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縣建筑工程設計院 云南祥云 672100
摘要:建筑作為與人類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產(chǎn)物,需要建筑設計師做好建筑的設計,進而保證在建筑物建成后能夠正常有效發(fā)揮其藝術功能、使用功能。對于建筑設計,需要研究建筑物的構成和秩序,本文對建筑構成和建筑秩序做簡要介紹,并對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筑構成秩序的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希望能供有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建筑設計;建筑構成;建筑秩序
隨著人們在自然界的不斷探索與發(fā)現(xiàn),人類的生活條件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在這一過程中,人類對于自身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作為人類居住環(huán)境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人們不僅關注建筑的質(zhì)量,而且還關注建筑的形態(tài)、功能等其他方面的問題。為此,作為控制建筑質(zhì)量、形態(tài)、功能等方面特點的建筑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建筑設計中,遵循了人類生活的一切發(fā)展規(guī)律。秩序作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所有領域中一個重要規(guī)律,在建筑的不同方面都有著體現(xiàn)。在如今建筑形態(tài)各異,要想理解建筑設計的內(nèi)涵,必須以秩序作為支撐。為此,在建筑設計中,建立一個建筑構成的秩序,是設計的基本出發(fā)點,也是設計在如此變化多樣和紛繁復雜的設計過程中,不至于陷入混亂境地的基礎。
一、建筑構成
在建筑界的發(fā)展中,將建筑的形態(tài)和空間作為分解要素來構成,是一種意味深長的方法。正如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鈴木博之所說“事實上空間如不成為空間構 成就不能稱其為建筑。”建筑是在空間上具有了構成才成立,建筑中隱含著許多不可見的事物,其中最具現(xiàn)實感的就是建筑的構成和要素的關系。
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將建筑作為構成是從巴黎藝術學院的研究開始的。巴黎藝術學院在建筑設計組織方法與概念方面的轉(zhuǎn)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19世紀后期,在繪畫中廣泛采用的組合概念應用于巴黎藝術學院的建筑科學中,進而發(fā)展出了一種全新的設計模式。19世紀世界形勢的發(fā)展,許多新的科學技術的出現(xiàn),建筑朝著大型化和復雜化方向發(fā)展,也使得組合的模式不同,建筑設計中出現(xiàn)了許多體積和空間的組合。隨著這種新情況的出現(xiàn),在建筑設計中,設計的模式轉(zhuǎn)變?yōu)榘凑諅€別構件、組合不同元素的方式發(fā)展。平面空間組織的重要性得到重視。因此,建筑的構成提法出現(xiàn)了。
對于建筑構成,主要是對空間要素的整體形態(tài)和分界布局進行確定,并將他們放置于三維空間,進行有效的組合,創(chuàng)造出一個建筑整體。建筑設計師就是依據(jù)某種構思,對組合的規(guī)則和順序進行確定,并將其用于具體的建筑構成中。建筑構成觀點在建筑設計中的出現(xiàn),要求將構成建筑的要素進行明確,因此,構成的前提就是從整體中將要素分解出來。
在19世紀巴黎藝術學院的建筑理論中認為,構成是將各部分集中、融合、結合成一個整體。因此,相反從另一個側(cè)面來看,這些組成部分就是構成要素。作為構成要素,主要列舉了房間、入口、樓梯等在建筑內(nèi)部具有一定空間性的單位。這些要與墻、窗、屋頂?shù)冉ㄖ锏膶嶓w要素區(qū)分開來。
二、建筑秩序
在建筑的創(chuàng)作中,建筑的秩序是一種整體性、部分構成整體的一種和諧關系。建筑設計就是要對各種秩序進行感受和認識。秩序?qū)τ谝呀?jīng)存在的事物是擁有的,對于尚未存在的事物也同樣屬于之中的。秩序在于人的意識里面,是一種活躍的創(chuàng)造力,能夠讓人們創(chuàng)造自然界中尚未存在的事物。設計師對于所考慮的各種秩序,決定了設計中的各種元素,設計師考慮的是如何在設計中將各元素處理好,進而追求元素組合的完美。建筑結構有其秩序,材料有其秩序,構造有其秩序,空間有其服伺空間和被服伺空間的秩序。
對于建筑的秩序,并不是客觀的性質(zhì),秩序是人腦中關于邏輯秩序的一種觀念的反映。在認為的任何事物或者是藝術作品當中,都有著很大程度的復雜性。不可能有所謂的“絕對秩序”。對于一件作品,其秩序如果存在,也一定是一種無生命的僵化的東西;對于藝術作品,也不可能有絕對的毫無秩序的作品,如果是那樣,就不能稱之為作品。建筑中的秩序是依據(jù)人類生活習慣及對建筑功能的需求,結合設計師個人相關觀念的一種認為的秩序。對于建筑,是要將某種組織各部分連接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對于實用性質(zhì)的人造物,建筑的秩序包含著整體的藝術氣氛,而且其空間和形式的處理也應是有理由的,為人提供符合邏輯的信息。對于結構復雜多樣的建筑,秩序的建立是對建筑的地理環(huán)境、建筑功能和強度進行邏輯控制,然后將其反映到形式上。
三、在建筑設計中,建筑構成秩序的方法
在建筑設計中,依據(jù)建筑構成和建筑秩序的觀點,建筑構成主要從建筑形態(tài)、空間、藝術和環(huán)境來進行思考,而建筑本是所形成的三維空間實體的具體構成,是設計者進行具體形態(tài)操作的結果。設計者在建筑構成的幾個要素進行綜合考慮,并結合自身構思將這幾個方面的元素進行有秩序建筑形式的組合,這就是構成建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即建筑構成手法。
本文研究中,認為設計階段構成建筑過程中,需要從建筑構成方面思考各要素并進行有秩序的組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借助三個基本操作工具,在這三個工具中,可以衍生出多種的構成手法。他們是控制建筑物構成、形成建筑整體秩序的三種思路,此處從線的構成秩序控制、層的構成秩序控制和幾何體的構成秩序控制三個方面予以論述。
對于大多數(shù)的建筑無言,作為一種人造物,確定建筑的形體必須要用到幾何學的知識。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形體是從對幾何體的操作和變化而來的,在形成建筑體本身秩序的過程中,幾何體是重要的也是首要的工具。對于建筑設計中,在進行建筑物內(nèi)部的空間的組織和外部環(huán)境進行關聯(lián)的時候,對秩序采用線控制就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手段。但是,一旦建筑物的形體和空間關系非常復雜的時候,用線這種一維的關系進行構成秩序,就顯得不夠清晰和方便,用二維的層的思路就更容易理解。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建筑構成秩序形成的過程中,需要從幾何體、線和二維層三個方面予以著手,對相關構成要素進行優(yōu)化組合,并結合待設計建筑的情況對各要素進行適合的手法進行秩序控制,最終設計出理想的建筑作品。
總結:
建筑物的設計,對于建筑物的藝術水平、功能水平和質(zhì)量水平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設計階段就應十分重視建筑物的設計。在建筑物設計過程中,對于建筑構成和建筑秩序進行研究,并對建筑的構成秩序手法學習并掌握,能夠極大地提高建筑設計師的設計水平,提升建筑物的整體性能。由于建筑物的構成和建筑秩序相關方面理論知識比較豐富,而且內(nèi)容繁多,本文只做簡單的介紹,希望能對相關人士起到一定的了解和參考作用。希望相關專家、設計人員能在建筑構成秩序方面多做研究,以促進建筑設計行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洪巖.淺析建筑設計中的建筑構成秩序[D].東南大學,2005.
[2]張國強,李琳.城市建筑構成與空間分布[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4:48.
[3]繆軍,王國光.當代建筑構成的基本特征[J].南方建筑,2001,04:35-36.
[4]曹冠群.基于建筑構成理論的當代產(chǎn)品形態(tài)構成與演變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0.
[5]方向.建筑形態(tài)的構成化設計研究[D].鄭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