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縣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 廣東廣寧 526300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層及超高層建筑物的日益增多,鉆孔灌注樁作為高層建筑的基礎,應用越來越廣。本文結合工程實際,詳細介紹了鉆孔灌注樁基靜載試驗。為類似鉆孔灌注樁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了具有參考意義的參數。
關鍵詞:建筑工程;鉆孔灌注樁;靜載試驗
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較常用的施工技術。大直徑鉆孔灌注樁不但具有很高的承載力和較小的變形,使用越來越普遍,是橋梁、港口及建筑工程中采用較多的基礎型式之一。但由于大直徑樁承載力較高,現場試驗比較困難,完整的試樁資料和實測資料不多,制約了人們對其承載性能的全面認識。本文以某某商業建筑為例,對超長大直徑鉆孔灌注樁進行了靜載試驗,得到一些實測數據,證實了靜載荷試驗是檢驗工程樁承載力最直觀、最可靠的方法。
1 工程概況
某商業建筑樓采用了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上有20層,地下有2層,下部基礎采取鉆孔灌注樁基礎,總樁數有122根,樁身混凝土強度的等級是C40,樁徑有1100-1300mm,樁端持力層是中風化花崗巖。這一次的靜載試驗樁的樁號是55#,設計單樁豎向抗壓的承載力特征值是11000kN,樁徑有1200mm,根據《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本次試驗最大加載值有22000kN,為保證安全,JGJ106-2003規定加載反力裝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載量的1.2倍,針對本工程加載反力裝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26400kN。依據本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地層情況及承載力特征值詳見(表1)。
表1 地層情況及承載力特征值
2 靜載試驗前的準備工作
2.1 工程資料的收集
工程資料包括:靜載試驗檢測委托書、試驗樁施工記錄、地質勘察報告、試驗樁樁位確認單、基樁平面布置圖、樁基礎設計說明等。通過以上資料的收集,可以在試驗前確認試驗的噸位、樁位,樁基的施工情況,為后續試驗方案的制定提供技術依據。
2.2 堆重平臺支撐底座的布置
堆重平臺支撐底座由1.5m×1.5m×1m的混凝土構件組成,每邊兩層擺放,第一層:每邊三列,每列9個,第二層:每邊二列,每列8個,具體布置如(圖1)所示,每邊的受力面積為4.5m×13.5m。
圖1 堆重平臺支撐底座布置圖(單位:mm)
2.3 堆載場地地基承載力計算
堆重平臺支撐底座的面積:s=4.5m×13.5m×2=121.5m2。
打底混凝土塊的重量為:
G=(3×9+2×9)×2×50kN/塊=4500kN
堆重平臺處土層所承受的壓應力為:
f=(26400+4500)kN/121.5m2=254.32kPa
依據《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壓重施加于地基的壓應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1.5倍”。由于靜載試驗壓重平臺所在土層為粉質粘土層,依據本工程地質工程勘察報告其承載力特征值fak=220kPa,故f<1.5fak,可以滿足堆載要求。
2.4 樁帽的制作
樁帽的制作如(圖2)所示,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樁頂浮漿應鑿除干凈并露出堅實混凝土,用C50混凝土澆注樁帽,宜加早強劑,灌注時預留三組試塊待達到樁身混凝土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試驗.
(2)樁帽頂面應標出樁中心位置并與樁身中心重合,標出樁號及試驗噸位。
(3)澆灌上部接樁時應保證孔底無水,樁帽周邊回填土應分層回填并碾壓密實。
(4)樁帽頂面宜低于試驗地坪30cm左右。
圖2 樁帽制作圖(單位:mm)
3 試驗場地的處理及壓重平臺的吊運、堆載
因試驗在開挖后基坑底部進行,現場應提供的試驗場地道路(70t吊車及40t平板車可進行作業),應滿足坡道坡腳不大于25°,且上下坡道處無急轉彎,保證40噸平板車能正常爬坡及運輸,基坑底運輸道路應平整無坑洞,以試樁為中心15m×15m試驗堆載場地應處理平整并鋪設20~30cm厚碎石墊層,試樁周圍泥漿池應換填建筑垃圾并夯實,保證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170kPa,試驗場地的運輸布置詳見(圖3)。
圖3 靜載試驗場地運輸布置(單位:m)