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鑫洋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蘇省常州市 213022
摘要:綠色建筑有利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國建筑發展的重要趨勢。綠色建筑的節能生態的優點,是各國建筑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本文分析了綠色建筑經濟評價的原則,并就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綠色建筑;經濟評價;全壽命周期;費用效益
前言
在全球能源日益供應緊張的現在,綠色建筑是各國建筑發展的總體趨勢。特別對于發展中國家,綠色建筑更是建筑業的發展和追求目標。因此,應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分析并掌握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和成本費用經濟評價,為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提供理論基礎,同時為決策者提供科學有效的決策依據。
一、劃分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項目
1.1在“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中不涉及有關“節地”方面的分析和評價。首先,綠色建筑的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建筑的選址、交通等方面的內容主要是通過設計階段的設計與優化實現的,雖然對于土地利用的優化是綠色建筑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但是其與普通建筑對土地使用和優化的內容并無太大差異,尤其是在經濟性方面的表現并不十分明顯。綠色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就體現在對于室內外環境的改善和優化,但是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不同的是,“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關注于綠色建筑的成本與效益,而影響綠色建筑室外環境與室內環境的很多因素都是相互聯系、共享的,為了計算簡便和直觀、避免重復計算、簡化計算過程,在綠色建筑經濟評價中將室外環境與室內環境的分析整合在同一模塊中。
1.2同時,由于綠色建筑的間接效益主要體現在由于室內外、外環境改善而帶來的健康成本降低、生產率提升、滿意度提升等方面,本項中分別對聲、光、空氣質量、電磁環境等幾方面所帶來的間接效益進行評價,將室內外的熱環境的采暖、防護結構、可再生能源等項目同時并入“節能與能源利用項”的經濟評價中,利于統一計算單位,避免重復計算成本,從而突出評價重點。全面的反映綠色建筑的優越性和經濟性。
1.3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經濟效果在整個綠色建筑生命周期里所占比重不大,集中體現在在初始投資階段和拆除回收階段,“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可以把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有關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可循環建材,二是廢棄物原料及既有可利用結構、材料,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材料節約的費用、可循環建材的回收價值、可利用既有材料所節約的價值等。
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節能與能源利用”項目主要包括空調系統、采暖系統、照明及節電等幾方面。本文中的“節能與能源利用”項包括空調系統、采暖系統、照明及節電、建筑主體節能、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進行經濟評價,空調系統與照明節電等的收益都可以通過電價的形式度量與評價,也可以簡化計算,采暖、空調、建筑主體、可再生能源等都關系到建筑室內外熱環境,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關于室內外熱環境評價合并在此項,便于計算間接受益,使評價更直觀、準確,故如是安排“節能與能源利用”項。
二、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費用分析(LIFE CYCLE COST――LCC)的必要性
全壽命周期費用(LIFE CYCLE COST---LCC)是指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費用是在投資者整個時間范圍內考慮貨幣時間價值下用來經濟評估的所有相關費用,包括投資費用、能源費用、非能源運營費用、維護費用和廢除或拆遷費用。在建筑中傳統的費用管理模式不能準確的評價建筑的成本和經濟效益。因此,在分析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是,應當采用全壽命周期的分析方法,比單一的一次性建造費用更能說明建筑的成本。另外,在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對壽命周期費用LCC影響的可能性有較大的差別,為了保證LCC目標最優化實現,應特別重視決策階段以及設計階段前期,一旦項目設計完成,LCC只有15%左右的影響空間。
三、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經濟評價要素
實現一定功能需求的投入最小化和相同投入條件下功能效益的最大化是綠色建筑經濟效益評價的主要目標。在整個壽命周期中建筑產品的后期投入的比重依情況而定,其比重還是比較樂觀的。因此,應當考慮到全壽命周期中各階段的投入及其在全壽命費用中的比重,并從整體上考慮降低全壽命周期成本費用。
全壽命周期以下的費用進行計算:
3.1材料含能
材料含能是建筑材料選擇階段的重點考慮因素。它表征建筑系統的能量的部分輸入量。目前建筑材料加工過程主要能源輸入為化石燃料,利用含能可以衡量材料的經濟性能。總體上,含能從磚石等初級材料到鋼鐵等精細材料發生了成倍的增長;而另一方面,高含能材料需要更少的維護以及高回收率和高循環利用率。所以,應當從全壽命周期費用的角度出發,選擇整體最優的選材方案。
3.2運營方式和建筑的耗能
建筑壽命周期內材料含能只占總能源使用的35%,高達65%的能耗與其運營方式有關。因此建筑運營方式的節能策略是全壽命周期評價費用的關鍵。國內首座節能示范建筑-科技部綜合節能樓從夏季制冷和照明角度入手設計節能,通過整體和細部措施的有機組合,該建筑預計可節約能源開支45%~50%,而增加成本不超過10%,且可通過節能的經濟效益在10年內收回。從全壽命周期角度來看,該節能方案經濟可行。而本文的研究也有類似性,但關注的為綠色建筑節能。
四、綠色建筑效益分析
4.1綠色建筑的效益根據其模糊程度可分為顯性效益和隱性效益。一般來說,顯性效益可直接體現出來,且受益主體清晰;而隱性效益一般不直接體現出來,受益主體多而雜。通常來說,綠色建筑的顯性效益即是其經濟效益,可以通過計算相關的財務指標對其進行評價,而其隱性效益主要包括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4.2綠色建筑的效益根據效益的性質不同,又可分為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多為顯性效益,通過對綠色建筑的能耗分析,計算出與基準建筑的能耗差,即綠色建筑的節能量,并根據各地能源的實際價格,計算出所節約的能源的經濟效益,并依據相關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對其進行經濟性分析。
和傳統舊建筑相比,綠色建筑主要采用較環保的建筑材料,能夠對環境的影響、破壞減少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對室內環境影響最大的是建筑裝飾材料和室內設施方面產生的污染,
一個是本身造成的污染,如裝飾裝修造成的破壞污染。還有就是有些建筑材料里存在有放射性物質,砂石、水泥澆灌中拌入化學添加劑。室外環境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①是綠色建筑節約燒煤而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和酸雨的發生產生的大氣的環保效益,主要是指溫室氣體的排放;②是指固體垃圾的減少效益,主要是指在建設過程中或建筑物拆除時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微觀效益是指綠色建筑強調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人居活動空間和減少患病的機會成本。宏觀效益首先綠色建筑能夠加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改變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理念;其次對建立和諧社會有很大的積極影響,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
五、結語
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全球面臨能源供應日益緊張的今天,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主要奮斗目標,大力推行綠色建筑,提升建筑經濟效益是世界建筑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尤其對我們中國來說,節能生態、綠色環保、經濟效益有明顯提升的建筑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侯 玲:基于費用效益分析的綠色建筑的評價研究[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碩士),2006,(09)
[2]武想想:節能建筑綜合經濟效益評價[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