各主要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示意圖
從圖表分析可知: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的等級低于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和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不足以體現其西部地區國際交往和物流門戶的地位。
根據現有吞吐量、航線和通航城市,江北國際機場在西南三大航空樞紐中的地位排在末位,現階段不能承擔重慶在國家層面的綜合交通樞紐的任務。
在中西部省會機場的對比中,重慶市機場僅處于中游水平,與成都、昆明相比在規模和航線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相比,重慶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相差3倍有余,這主要是由于江北機場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和國際航線的缺乏,這就需要加強機場航道的建設和與國際的大都市的銜接聯系。
三、公交分擔率
表1 2012年重慶市與國內一線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比較
城市重慶北京上海貴陽成都
時間2012年2012年2012年2012年2012年
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含軌道)(%)304449.92827.2
從重慶與成都、貴陽的公交分擔率的對比中可以看出,重慶以微弱的優勢領先,這主要是由于近年來重慶軌道建設帶來的效果,軌道的運營不僅方便了乘客并且分擔了公交車的壓力。但是同北京相差近15個百分點,同上海更是相差20個百分點,這顯示了重慶距離國家中心城市的差距。這主要是由于重慶正處在軌道建設時期,而北京、上海已經擁有了完整的公共交通系統,所以,重慶現階段的任務就是加快軌道交通的建設。
四、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重慶作為國家定位的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并且兼有國家物流樞紐城市,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在西部區域和全國范圍內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交通樞紐是實現城市內外交通之間以及內部交通之間有效銜接的紐帶,而一個規劃合理、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樞紐將代表一個城市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
表2 城市綜合交通樞紐
名稱重慶
北站成都
東站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福田交通綜合樞紐換乘中心北京
西站
建筑總面積(平方米)25.55萬22萬150萬13.7萬17萬
2012年旅客吞吐量5萬人次/日20萬人次/日48萬人次/日35萬人次/日30萬人次/日
從以上各大樞紐城市的綜合交通樞紐的比較可以看出,重慶北站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突出,建筑總面積達到了25.55萬平方米,遠超福田交通綜合樞紐,但是它在規模等級上還不能同其他幾大樞紐相比較,現有的日旅客吞吐量僅為5萬人次,這主要是由于重慶北站的功能不夠完善,即使有多種交通方式進行銜接,但是各種交通方式的銜接力度不夠,不能有效的實施一體化發展,這種質的差別存在較大的影響。這種規模等級上的差異,會嚴重制約社會經濟和公路運輸的發展,并且會給城市交通帶來巨大的問題。
3重慶市綜合運輸體系戰略定位
重慶市是“省域構架的直轄市”,決定了重慶在發展使命和空間布局上的特殊性,從國際、國內和區域、市域四個層次審視重慶交通發展,構建國際化、全方位、立體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使重慶成為引領西部地區融入全球發展格局的門戶樞紐和城鄉交通統籌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在重慶交通定位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的基礎上,提出重慶交通發展戰略:西部地區國際交往和物流門戶、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成渝黔滇城市群交通組織中心、全國城鄉交通統籌發展先行區。
4交通發展機遇
在新的交通發展戰略下,重慶的交通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和重慶打造西部地區國際交往和物流門戶
為重慶在國際層面的交通發展帶來了機遇:重慶作為西部地區的核心城市,與第二、第三條歐亞大陸橋的銜接將更加的通暢、構建門戶性復合型航空樞紐,構建全方位的國際貿易大通道;重慶與中亞、西亞、南亞的聯系將更加緊密,極大促進重慶市的進出口貿易發展;重慶將成為引領西部地區融入全球發展格局的門戶樞紐;提升重慶在世界城市中的地位和知名度。
二、重慶建設成為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的戰略定位
為重慶在全國層面的交通發展帶來了機遇:重慶將充分發揮西部唯一直轄市的地位優勢、長江水道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區位優勢;大力促進對內-對外開放和沿海內陸產業轉移,引導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核心區成為全國新的經濟高地。
三、重慶建設成為成渝黔滇城市群交通組織中心的戰略定位
為重慶在區域交通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西南地區的成渝城鎮群建設將穩步加強。各類高等級國家干線交通網絡和樞紐匯聚重慶,奠定了重慶在區域交通網絡中的地位;重慶處于西部區域發展最成熟的成渝、渝黔、渝滇經濟區的銜接點上,同時又是西部唯一直轄市,注定了重慶必然是區域交通組織的核心城市。
四、重慶打造成為全國城鄉交通統籌發展先行區的戰略定位
為重慶市域的交通發展帶來了機遇:加快都市功能核心區建設“公交都市”;加快發展公共交通和現代物流體系,實現人暢其行、貨暢其流;城市新區建設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內外交通快速通達。
5結語
重慶直轄以來表現出的超常發展活力,是西部其它城市不可比擬的。未來重慶應在新的交通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著重塑造國家和區域運輸組織中心功能,提升生產要素流轉效力,形成物流運輸成本洼地,促成面向國際和國內市場的產業集聚,推動區域城鎮發展。鞏固完善重慶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西部的首位城市的地位,進一步加快重慶輻射西南、鏈接中部、接軌東部經濟的步伐,提升在中國乃至全球的作用和地位,實現重慶發展新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國家的戰略選擇,也是重慶市的歷史責任。
參考文獻:
[1]王凱,徐輝.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意義和布局思考[J].城市規劃學刊,2012(3):10.Wang Kai,Xu Hui.A Research on the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entral Cities[J].Urban Planning Forum,2012(3):10.
[2]張珊珊.近代漢口港及其腹地經濟關系變遷(1862—1936)[D].上海:復旦大學,2007.Zhang Shanshan.Economical Change ofHankow Port and Its Hinterland(1862—1936)[D].Shanghai:Fudan University,2007.
[3]任其亮.重慶市綜合交通體系現狀及問題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