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大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同時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進行城市設計規劃時要堅持生態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就現代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進行討論,希望生態化建設能進一步得到人們的重視。
關鍵詞:生態城市;生態環境;規劃設計
引言
人類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和諧的自然環境,從長遠的角度看,建設生態城市是我國城市發展的趨勢。也就是要求建設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重視城市規劃設計,促進生態城市建設,以便解決生態城市中的存在問題。生態城市規劃既要立足現實,又要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比如,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環境,城市在滿足人們的生存需求時,還必須反映人文需求,不管是文化傳承還是城市形象建設方面,都需要圍繞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進行。在城市規劃工作中引入生態城市理念,將城市規劃與環保工作相結合,是提高我國城市自然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措施,對我國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生態城市的涵義
“生態城市”這個概念的提出,是與城市生態系統的研究緊密相連的,它的產生是城市生態理論體系發展的必然結果。生態城市是一個經濟高效,社會繁榮昌盛,人們安居樂業,城市環境及人居環境清潔,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各項功能和諧的人類居住區,也就是生態友好健康,具可持續發展動力的人類理想居住區。人工景觀元素組合構成了城市中的大部分景觀,如以建筑物為主的工業區、商業區、居民區、交通道路以及公共設施服務區等。可以很明確地認為,城市空間規劃中的基質、廊道、斑塊體之間沒有非常嚴格的界定。建筑組群是城市的基質,景觀斑塊則是內部功能均衡統一,與周圍環境有著明顯區別的單元體,而城市的廊道則是以交通為主要目地的公路和街道網絡、河流廊道以及綠色廊道,這就構成了城市的基本生態格局。
2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原則
2.1城市生態位最優化原則
所謂生態位,主要指物種在群落中、在空間、營養關系等方面的所占地位。通常來講,城市生態位主要分為兩類:①生產生態位,涉及城市的經濟水平;②生活生態位,涉及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至于城市生態位的最優化,基本上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從宏觀層面上講,城市生態位反映了整個城市現狀,對于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適宜程度與吸引力,需要以生活活動為主,而且生產活動與生活活動不能發生沖突;從微觀層面上講,主要體現在城市生態位在提供優良生態位方面,要求每個城市的居民都能享有公平待遇。
2.2生物多樣性原則
城市生物多樣性,主要指在城市范圍內,除了人以外各種各樣活的生物體,它們有規律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體現出的一種基因、物種、生態系統的分異程度。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環境不同,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城市生態環境的結構和功能的影響,和城市的大氣環境、水環境、巖土環境等共同構成城市生態環境的基礎,而且它又體現著生物與生境間、生態環境與人類間的復雜關系。
2.3城市成長性原則
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就是成長性,所有的自然群落、人工群落都會遵循群落生長的規律而運行。當然,利用自然資源的時候,人類也必須遵循此規律,要不然就會形成“生態逆退”的后果。可見,將成長性原則應用于城市規劃中,目的就是為了將城市的文脈、歷史、建筑、社區的物質形式等當成生命形式和生命體系,然后要求大家在其“生命”歷史和生存狀態的基礎上,不斷地維護、保持、發展與更新。
2.4生態承載力原則
在生態城市規劃中,需要遵循生態承載力原則:①在具體的城市規劃中,必須科學地估算城市生態的承載力,并在此基礎上采用技術、社會等方法進行保護,或者不斷地增強這種承載能力。②需要科學地調控城市人口的總數、密度及構成,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城市生態經濟的發展指標。③必須考慮產業的種類、數量結構及其布局,這些指標直接影響著生態環境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及污染的產生與凈化程度。
3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措施
3.1科學地編制生態城市規劃
城市構建和發展的基礎是城市規劃,作為城市建設活動的核心,科學地編制生態城市規劃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發展狀況。生態環境是評價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制定城市規劃方案時應該以生態保護為出發點,完成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構建。所以在制定城市規劃方案時,首先要考慮生態保護問題,科學合理地制定一個生態城市規劃。因此,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中,重在生態城市規劃,兼顧經濟、社會、環境等要素,使之相互協調,共同促進城市的健康持續發展。
3.2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
一般來說,我國大多數城市都是沿海而建,即大江大河的沿岸成了城市的聚集地,這表明我國城市擁有先天良好的生態基礎。當然,在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下,對于生態城市建設極其有利,我們需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的基礎。不僅如此,保護生態環境也至關重要,因為原始生態環境的優點無法比擬,它比任何一個人工建造都要好幾百倍,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人員必須積極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原始生態環境,并在此基礎之進行提升,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資源。因此,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態資源的基礎,才能更好地建設生態型城市。
3.3綠化系統的規劃
考慮到城市植物,特別是綠色植物是人們與自然界進行物質交流、能量交換的重要載體,綠化的生態功能包括減少噪音,降低塵土,更新空氣等等。首先,進行綠化系統的規劃時,要求公園、湖面形成綠地斑塊,河道、街道形成綠色廊道,農田、荒山形成郊野基質等等,這些可以共同構成帶形相接的綠化系統形態模式。其次,在植物配置方面,還需要從植物特性、高度搭配、樹冠大小和間距等方面出發,進行統一考慮、統一規劃。
3.4注重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
生態城市設計規劃要協調好社會生態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的關系,生態系統是一個緊密聯系的關系網,在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的循環再生能力越強,各行業的共生關系越發達,則生態系統的功能、結構就越協調。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是生態城市規劃的核心,是保證人與自然共同發展的基礎,在進行生態城市設計規劃時,要從時間、空間、意識等三個方面進行。在城市規劃過程中,要將時間序列、時間限度、時間定為統一規劃,科學的對時間關系進行控制。在規劃過程中,要注重生態區分規劃和生態功能區劃分,確保城市空間的合理布局。此外,在城市規劃方案中要用超前的思維對城市未來的發展形態、發展狀況進行預測。在生態城市規劃中,只有控制好時間、空間、意識之間的關系,才能保證生態城市設計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生態環境趨于惡化的問題日益凸顯,民眾的環保意識覺醒后,社會各項生產活動都要考慮到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在保證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從生態化理念的角度進行城市設計規劃,能實現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同步進行,因此,在進行城市設計規劃時,要堅持生態城市的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雷.淺析城市建筑發展與城市環境的關系[J].杭州科技,2003(05).
[2]管秉陽.生態理念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運用[J].建材技術與應用,2006(02).
[3]梁作臣.淺析我國生態城市建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0(02).
[4]宋聚偉.淺析城市規劃與人居生存環境相結合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6).
[6]汪凡芳.綠色城市設計與低碳城市規劃—新型城市化下的趨勢[J].建材發展導向,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